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务的不断渗透,互联网金融开始逐步打破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多方面的垄断,对商业银行造成了显著冲击。本文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创新点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对商业银行在网络金融环境下发展互联网理财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第三方支付、网络在线平台、金融理财、P2P融资的出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产业创新,迎接挑战。文章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理论,结合发展现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迅速崛起,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借贷、理财平台、虚拟货币平台、众筹平台对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模式带来挑战,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分析了在互联网金融挑战中商业银行发展中应注意的重点及战略变革中应采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形式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金融成为更简单便捷的金融理财方式,将受到更多青睐。同时,金融理财渠道的单一,银行贷款的高门槛等诸多外界因素,进一步促成了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人们有了更为多样的理财方式,同时获得了比传统理财方式更高的收益率,这对传统金融机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即以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产品、P2P网络贷款、互联网大数据贷款、众筹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为企业或商户提供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渠道,能够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近年来,有关学者针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如:梁璋、沈凡(2013)和郑良芳(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将造成商业银行被边缘化,银行等金融中介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宫晓林(2013)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将为中小银行与大银行竞争带来机会,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等等。现有的研究均从理论视角阐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本文从实务出发,具体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几种形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并得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以阿里金融余额宝横空出世以及腾讯、新浪、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金融业为标志,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网络理财、P2P网络信贷、大数据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形态发展迅猛。余额宝、微信理财通借助各自优势在传统银行的地盘攻城略地,以井喷之势增长;"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大把烧钱掀起抢客大战,其背后是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争夺移动支付入口的跑马圈地。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讨论持续火爆。一时间"互联网金融是一场革命"和"颠覆传统银行"等力挺之声不绝于耳。当然也有冷静观察和客观审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使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所受到的冲击也将更加明显。第三方支付平台、P2P借贷平台以及互联网创新理财产品使商业银行流失部分客户群,导致商业银行资金分流,并推动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的存、贷及中间业务都受到了冲击。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应该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优势互补,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糅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极大冲击。传统商业银行是否会变成“恐龙”?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重新布局?文章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探讨双方竞合关系的形成机理,指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应着力于构建有效竞争合作的战略模式,共创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信贷业务如火如荼地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文章从互联网金融对信贷业务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信贷业务的优势,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应该采取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分析,给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及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加上当前利率市场变化速度较快,很大程度上给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以及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均带来了极大挑战。农村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能够促进自身得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需要立足新时期发展需求,找准有效措施加速自身转型发展,促进自身市场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因为互联网企业逐渐向金融业发展,已经涉及到了渗透支付、融资、担保及理财等多个传统金融领域,严重冲击到传统商业银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相比较而言,品牌覆盖面广是其重要优势,尤其在"三农"领域。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次级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商业银行快速补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但是大量次级债券的发行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对发行者而言,可能加大银行的长期财务成本、造成银行业整体资本量虚增、影响商业银行的长期稳健发展;对投资者而言,可能因购买者对次级债券认识不够或商业银行互持次级债券而形成风险;次级债券的发行还可能对货币政策的执行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于云波 《价值工程》2010,29(24):251-251
"网银"是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代表,它是商业银行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客户不断提高的要求而产生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发展网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应对金融全球化扩展的必要手段,本文客观分析网银在我国银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2013年7月20日,中央银行取消了商业银行贷款下限的限制,使贷款利率完全由市场竞争来决定。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和经营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利率市场化时代下,商业银行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文中主要围绕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对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受到大数据的冲击而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对银行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为使商业银行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诸多变化,商业银行必须注重大数据时代为审计工作带来的风险,然后制定相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以此提高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国际金融接轨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金融会计的国际化也日趋明显。金融会计的国际化突破了传统会计理论的束缚,改变了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内容和结构,特别是公允价值和新资产减值准备方法的应用,必将会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和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并对金融会计国际化给我国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股东关联贷款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与银行贷款危机密不可分。文中分析了股东关联贷款与银行贷款危机之间的关系,着重就股东关联贷款对商业银行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了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股东关联贷款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于后危机时代背景下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其发展衍生产品业务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起步、徘徊和发展这三个阶段。结合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论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和国际商业银行的衍生产品业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业务一度停滞。因此,论文基于后危机时代背景,对我国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发展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贷款的会计处理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实践是银行业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基本要素,财政部已多次颁布了有关的管理办法。这些办法的出台对于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者贵昌 《价值工程》2010,29(19):25-26
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体现了银行的价值导向和战略发展方向。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内部绩效管理机制应随之而调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有效设立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目标,让各级行长和经理跳起来摘苹果,并是实践中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利用HU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权变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9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1季度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从所有制属性、经营规模、发展机遇期等三个方面进行结构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明显加剧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冲击之下,国有银行、经营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以及2007年之后上市的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受到的影响更小。基于研究结论,对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风险预警体系等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