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黎平  石益兵  孙炜 《商业时代》2003,(23):42-43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政府的主导下,中国农村信用社走过了一个以市场为取向的制度变迁过程。2003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出台标志着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开始。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立足于“农村群众性金融合作组织”的基本性质,正视改革的“路径依赖”问题,同时把握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着眼于服务“三农”问题的解决,从产权制度改革着手,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兼顾地域差别、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发展.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在体制和制度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农村信用社产权定位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面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所存在的巨大的冲击风险等.文章指出了加快农村信用社在制度、经营机制等方面改革的具体设想,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芳 《价格月刊》2005,(7):33-34
农村、农业和农民即“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历届政府与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支持.本文就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及其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萍 《中国市场》2024,(2):49-52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深入改革和升级,国家提出了“三农”政策的战略。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的重要金融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升级,已经逐渐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机构之一。农村信用社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建立并完善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升级。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农村信用社在金融领域一直存在着与外界沟通不便、信息滞后的负面情况,农村信用社在自身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较多的风险和挑战。文章通过研究新时期下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联动的意义,明确指出推动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联动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分析来帮助新时期下农村信用社加强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联动,及时化解矛盾并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在总结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改革程序,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推动改革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然  艾芳  张相斌 《商业研究》2007,(1):111-114
农村信用社改革,应综合考虑我国农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各种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各地农村信用社不同的经营管理水平选择不同的改革模式。在外部治理方面需要创建公众人士、政府行为、金融监管、行业规则、法律规范等良好的制度;在内部治理方面则需要针对“三会”制度中各个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来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发挥着支持“三农”的功能,对农村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的对策,以期望能对解决农村信用社的这些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强化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一个“正宗”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应该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为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体。但是近年来在城市改革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困难提醒我们:如果再不以务实创新的态度解决“三农”问题,执政党和政府最大的“问题”最终会来自农民,而且极有可能发生一场无法应对的政治洪涝。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农村信用社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就农村信用社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进行了介绍,然后就改革中相应存在问题,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希望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今后不断壮大,更加有力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涛  陈勇 《北方经贸》2004,(1):59-60
文章从五个方面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先农村后城市”的方针提出质疑。一是利率市场化从农村开始会造成事实上的资金价格双轨 ;二是地域性分割试点用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不科学的 ;三是所谓的先从农村开始会加大农民的负担 ,从而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 ;五是制约中国利率市场的短边不能从“先农村后城市”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试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 ,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应把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纳入农村经济和股份制农村合作银行 ,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中统盘规划 ,优先考虑。建立科学高效的农村信用社体制理顺行业管理系统 ,实现农村金融稳定发展 ,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3.
张秀琴  张秀霞 《消费导刊》2013,(3):115-115,117
近期,我们对平凉市六县一区四家农村信用联社、两家农村合作银行和一家农村商业银行自2007年央行票据兑付后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改革后,人民银行及时监督指导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地方政府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农村信用社业务增长较快,贷款质量提高,效益增长,但部分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强化法人治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解决。  相似文献   

14.
薛华 《商业研究》2004,(20):151-152
农村信用社担负着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因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农村信用社改制的核心是经营模式,第一种是农村商业银行模式,第二种是农村合作银行模式。从现在国内形势看,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可能向三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玉成 《商业时代》2005,(11):58-58,60
随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实施,各地都在探索有利于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信用社改革方案。本文主要针对中西部地区现状,探讨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个体三方理性博弈形成一个“纳什均衡”,由此体现出农村金融行为的一些特征,如金融市场中介缺位,资金大量流失,金融产品品种单一等。本文在分析这些行为特征的前提下,对农村信用社,资金回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宪 《上海工商》2003,(10):52-53
改革推进到今天,政府领导人深感不解决“深层次问题”已难以求得持续发展。那么,何谓“深层次问题”?从体制的角度看.首要的“深层次问题”就是政府改革.具体地说,是政府机构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进一步减少和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目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商》2016,(7)
农村发展资金不足、投资乏力是农村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其中作为农村建设资本重要输出的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问题中占比较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经过长久的建设与改进,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新时期继续分析、探讨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精进法人组织结构,提升工作效率与精准性,对于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其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优化措施,以期为农村信用社的持续优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作为辽宁省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繁荣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由于农村信用社存在产权不明晰等管理体制的问题,造成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严重威胁着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农村信用社通过试点的改革,初步构建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框架。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改革实际情况的调研,阐述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信用社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了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历程,指出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完全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它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对农村合作金融的需求相悖,导致严重的路径依赖,而且还伴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必须用内生诱致性市场交易替代它;内生农村信用社组织体系是一个市场自然选择过程;目前中国的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催生着内生于市场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转轨经济条件下,内生于市场的农村信用社的诞生与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但要注意政府行为的严格界定和适时退出;农村居民地位的提高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是内生诱致性的农村信用社产生与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