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务咨询     
出口退税请讲一下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山东省章立群)在线专家: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以"免、抵、退"税的核算为例) 1.计算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  相似文献   

2.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要求,从2002年1月1日起,凡实行独立核算,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且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把握计算顺序。首先,应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因为是否有留抵税额是确定当期免抵退税的基础,若当期应纳税额大于或等于零,即无留抵税额,企业应正常纳税,也就不存在免抵退税。由于免抵退税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较为复杂,我们可以用分步计算的方法逐步求得。第一步,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第二步,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再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其次,是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也要分步进行,先计算出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再计算免抵退税额。最后,是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如前面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即有留抵税额且小于或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等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  相似文献   

3.
根  据几年来的实践,笔者发   现,目前实行的“免、抵、退”税办法可操作性还比较差,存在着业务难度大、工作成本高、操作繁琐、管理复杂等问题,现行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办法急需进一步简化。现行“免、抵、退”税办法复杂,可操作性差 1 . 使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复杂 化 从“免、抵、退”税办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在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免、抵、退”税具体计算时,需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与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在出现抵减额大于被抵减额时,未抵减完的税额需要结转下期继续抵减,处理起来特别复杂。2 . 对原材料、…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7]8号,以下简称<通知>)下发以来,"免、抵、退"就成为我国在办理出口退税工作中的一个新的热点话题.该<通知>中明确指出,"免、抵、退"中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应予以免征或退还的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纳税款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占本企业当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以上的,在一个季度内,因应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予以退税.  相似文献   

5.
一、固定资产计税方法变化对出口退(免)增值税计算的影响依据财税[2012]3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政策的通知》)第五条第(一)项的计算公式,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在计算增值税免抵退税时,应当通过比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当期免抵退税额"两者的大小来计算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  相似文献   

6.
"免、抵、退"税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操作程序复杂的税收管理办法。它主要由以下三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货物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第二环节:对出口货物所含的以前纳税环节已经缴纳的增值税,可从其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中予以抵扣;第三环节:经过上述"免、抵"二个环节计算出当期应纳税额。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则再分二个层面予以计算退税或转作留抵税款。第一层面为出口货物销售额占本企业50%以上的,应抵扣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批准后,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可予退税;第二层面若外销比重不足50%的,则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相似文献   

7.
咨询台     
《会计师》2005,(12)
某公司5月份出口销售收入折合人民币100万元,内销销项税额为17万元,本月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0万元。该公司产品退税率为17%,征税率为17%。六月份该出口货物退货,税务局要求补征17万元税款后,海关方可放行。请问补征的税款如何做账务处理?答:实行“免、抵、退”办法,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性企业,其出口退税按以下规定处理: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出口物资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计入出口物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应予抵扣的税额,借记“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相似文献   

8.
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政策规定,由于存在出口货物征、退税率的差距,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部分应从进项税额中转入成本,若进项税额不足抵减,“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将会出现贷方余额,造成出口货物不仅不退税而且征税的“倒交税”问题。出现这一  相似文献   

9.
朱艳 《会计师》2014,(3):24-25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辅以案例进行较为详尽的财税处理分析,以使同学们能理解,在计算的时候关键是要确定好计税依据,在会计处理的时候关键是要掌握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这两个三级明细的核算.  相似文献   

10.
《财会学习》2011,(11):42-42
请问出口免抵退税企业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计税基数是包含免抵税额还是实际应退税额,财税[2005]25号究竟该如何理解,我对此始终不清楚,望解答。(上海市孙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对出口产品的税收政策包括出口征税政策、出口免税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出口征税政策是对出口产品照常征税,不实行退免税政策;出口免税政策是对出口产品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但对出口产品在以前环节支付的进项税额不予退税,而是将其转入出口产品的成本;出口退税政策是对出口产品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并对出口产品已支付的进项税额予以退税。本文主要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与账务处理问题做些探讨。所谓“免、抵、退”税办法,即对出口产品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出口产品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已支付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出口退税,实际上就是退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但在免抵退办法下,有两条限定:一是必须先抵扣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抵扣不完的再区别不同情况予以退税或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二是由于征、退税率存在差异,又必然有部分出口货物的进项税不予抵扣和退税.具体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13.
实务咨询     
《财会学习》2012,(1):32-37
正出口退税的处理老师您好:我不明白1.应交税费--出口退税怎么是在增值税明细表中的贷方?2.应交税费--出口退税指的是实际退税额还是免抵退税额?(河北省张梅红)在线专家:1.以出口退还增值税举例:出口退税专栏科目:申报的应退税额大于0,且免抵税额大于0时: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申报的应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行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规定,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相似文献   

15.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是国家重要的出口退税政策。自全面推行以来,对促进生产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外贸出口,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山东省的统计数据看,2002年各级国税部门累计办理出口货物免抵退税11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出口企业和外经贸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出口免抵退税在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必须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请问出口免抵退税企业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计税基数是包含免抵税额还是实际应退税额,财税[2005]25号究竟该如何理解,我对此始终不清楚,望解答。(上海市孙颍)  相似文献   

17.
近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下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对原来的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政策规定作了较大的修改,给许多出口生产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和便利。对照原出口“免抵退”税政策,新的“免抵退”政策具有以下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8.
左晓敏 《会计师》2014,(5):26-27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辅以案例进行较为详尽的财税处理分析,以使同学们能理解,在计算的时候关键是要确定好计税依据,在会计处理的时候关键是要掌握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这两个三级明细的核算。  相似文献   

19.
一般出口贸易"免、抵、退"增值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群  康宁 《涉外税务》2003,(6):71-76
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 免抵退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文件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不论是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还是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都必须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不论是自营出口还是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的货物,除有特殊规定的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的管理办法。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可以抵顶内销货…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当期单证不齐的问题。部分企业对免抵退税政策理解不透,重视不够,对当期收齐的部分单证不及时申报,想等当期单证全部收集齐全后再申报。该问题影响到免抵税额和退税额计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影响税收计划的及时调库和地方财政收入基数的分成,影响退税计划的准确性而造成企业应退税款不能及时兑现,必将增加其他企业负担。对这个问题,各级国税机关必须严格要求出口企业按“操作规程”执行,不论有无出口收入,均要按月按期申报,对当期单证不齐的在申报明细表中注明;税务机关在审核时,按收回的单证上注明的日期进行严格把关,属于当期应申报而未申报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给予税务行政处罚。二、关于生产企业既有供货销售,又有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代理出口货物销售行为,对供货销售在开具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时多预缴的增值税税款的处理问题。由于部分企业未设立“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造成多缴的增值税税款进入当期留抵税额中,影响免抵税额和退税额计算的准确性。对此,企业应按财政部《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补充通知》([1993]财会明电传010号)的要求,月份终了,将本月多缴的增值税自“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