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前现代社会阶段,艺术被看作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或再现;在现代社会,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是对现实物化世界的批判与对抗。而在后现代社会阶段,艺术作品不再是对现实的模仿或者创造,它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了,艺术被视为一个行为、一个事件,被看作是一种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参照汤因比《历史研究》中的文明史观,结合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分析了中国艺术的发展现状及中国美术展览所体现的体制内的艺术导向。指出中国当代的艺术家绝不能丧失自决能力,去模仿西方"美好的往昔",模仿客观现实。而应注重内省,加强自己对生活、人生、文化的感受,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具有个性化艺术形式的艺术作品,从而"创造"艺术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民族在以游猎为主体漫长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虽然带有浓烈的游猎民族的色彩,但也具有鲜明的鄂伦春民族的特征。鄂伦春人,因所生活的环境不同,而信仰萨满,以狩猎为生。鄂伦春民族出于对自然普遍的敬畏,在生产生活敬祭活动和模仿生物活动技能中逐渐演变出了相对于其他民族的独特艺术,成为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璀璨明珠。传留至今的狩猎采集类的"斗熊舞"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余淑琴 《理论观察》2014,(5):109-110
十九世纪唯美主义者高举美的旗帜,将唯美主义思想应用于建筑装饰艺术,主张装饰应强调形式和功能,对当代建筑艺术产生深远影响,使当代建筑装饰艺术既体现现代美感,又体现在多元化的时代潮流中多样化的汇合。  相似文献   

5.
郭玲玲 《魅力中国》2014,(23):93-93
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 ard,1868-1940)是19世纪末巴黎最活跃的艺术团体纳比派的代表画家。看维亚尔的画,我们首先便会被他明快、斑斓的色彩所吸引。惊叹于他那和谐的色调,他以朴实的艺术视角观照生活,描绘出生活的诗情画意,维亚尔的油画,体现了对生活理想化的追忆和叙述,对人生本质的深刻尊重和理解,与此相适应的是作品内敛的情感、画风的含蓄及语言的自然、朴实,具有独特而和谐的艺术魅力。画面充满华丽和谐的色彩,使画中的人和景完美的溶于一体,带给人诗意而和谐的美感。笔者从油画语言的抒情与含蓄,绘画造型单纯而写意来分析维亚尔绘画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6.
熊怡 《今日重庆》2011,(12):92-95
他是纳税人中口碑极佳的税务工作者,他是游离于学院与民间的“第三状态“画家,他就是充满艺术激情的公务员画家——有着独特双重身份的侯耘。  相似文献   

7.
艺术与谎言——解读王尔德撒谎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翠霞  陈倩 《魅力中国》2010,(24):84-84
作为19世纪的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以其惊世骇俗的美学思想和聪明睿智的言辞被人们所熟知。他那诙谐的悖论式的语言更是被大众所喝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尔德是一位颠覆性的作家,而“撒谎的艺术”的提出就是对其颠覆性行为的一个很好的阐释。王尔德曾说道“与其去模仿现实,毋宁以谎言来创造唯美寓言。”所以“撒谎的艺术”是虚构的艺术,是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李月辉 《魅力中国》2010,(9X):189-190
蒋兆和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大师,他的伟大作品《流民图》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创作的最富震撼力的艺术作品之一,是自近现代倡导写实主义绘画以来,在人物画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果。他以水墨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以"为人生而艺术"为信念,坚持"为民写真"的艺术道路,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感觉感受生活,关怀人情,为人们留下了一幅幅真实耐人寻味的作品以及他崇高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衍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文化具有东方文化的特征,又有其独特的韵味.一种流行的评价是说它是模仿文化."日本有着承认更为优越的一种文化的心理态度,只要他一旦发现这种文化.""而日本则以感激的心情和满腔热情接受了中国的文化".模仿只是最初阶段,日本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将模仿作到最高境界,创造了独到的自我.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人的眼里,画家堂图图东方都是一个怪异的人,连同他的画作。而他在少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绘画票赋,美术学院的学习时光加上二十年来辛勤的耕耘探索,使他对艺术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这份独特是难能可贵的。细细品赏他的画作,可以看出他创作中贯穿始终的都是创新,是“自家法”。而他平时也有一种“我用我法、何顾他言”的倔强与执着。  相似文献   

