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东升 《西部大开发》2011,(3):139-139,143
传统经济维系的黔东南苗族村落文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变着。村落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正发生着深刻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苗族婚姻的恋爱方式有自主婚和包办婚,婚礼仪式包括提亲、拔苦发、抢婚、拜堂、定亲、摆喜宴,婚后祭祀桥神以求子,通婚原则实行姑舅表亲、提倡叔嫂婚、同宗不婚。反映出黔东南苗族婚姻的原始状貌、婚姻观念及婚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廖朝圣 《魅力中国》2013,(26):10-11
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生态悠久独特、丰富多彩、原汁原味,是黔东南的优势资源,核心资源所在,具有特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占世界五分之一苗族人口和二分之一侗族人口的苗侗文化,高达62.78%的森林覆盖率,使得黔东南旅游独具个性特色,形成魅力独特的差异化发展新格局,在贵州旅游业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推进黔东南旅游大发展,更多的要从黔东南的“差异化”入手,在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差别”加“异样”上下功夫,努力走一条旅游发展差异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金旦九 《中国西部》2015,(10):94-95
在贵州黔东南,人们都知道酸汤系列美食好吃,能清热解渴,增强食欲,但却鲜有人知道腌汤。其实,腌汤也是黔东南苗族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日常美食。腌汤之所以受到黔东南苗族侗族人民的喜爱,是因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神奇功能:一是腌汤味道独特可口。腌汤既有腌酸味,又有臭香味,和臭豆腐如出一辙,令人食后倍感香醇鲜美,回味无穷。二是腌汤具有美容保健功能。夏天喝它能解暑,冬季吃它能祛寒,疲劳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为了深入挖掘苗族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及文化的传承,国内学术界、文化界、教育界、旅游业界等专家学者对蚩尤及蚩尤文化进行研究与开发,在黔东南地区,广泛掀起了一场保护蚩尤文化的热潮,旨在将贵州打造成为蚩尤文化高地。而雷山县,作为中国苗族文化中心,首当其冲,积极顺应民族文化时代发展的需求。蚩尤与苗族有何渊源,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哪些贡献?雷山县将如何打造蚩尤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6.
龙正凤 《黑河学刊》2015,(1):142-144
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中有抢婚、早婚、举行苗族传统结婚仪式代替婚姻登记等婚姻传统,长期以来影响着苗族青年男女的婚姻观、婚恋方式、择偶途径等,但随着城乡二元体制的建立,大量新生代苗族农民工进入城市,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交流方式、婚恋交往途径呈多样化,婚配对象出现跨地域等的特点,传统的苗族婚姻习惯法对新生代苗族农民工的婚恋影响悄然弱化,因此探讨苗族传统婚姻习惯法对新生代苗族农民工婚恋影响弱化的表现和原因,对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婚姻习俗,引导苗族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对于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贵州省X乡苗族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苗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协调度低、苗族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不足、传统文化保护制度有待完善、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原因,出现了流失速度加快、传统民族节日庆典氛围逐渐淡化、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效果不佳等困境。以贵州省X乡为例,重点关注苗族传统文化在保护与发展中出现的困境,并提出三条创新路径: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促进苗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社区提供平台,增强苗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元素;个人转变传承理念,增强苗族群众的文化自信,促进民族文化传承自觉。  相似文献   

8.
齐晓雪 《魅力中国》2011,(17):99-99
各个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拥有灿烂多姿的文化,服饰便是体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苗族是一个勤奋顽强的民族,苗族服饰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一部现成的苗族史书,代表了苗族文化的灿烂。图腾文化是中国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结矗,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图腾符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些符号的分析能够使我们探究苗族这一古老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陈春 《魅力中国》2014,(2):85-86
贵州黔东南苗族刺绣不仅形式新颖,工艺精湛,而且还因为极具人文内涵而远外闻名。其中.蝴蝶纹样的构成方式变化丰富多彩,主要分为“独”、“框”、“连”、“合”四种表现形式,其中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苏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在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诗歌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诗歌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有着共同的体现,通过对这两种不同地域文化中共同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种种关系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人与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和谐共生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王鑫 《中国西部》2015,(2):62-67
<正>镇远,隐匿于黔东南山环水抱中的一座小城,千百年来一直把守着从中原入西南的咽喉要道。六百年前大明王朝的金戈铁马令这里的水运兴极一时,并让中原文化在古城中的一砖一瓦都刻下历史的印记,也让镇远在黔东南一片少数民族风情的吊脚楼之间,彰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汉家气质。那飞檐翘角的屋顶、斑驳灰白的墙体、清澈蜿蜒的舞阳河、曲折幽深的青龙洞、清新脱俗的苗族姑娘、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还有那酸辣诱人的酸汤鱼,都  相似文献   

12.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黔东南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人口420余万人,面积3.03万平方公里,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7.2%,山地面积占90%以上,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区,山林覆盖率达50%以上,是贵州省主要商品林区之一,下辖15县1市,其中7个为国家级贫困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3.
黔东南和桂北地区地理位置毗邻,交通互通便捷,文化传统相通,自古就有合作的传统,两地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建设黔东南-桂北旅游带,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本文对黔东南-桂北旅游带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全面总结黔东南-桂北旅游带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建设"黔东南-桂北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及建立黔东南-桂北旅游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山地休闲旅游产品,构建区域旅游统一市场,建设全国旅游文化示范区等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凤凰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对苗族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尤其以经济意识增长和开放服务意识增长为重点的现代性文化因素,是苗族所受影响中最深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贵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的台江苗族剪纸为例,对其所包含的图案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苗族剪纸是苗族文化的象征,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素朴生活、理想追求和审美观点,负载了分外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而揭示贵州苗族剪纸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6.
苗族奋争精神是祖先崇拜催衍下的产物,是苗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主要可分为与恶鬼邪神斗、为正义和荣誉的与人争斗及节庆民俗活动中的牲畜互斗等三种类型和层次.祖先崇拜催衍下苗族奋争精神的活态传承揭示了苗族文化衍进发展的内在理路,体现了苗族民俗文化的风格和内涵,促进了苗族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苗族的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意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美术学院学生文化考察的目的,详述作者多次在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文化考察实践。介绍了考察目的、地点、时间以及各民族的文化及艺术特征等方面,梳理归纳了黔东南文化考察的主要方略。认为要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习俗,以考察介入方法从艺术的角度开始,而最后也以艺术的表现来结束。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黔东南侗族地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地区丧葬仪式的描述和文化解释,从宗教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该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简要分析,归结出侗族丧葬习俗所蕴涵的宗教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邝翼星 《魅力中国》2010,(25):330-330
西江苗寨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苗族的文化风俗保持较为完好。无论是生活习惯、服装佩饰、节日节庆、信仰崇拜以及民居建筑等,几乎都是从苗族先民那里继承而来。其中,西江苗族最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是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现在已经成为西江苗寨标志性的建筑,它也被誉为中国上古干栏式建筑的活化石。西江的吊脚楼从个体看,具有最原始的干栏式建筑结构,这也是吊脚楼最大的建筑特征和艺术特点,分析其所具备的美学特征,也就具有了很高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苗家刺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服饰千姿百态,绚丽多姿,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四川南部泸州苗族蜡染独具特色,在苗族服饰中独一无二。《中国苗族服饰》一书赞誉川南泸州“叙永、古蔺蜡染流畅精美”,她们不仅擅长蜡染,而且擅长刺绣和挑花。她们在自己织出的柔软、细腻、耐磨的麻布上绣出精美的图案,挑出艳丽的鲜花,色彩布局极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