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法律新闻专业应培养出众多信仰法治、推崇法治、追求法治和捍卫法治的新闻传播从业人员。通过公共传播媒介以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宣扬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发展,是法律新闻专业崇高而神圣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权利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消费者权利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世界趋势来看,各国都在不断加强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保护消费者权利具有人权、秩序、效益、正义和法治五大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近现代西方法律思想史中,价值法学与规范法学呈现出此起彼伏、竞长争高的复杂态势,并对西方法律变革和法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法律实证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历程,则集中映现出中国法学研究寻求从价值主义向规范主义突破的历史轨迹。鉴于我国重实体轻程序、重价值轻规范的法律传统根深蒂固,法律实证主义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涌案”和“袁宝璟案”的审理凸显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等价值;两案审判的曲折过程反映的是我国司法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意义上的独立,人们的法律信仰依然存在缺失。保障司法独立,强化人们的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刑事法治蕴涵动态的法律运行环节达到的某种秩序或状态,还包含着一种价值追求。本文从学界对刑法价值已有的研究成果入手,分析了将刑事法治的价值追求定位于和谐社会的合理性,并进一步论述了通过刑事法治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法治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职业伦理却显示出了诸多的窘象,对我国的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要求司法工作者必须德才兼备的同时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和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管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子》是战国时以管子为代表的齐国法家各学派的论文汇集,《管子》的治国、富国思想,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其法治思想既系统而又有特色,体现了丰富的法律艺术。其中很多法治创新思想对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就《管子》的法治思想和法律艺术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8.
经济效益观是法律经济分析学说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效益价值成为法律的价值体现着历史的必然。法治是一种稀缺资源,我们在进行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出效益的价值。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效益价值甚至应该是我们首要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闻和侵权热”的产生、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是不依新闻媒体的意愿所转移的,新闻媒体只能正视这种客观存在,通过“正当防卫”,以减少“新闻侵权”的发生。实施有效的“正当防卫”,一是注意使新闻传播行为与新闻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无关,主动避免新闻侵权的发生。二是一旦发生了新闻侵权,新闻媒全应积极适用法律的有关规定,用正当的抗辨事由对抗新闻侵权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0.
自由价值与秩序价值具有重要的关联性和一定意义上内在的统一性。就自由与秩序的关系而言,秩序价值是自由价值形成的基础,法律在获得自由价值的同时必然也相应地获得秩序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需要处理好两个基本的关系,即消费与经营之间的关系和经营与经营之间的关系。为此,我国已经颁布了消费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确立了相应的法治规则。  相似文献   

12.
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多年来,在新闻业界和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论争,但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新闻价值是新近变动事实信息及时传播以适应于社会需要的潜在素质,是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新闻时的一种行动思维,而不是将它当成一把尺子去衡量事物那么简单、容易。据此,我们认为,新闻价值就是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事件通过符号系统有选择地被构拟成新闻真实,新闻价值伴随着新闻真实的传播不断强化。场理论则为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中的体现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框架——新闻诸素的竞争使得新闻真实性成为新闻价值的集中表现。无论是认识论上的新闻真实、现象论上的新闻真实还是多种交互型的新闻真实,都是新闻价值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方针。随着当今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尤为突出,这更需要赋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以当代价值,指导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闻自由是新闻舆论监督的灵魂,然而“非典”再次显示:新闻媒体在权力面前的无力。将新闻自由纳入法治的轨道,实现新闻自由,切实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是制约权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闻作品剽窃行为有损于公平竞争原则,尽管目前新闻作品剽窃行为并不普遍,但已产生了不良影响。对于新闻作品剽窃,人们多从《著作权法》上去寻求法律保护,但从对同行业务构成不公平竞争看,它同时也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适用不同的法律,处罚结果会有所不同,正确适用法律对新闻作品剽窃的规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要使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环境得以改善,真正进入良性运行的状态,须从立法入手,体现对舆论监督的适度宽容、倾斜,并在相关权能和利益的冲突间保持平衡、协调,建立起由立法、司法、行政、新闻等全社会多方合力共建的舆论监督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网络媒体对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实影响来看,网络媒体超文本链接的特点,要求新闻传播教育突破新闻报道的线性思维;网络媒体的多媒体特点,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培养文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快速、制作便捷的特点,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培养速度、深度并重的新型新闻人才;网络媒体信息量大、范围广的特点,要求新闻教育确立全球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信誉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法律信誉不同于法律信仰、法律效力或法律实效,它主要是从立法和法律运行的角度维护法的权威,同时与社会主体的守法状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刘涌案"和"袁宝璟案"的审理凸显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等价值;两案审判的曲折过程反映的是我国司法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意义上的独立,人们的法律信仰依然存在缺失.保障司法独立,强化人们的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