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有一则笑话说,如果一只鹦鹉懂得说“供给”和“需求”,那么它就是经济学家了。当然,这只是指早年的经济学家,现在的经济学家还要能够解释股票为什么会下跌。经济学家给自己的定义是要解释人类的行为,这个定义太宽泛了,以至于世间任何事情都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由于北美与西欧的社会环境不同,为经济学家提供的市场条件不同,因而,对经济科学的看法不同,研究的方式不同,经济学家所起的作用也有很大差异。相对而言,北美的经济学家更热衷纯理论研究,他们专攻理论,直至成名成家。西欧的经济学家则更重视当地问题的研究。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北美经济学家占绝大多数。西欧经济学家则多在政治舞台大振拳脚,他们有的出任部长,有的出任总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经济学家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日前,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有关“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的谈话,又一次把中国经济学家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4.
宏观·国内     
《首都经济》2014,(2):10-10
六成经济学家预计2014年GDP增速7.5%左右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的针对百余名经济学家所作调查显示,24%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未来三个月我国经济处于上升趋势,六成经济学家认为2014年GDP增长速度7.5%左右。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走势良好,呈稳中求进之势。  相似文献   

5.
《上海经济》2013,(7):71-71
近几周以来美国长期利率的上升是谁造成的?白5月份以来,美国债收益率已跳升约半个百分点。经济学家们给出了他们的回答,他们将矛头直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华尔街日报》在最新一次对于经济学家们的月度调查中询问了美国长期利率上升的原因。结果显示,在回答问题的40位经济学家中,有26位经济学家(比例超过三分之二)表示,这是市场对美联储准备缩减其每月850亿美元债券购买计划规模预期作出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4,(11):37-38
宏观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即让经济冷却,又不至于创伤很深,这是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让经济“软着陆”,许多专家意见不一。日前。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经济学家陶冬,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经济学家谢国忠,摩根大通大中华区经济学家郑杏娟,高盛亚洲大中华区经济学家梁红四位国际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就要不要加息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学家,我的回答是:就是眼下这批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家这个市场上,对经济学家有怎样的需求,就会供给出相应的经济学家。恩格斯讲过,社会需要胜过十所大学。给定中国的国情,如果把所有美国一流大学的经济系教授搬到中国,感到不适应的将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我们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3月7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自己一年来关心的问题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部分问题接受了国内外上百家媒体的采访。随后,笔者就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两位经济学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政策分歧颇多,...  相似文献   

9.
2013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问世,不出所料的是,三位该奖项得主又是英美体系的经济学家、坚定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领军人物。这不是偶然的事,纵观近几十牟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基本无一例外。难道只有英美经济学家、尤其是新自由主义学派经济学家做出的贡献才值得表彰吗?难道德、法、中、俄等国的经济学家均无理论建树?还是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已经戴上了有色眼镜?  相似文献   

10.
轻松职场     
《中国经济快讯》2011,(41):78-79
【让1元变4元】 欧洲某领导人向西方经济学家请教:“我国货币贬值太厉害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货币升值?”经济学家:“首先,在1块钱硬币上打两个眼儿……”领导人:“……啊?好吧,打好了。然后呢?”经济学家:“于是你得到了一个价值4块钱的纽扣。”  相似文献   

11.
轻松职场     
【让1元变4元】 欧洲某领导人向西方经济学家请教:“我国货币贬值太厉害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货币升值?”经济学家:“首先,在1块钱硬币上打两个眼儿……”领导人:“……啊?好吧,打好了。然后呢?”经济学家:“于是你得到了一个价值4块钱的纽扣。”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必须升值,奥巴马说。先富起来的中国经济学家们大喜,宣布:国富民强!有人刚异议一声“民富才能国强”.经济学家们立刻成群猛扑上去,声嘶力竭围而“讨论”。他们让我从此不再尊重“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快讯》2009,(20):62-62
席卷而来的金融危机让经济学家们站到了最前线,他们的言论、观点往往为众人追逐,成为判断危机何时消退的风向标。读下列著作,或能从经济学家那里获得对未来有益的新观点、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席卷而来的金融危机让经济学家们站到了最前线,他们的言论、观点往往为众人追逐,成为判断危机何时消退的风向标。读下列著作,或能从经济学家那里获得对未来有益的新观点、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博 《新财经》2008,(3):42-43
经济学家挨骂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物价上升、外汇储备过高、房价暴涨、股市出现泡沫…… 作为伴随中国市场经济一路成长的经济学家们,或出于主观责任,或出于客观必须,纷纷献计建言,为中国经济发展大开“药方”。 在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岁月里,经济学家们研究的价格改革、宏观调控、所有制改革、政府和市场关系等课题,不断为整个宏观经济改革提供理论滋养和突破动力。 但正如经济学家赵晓所言,过去这些年,经济学的主流的确更多地注重了效率而忽视了公平;更多关注了改革方向却忽视了过程的公平;更多地关注了民营资本的利益却忽视了更广大民众的利益;更多地重视了市场化却忽视了民主化。 当越来越多的民众发现自己并未更多分享经济改革的好处时,拿经济学家们开骂出气,似乎成为民众不满情绪的宣泄渠道。其实,被骂的不仅是经济学家,言论所指还包括决策者以及先富起来的人。社会公众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现状以及公共政策的不满。 带有情绪的舆论也许让人烦躁,但骂声背后,是社会公众对于社会现状和自身权益的关注。对此,我们认为,不怕人议论,就怕人不议论——哀莫大于心死,只要有声音,就有改进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港口经济》2009,(2):58-58
国家统计局2009年1月就今年中国经济走势话题对中国百名经济学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百名经济学家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六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资产与产权》2002,(3):61-62
深圳市政府通过国际招标,转让深圳能源集团等五家市属国有企业部分股权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对此给予充分肯定,此举也得到有关经济学家首肯。经济学家认为,此举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赵晓 《宁波经济》2005,(8):29-30
当前,中国经济会不会重新陷入通货紧缩的局面,又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在清华大学最近召开的研讨会上,20多位经济学家各执一词。经济学家们的争论让决策者也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9.
3月7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自己一年来关心的问题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部分问题接受了国内外上百家媒体的采访。随后,笔者就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两位经济学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政策分歧颇多,但两位专家均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主流是积极的,而正在召开的两会将大大推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斌 《新财经》2008,(7):51-51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连续在博客上发文,谈了对于汶川地震的反思以及对灾后重建的一些建议。夏业良是近年来活跃在中国经济学界的新一代经济学家,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敢言经济学家。《新财经》记者就灾后重建话题,采访了夏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