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人社部、发改委等9部委要求确保元旦春节前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10人以上集体劳动报酬争议,7天内结案。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旦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14-18
金融危机影响了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稳定性,具体表现为三方面变化:争议案件数量和涉案人数的快速增长、集体争议案件突出、劳动报酬类案件增幅大。在分析变化成因的基础上,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都应出台有效应对措施,进而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宁波经济》2010,(1):I0009-I0009
有一个共识似乎已经达成,中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资方倾斜严重,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过低。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目前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为40%左右。而在OECD的国家,劳动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人部分都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4.
2009年以来各地因企业停工、倒闭、老板欠薪逃匿,企业改制买断工龄遗留问题,追讨历史拖欠加班工资和社会保险费,以及企业大量裁员引发的集体劳动争议同比增长80%以上。  相似文献   

5.
王照亮 《中国经贸》2014,(18):100-101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自身维权意识也愈来愈强烈,随之劳动争议的案件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尤其是在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等方面,其中以加班工资的争议较为突出。本文就以钢铁企业人力资源中出现的相关加班工资案件特征予以分析,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如何避免发生加班工资劳动争议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胡放之 《科学决策》2009,(12):39-48
报告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湖北省企业职工劳动报酬的决定机制以及工资增长情况作了理论分析。报告认为,湖北省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总体在增长,但初次分配中存在诸多问题,以致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较低。报告建议应针对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的问题,加强政府的监控指导,提高职工的参与程度,应通过对工资集体协商的推进来完善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7.
集体劳动争议主体若干问题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伊伦 《特区经济》2011,(9):250-252
对集体劳动争议主体的确认和规范,是解决集体劳动争议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的结果。明确工会和劳动者共同具有集体劳动争议主体的法律资格及两者间的法定代表或委托代理关系,确立和规范集体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及诉讼代表人制度以及建立完善集体劳动争议程序,对及时公正地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民劳动权利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和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是公民劳动权利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权利,  相似文献   

9.
公民劳动权利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和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是公民劳动权利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权利,维护呼和浩特市外来务工人员劳动权利的关键在于维护其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1年天津73个行业大类的截面数据为样本,从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部门三个视角出发,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测算有关行业特征对劳动报酬的影响程度,度量边际效应在不同经济部门、不同收入水平行业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内在形成机理,从而为缩小劳动报酬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卓勇良 《浙江经济》2010,(11):60-60
财政部官员称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被低估,这是5月18日《人民日报》对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的采访报道。按照贾康的说法,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被低估了6.3个百分点。即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应是46.0%,而不是全总官员所说的39.7%。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11,(17):54-55
慈溪现有6万多家新经济组织,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99%以上。近年来,结合新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慈溪积极探索“1+5”管理服务机制,走出一条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的新路子。所谓“1”,即指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工程,所谓“5”,即指“五大建设”,包括加强党群组织建设、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强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设、加强服务关爱机制建设。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王贤森 《上海改革》1995,(11):32-34
劳动关系.当今国际社会中亦称为产业关系,是指劳动者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形成的关系。它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用人单位中的具体化。这种关系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单位中被称之为劳资关系.我国劳动关系在企业中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劳动用工与就业、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保障(保险与福利)、劳动培训,劳动管理以及劳动争议的处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刘超 《西部大开发》2010,(5):64-64,69
在西部大开发中,为了椎进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企业用工的合法权益及其他相关主体合法权益保护以及责任划分问题的界定,针对当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劳动关系呈现多样性和复杂化,劳动关系中的各种矛盾日益显现的局面,本文就隐形就业、非全日制用工存在的双重劳动关系问题,以劳动合同法为依据,提出应承认双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并应从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以及争议解决办法等方面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保障机制。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进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建立以劳资双方平等协商为基础的职工工资"共决"机制,工资集体协商是其中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党和政府针对我国劳动报酬过低、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而提出的。它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日趋紧张的劳资关系,还能缩小收入差距,彰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期间,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发掘殆尽,工资上涨压力增大,劳动力供给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体制和发展阶段的原因,就业雇员化带来了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本报酬份额提高,但这并未带来劳动报酬份额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报酬的增长明显落后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未来面对工资上涨的压力,要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依靠市场调节工资水平;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推行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慎重使用最低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形成“强资本、弱劳动”的分配格局,这是当前最大的分配不公问题,任其发展会动摇我国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基础。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者提出了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无疑是推进合理公平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在阐述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的表现基础上,分析了劳动报酬偏低的影响和提高劳动报酬的重大意义,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依法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问题产生分歧、矛盾而引起的争议。劳动争议分为个人劳动争议、集体劳动争议和集体合同争议三种类型。包括: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有关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集体合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