11.
唯美主义是西方前现代主义小说的第一个浪潮,它不仅确立了文学创作的快乐法则并为此倡导一种撒谎艺术,而且高扬"艺术至上"的旗号,重构了一整套艺术消费的原则及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已到中年的崔佛罡坚定地说:"我的目标是通过国粹弘扬历史文化,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崔佛罡的身后,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民俗工艺品工作室. 崔佛罡是唐锦彩的创立者.他说,小时候就喜欢美术,对线条和色彩充满了向往,这使他的一生和线条色彩打上了交道.因为喜欢美术,他喜欢一切美的东西,是一个唯美主义的忠实推崇者.因而,他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沉醉于中国传统艺术.他最喜欢唐朝.  相似文献   

13.
“你注意过郁金香是多么的美吗?” 这是一部美国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影片中,身为警察的男主角因医生误诊,被告知得了绝症。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过了生活中太多重要的东西。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想在短暂的余生里,享受真正的生活。在周围人的眼里,他变了。一次,当他和搭档外出时,竟手拿朵郁金香,边欣赏着边这样问搭档。见搭档一脸诧异,他又接着说:“当它们开放时,就像一个个小铃铛,实在太美了,美得不可思议。”他的这番话,只引来了搭档“你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唯美主义诗人了”的嘲讽。 当然,影片最后以喜剧结尾。应该说,和大多数一辈子忙忙碌碌而对生活之美浑然不觉的人相比,这位警察很幸运,在人生的中途,他幡然醒悟了人生的真谛,而又能带着对生活的这份认识幸福地活下去。  相似文献   

14.
秦秋萍 《魅力中国》2013,(13):112-112
绘画作为艺术范畴的一部分,女性对艺术的喜爱更直接、更具有指向性。女性对绘画有着自身的视觉描述和独特的表现风格;有着炫丽多彩的生活内容和情感体验;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思维特征。她们的绘画作品直接或间接的自述语言,洋溢着女性自身的风采,熔铸着女性艺术的思想灵魂。  相似文献   

15.
鲁科颖 《魅力中国》2010,(9):159-159
影视艺术的独特表现元素就是视昕语言,摄像元素是视听元素中最重要的先驱元素,听觉元素中,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画面和声音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表达语言。  相似文献   

16.
李世忠,字林胄。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艺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美术画家协会、中国装潢技术学会会员,中国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理事会常务理事。擅长中国山水画,他潜心探索将西画中的色彩、透视、构图等技法和摄影艺术中的用光、明暗、景深等手法与国画艺术有机结合,融于一炉,锐意创新,铸就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笃信“艺术源于生活”,终身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17.
宋世琼 《魅力中国》2013,(23):122-123
歌唱艺术是最情绪化、最能触动心灵的艺术。歌唱的“情感”把握是否正确,对声乐的学习反演出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情”是一切艺术之所以感人的根茎。“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唱者必须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及熟练的歌唱技巧;深入理解歌词意韵;全面把握歌曲曲调;融入歌唱者独特的理解与领悟,从灵魂中去诠释歌曲。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李丰  黄苗苗 《黑河学刊》2011,(6):43+45-43,45
梵高的绘画在色彩上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他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是他众多绘画特点中最有价值的方面。通过对梵高当时生活条件和内心世界的剖析,并从色彩学的角度研究归纳了梵高色彩艺术的一些特征,以更深入地探究他在色彩艺术方面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9.
周向辉 《魅力中国》2010,(3):286-287
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受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命激情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梵高的奇迹.是天才加上精神病.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郭蓓 《魅力中国》2011,(7):89-89
歌唱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诞生,甚至比语言文学更早,声乐与对于器乐而言是一科相对独立的音乐艺术,也是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单凭文学资料和理论知识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声乐学习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而模仿在声乐学习中.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手段!总的来说正确的有目的的声音模仿是帮助我们学习声乐的一种最直接、高效的学习手段!正确的分析自己聪明的运用模仿会帮助我们早日步入音乐大门,模仿的结果是为了传承,模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模仿的出路是为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