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传富 《魅力中国》2010,(16):54-55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怎样着眼于抓好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理清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思路成为注视的热点问题。“农家书屋”的建成,基本解决了当地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看报难”问题,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对本问题进行浅析思考。  相似文献   

2.
广东陆河县东坑镇竹园村、河田镇河北村等22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陆续建成并对外开放。目前,每个“农家书屋”有少儿、农业科技知识、医疗保健、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教育、政治法律经济等10多类书籍共1500多册。“农家书屋”为农民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解决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共建“农家书屋”构建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家书屋”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将产生显著的成效。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与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共建“农家书屋”,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4.
农家书屋     
林仁 《老区建设》2009,(23):64-6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相似文献   

5.
“农家书屋”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离农民最近的文化惠农工程,“农家书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目前我国“农家书屋”的发展喜中有忧,本文在梳理“农家书屋”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村校互动、学校管理、学生带动、家长联动”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夏红艳 《黑河学刊》2012,(4):38-39,41
近年来,农家书屋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广东省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下,在文化厅等各部门的努力下,广东省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覆盖了各个乡村。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农民实际状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从农家书屋建设入手,先对农家书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重点从运行机制、人员经费、建设模式等方面对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和探索,力图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的使用功能。扩大建设成果,真正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部论丛》2006,(1):41-41
为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农村三个明建设工作.解决农民看书难特别是看想看的书难的问题.丰富农民业余化生活,提高农民化素质,2005年7月,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意见.提出在全省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一一计划用1O年时间.在行政村一级设立500家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农民自我管理的免费出版物借阅点.目前在兰州.天水.定西三市已建成14家,每书屋投资金额约2万元。  相似文献   

8.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文化惠民工程,已在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建设初期对空间的忽视为农家书屋后续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学界和农家书屋的管理者都注意到了空间的价值,逐渐从在空间中提供服务转向利用空间为农民提供服务。农家书屋的选址、阅读场景营造、阅读空间功能创设等问题得到重视,通过收集和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家书屋转型升级的案例,分析探索空间在农家书屋后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利娟 《魅力中国》2014,(14):382-382
分析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推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措施,以及县级图书馆应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发挥的资源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晓旷 《魅力中国》2014,(18):41-41
本文介绍了农家书屋工程,通过分析数字化农家书屋与传统农家书屋的比较优势,提出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发展应着力数字资源库建设,推进符合农民真正需要的个性化阅读,为农家书屋工程发展的长致机制提出可行乏路。  相似文献   

11.
李雪峰 《理论观察》2013,(9):102-103
农家书屋的建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而设立的由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场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发展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群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现象严重限制了农村经济的改革发展,农民现有的文化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求,要实现农村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必须加快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2007年,农家书屋工程被国家确定为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底,全国将建成20万个农家书屋,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本文从农家书屋建设入手,从建设农家书屋的重要性、规范管理上水平、充实内容强基础、服务路径等几个方面,探讨农家书屋的发展。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西部论丛》2006,(2):92-92
为落实觉的十六大和十六属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农村三个明建设工作.解决农民看书难特别是看想看的书难的问题.丰富农民业余化生活.提高农民化素质.2005年7月,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意见.提出在全省实施“农家书屋”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主,社会捐助为辅.农民自我管理的免费出版物借阅点.目前在兰州.投资金额约2万元。在行政村天水.定西三市已建成14家.每书屋投资金额约2万元。  相似文献   

13.
《老区建设》2014,(23):7-7
近年来,江西省新干县移民办加强和库区所在乡镇的联系,以建设农家书屋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库区文化民生工程建设,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和增添图书等方式,着力把全县库区农家书屋建设成为库区移民群众致富的“加油站”,目前全县已建成库区农家书屋12家,深受移民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天津经济》2011,(11):63-63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之一.是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惠民工程。天津市从2009年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截至2011年9月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6234.1万元.已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3706个行政村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5.
董明  吴宙 《理论观察》2013,(12):115-117
对安徽省部分县市的农家书屋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和总结农家书屋在资金筹措、管理模式、建设运行方面的举措和经验.通过调研,安徽省农家书屋在丰富农民知识和文化生活、培养党员干部和营造和谐农村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建设中的相关举措也值得其他地区农家书屋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彭宝珍 《发展》2014,(3):92-92,100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收入水平的高低与文化水平具有密切关系,提升人力资本可以增加劳动者收入。本文以甘肃省农民收入与其文化水平关系的具体实例,对上述结论进行了检验,结论符合甘肃实际。由此提出农家书屋为农民通过自学提高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收入水平,提供了一条现实的可行的路径。多渠道解决好农家书屋管理员报酬问题,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并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书屋对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素质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贫困地区农家书屋运行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实现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保障农家书屋长效、健康运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和政府为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华亭县农家书屋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滞缓的现状,以及农家书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优势互补服务农村基层文化事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实际就二者如何协调共同服务农村文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英 《发展》2009,(3):24-24,32
一、农家书屋:农民文化精神的食粮 (一)关于文化精神“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