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016年12月,《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年-2020年)》出台,旨在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增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从2017年开始,海洋科技事业发展稳步前进。从起于累土,到九层之台,海洋科技成为一个跨越发展的样本,推动着海洋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析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将区域经济学的范畴、原理、方法应用于研究海洋经济。发展我国海洋区域经济要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等,必须运用科技兴海等措施发展我国海洋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实现北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海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中率先崛起的目标.北海率先崛起的对策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结构档次;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产品的科技含量;实施人才兴海战略,提高海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海洋事业和海洋高科技产业化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抓好“科技兴海”发展战略和规划引导全国和沿海各省市要制定海洋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从实际出发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河北海洋经济发展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存在诸如发展规模偏小、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等问题,需要从渔业、海洋化工和海洋新兴产业等方面确立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从完善制度保障、积极融资、科技兴海、加强海洋生态环保等方面进一步加快河北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东是我国海洋经济大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客观要求。文章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SWOT分析框架,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广东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深入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坚持统筹海陆规划、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海洋污染防治体系和重点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广东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陆儒德 《东北之窗》2011,(11):26-27
中国地域辽阔,海陆兼备,但在《宪法》中,只提"滩涂"而无"海洋"两字,似是海洋认知的一大误区。2011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的主会场落户大连市,主题为"辛亥百年,兴海强国"。6月8日这一天,联合国官员、国家领导人、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山东的经济应如何实现新的飞跃?九十年代初,山东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山东省内丰富的海洋资源,顺应世界海洋开发的潮流和趋势,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新思路、新战略,确立了到2000年全省海洋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10年达到20%的宏伟目标。这一跨世纪工程实施近六年来,卓有成效。1995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发展高效渔业为突破口,发挥全省海洋科技力量强和海洋资源丰富两大优势,利用国内国外两大力量,以科技为先导,振兴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成海水养殖、海洋食品与药物、港口交通、盐化工和油气化工五大海洋产业群,建成一批以海洋产业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形成若干科技兴海的示范企业、示范基地,使海洋产业支撑起山东经济的"半壁江山"。各级政府把"海上山东"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加大了海洋开发力度。为了加快"海上山东"战略的实施,山东省委、省  相似文献   

9.
黄兴国 《浙江经济》2003,(16):24-25
宁波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优势独特、地位重要。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以来,全市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港口运输业为龙头,以临港工业为主体,以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业为两翼,以科技兴海和依法治海为支撑,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海洋经济总量,优化海洋经济结构,促进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王迪  陈松洲 《特区经济》2023,(12):66-70
海洋经济是汕尾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汕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汕尾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实现兴海强市的目标,在2019—2022年期间取得了诸多成果,推动了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但是,汕尾海洋经济同样存在海洋产业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不足、海产品品牌知名度不够、金融支持力度不足、海洋资源开发过度、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根据上述问题,结合已有文献和调研获取的资料,本研究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开展海洋产品品牌建设、加强金融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求抛砖引玉,供其他沿海城市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正华 《港口经济》2011,(10):58-59
今年航海日主题是“兴海护海,舟行天下”,并将中国引航员论坛列为航海日系列活动。这既表明国家对发展海洋经济和航海的重视,也表明中国航海界对引航业的重视和期许。舟行天下,引航先行,兴海护海,责任重大。今年引航论坛的主题是:“让中国与世界因海洋而相近,因引航更紧密”。通过论坛这一形式搭建引航员交流平台,汇集全国引航职工代表与港航界领导、专家学者,研讨引航理论、切磋引航难题、交流引航经验,从而推进引航理论知识和引航实操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也通过论坛宣传航海,宣传引航,使大家了解引航,支持引航。这对我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引航队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大丰市以全国县级首家"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为载体,以海洋产业研究院为依托,紧抓沿海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大丰市海洋生物资源及滩涂资源的优势,以产业集聚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生物产业。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将沿海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强力推进海洋科技生物产业  相似文献   

13.
《港口经济》2012,(4):23-23
天津因海而兴,临海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天津市海洋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投身“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以推进科技兴海、强化海洋环保、提升海洋文化等系列行动为抓手,向海洋要产值要效益。今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5%以上,到201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力争实现5000亿元,为实现基本建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宁波经济》2005,(11):21-29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21世纪是海洋世纪,抢占海洋时代的新优势,已成为各国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拥有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海洋面积超过陆地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的宁波,顺应时势,提出不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构想。而从上月底召开的宁波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的讯息更为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跨世纪的科技兴海规划.经过深入调研、精心编制,已初步完成框架,预计年内可正式出台。广东是全国海洋大省之一,海岸线长达3368公里,拥有大小海港100多个,较大的港口有黄埔、汕头、湛江、深圳、珠海等10余个。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较快,1997年全省海洋产业产值达926亿元,增加值445亿元,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开发利用沿海港口和海洋资源是广东省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环节。广泛宣传本省发展海洋经济和成就,提高全民知海、用海、治海的意识,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6.
宁波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优势独特、地位重要。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以来,全市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港口运输业为龙头,以临港工业为主体,以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业为两翼,以科技兴海和依法治海为支撑,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海洋经济总量,优化海洋经济结构,促进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跨越。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到2010年争取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 GDP 的比重由目前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经济是大势所趋。南通市海洋自然资源丰富,海洋文化独特,发展海洋经济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几年,南通市临港工业发展迅速,渔业经济稳步发展,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发展海洋经济成效颇丰。但海洋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贡献率较低,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出现失衡等问题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南通市应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实现"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转变。文章对南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海洋经济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盛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这是我国正式向世界宣称将成为海洋强国,吹响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  相似文献   

19.
向海洋经济强市迈进 青岛市紧紧围绕着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目标,大力实施依法管海、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了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迈进的步伐,推进了由海洋科技城向海洋科技产业城转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抓住服务社会这个根本,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个目标,构建一流的服务平台,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宁波市丰富的海洋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资源依托。"高校集聚高端科研人才,是科技兴海的重要平台。"在这种理念指引下,宁波大学围绕地方海洋与水产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以重大科研项目和自主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