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较丰富,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每年还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安全,而且与民生息息相关。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全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约3600亿m3,水分生产效率平均1kg/m3,仅为发达国家的5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只有9.5亿亩,超过10亿亩的旱耕地完全靠天吃饭。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形势越来越严峻,是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包括耕地、水、林木、能源、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总量较大,人均较低。其中耕地为13亿公顷,占到世界总量的9%,水资源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6%,林木资源136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但目前我国人口约13亿,占到全世界总人口的20%左右,总量巨大的各种自然资源被数量更大的人口一平均,其结果就是人均自然资源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表1所示,我国人均耕地约为0.1公顷,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在全国2800多个县中,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确定的人均0.05公顷耕地警戒线的有666个。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有1856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根据国际水资源紧张的评价指标,整个中国都属于轻度缺水的状况。人均林木资源的拥有量为10.5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东部地区相比,无论是在吃、穿、用等商品性消费方面,还是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方面,无论是消费的数量,还是消费的质量,均存在不小的差距。1999年西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88.7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2.9%,东部地区的73.3%;西部地区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21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东部地区的52.9%。  相似文献   

5.
姬泽 《开发研究》1986,(1):48-50
<正>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省一个人口多、耕地少、交通不便的民族杂居地区。境内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文化落后。1984年,全州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5,其中人均工业总产值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只有全国平均355.3元的一半稍多。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临夏州必须从少数民族地区这一具体实际出发,正确选择发展地区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一、与城乡建设有关的土地资源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根据最新资料,1996年末全国实有耕地19.51亿亩(《人民日报》,1999年11月4日),人均耕地面积仅1.59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4%。人多地少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特点。我国现有未来利用土地40.74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8%。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为10.63亿亩,其余则为目前技术条件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这些后备土地资源由荒山、  相似文献   

7.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一节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从明清开始,农村日益膨胀的人口和人均占有资源之间的矛盾,便一直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这个问题仍然没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全国13亿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9亿,而我国的耕地总面积不到20亿亩,人均耕地不足1.4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由于工业的加速发展,农村的耕地每年还在以1000万亩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的农业是一个特别落后的产业。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均创造的农村社会总产值,东、中部地区分别是西部地区的2.8倍和1.6倍;西部地区的人均粮食产量仅为全国平均的80%左占;全国处于温饱线以下的贫困人口中,西部占有80%以上,主要集中在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西部地区需要更多的人力来搞饭吃。发展水平低,开发的潜力也就大。如果等到充分发展了再来打主意,果实虽然是成熟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农村普遍感到了按户均分土地的弊端,都在积极探索既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又解决地块划分过于细碎零散的办法。而人少地多类型区在这方面就显得更为迫切。黑龙江人均土地比较多,而黑河地区人均土地更多。近几年在黑河地区,特别是其北部市县陆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的探索。在人少地多类型区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完全是该类型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该类型农业生产力的现实状况: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资源短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强。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内蒙古具有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各具特色的天然绿色生态环境,全区人均耕地4.6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位居全国第二。草原面积13.2亿亩,人均占有草场面积居全国第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为20人,是南方省区人口密度的5%,是农业大省黑龙江的25%。丰富的土地资源,独特的自然气候,形成"黄金奶源带"、"优质葡萄酒种植区"、"马铃薯种薯种植区"、"玉米种植区"、"肉羊产业带"等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2.
从对以聊城为中心的几个县市区、乡镇农村的调查情况看,当前影响并制约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四个方面:1、人均耕地面积锐减,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人均耕地面积已由20年前的平均1.5亩,降到现在不足1亩,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半亩耕地,严...  相似文献   

13.
以科技为支撑加快甘肃节水灌溉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元忠 《发展》2008,(5):47-48
我国西北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无灌溉即无农业,半干旱地区降雨量虽可以从事旱作农业,但由于降水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农业仍高度依赖于灌溉。目前,西北地区耕地总面积2.71亿亩,人均2.95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07亿亩,人均1.16亩,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40%。  相似文献   

14.
张宏祯 《发展》2001,(2):8-9
甘肃水资源的总体战略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就要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配置进行研究。  一、以水定发展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1.农业用水战略——以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为目标  根据 1999年统计报告,全省耕地 7485万亩,其中:灌溉面积 1833万亩,旱耕地 5652万亩,粮食播种耕地 3400万亩,粮食总产量 813.04万吨,人均 320公斤,低于全国 1997年人均 410公斤的水平。按照有关资料预测方法,到 2030年,全国人均粮食需求量 450公斤,考虑西部开发缩小东西差距的因素,甘肃人…  相似文献   

15.
《发展》2001,(1):50-51
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有11.65 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数的1/3,现有耕地总面积19.51亿亩,占土地面积的13.7%,人均耕地1.59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数年的44%。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恶化,我国耕地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1999年耕地净减650万亩,与1998年净减少392万亩相比,1999年耕地净减数增加262.9万亩。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潜力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土地整理的背景与现状。1.1 土地整理的背景.我国近6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国,农业是中华民族的立命之本,因此保有一定数量和相当质量的耕地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很重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正在迅速的减少,耕地保护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战略性问题。从数量上分析,我国耕地的总面积为19.51亿亩,人均耕地1.59亩,为世界人均的43%,其中有7个省级地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有400多个县人均耕地不足0.5亩;从质量上看,我国的耕地总体质量水平低,大量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而优质高产田较少,其中有灌溉设施和水源保证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9.8%;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部地区传统农业大省的四川省,2001年末,全省耕地总面积为9169.1万亩,以西部8.9%的土地和2012%的耕地养活了占西部30%的人口,但是“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如四川省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年较1990年增长了4.69倍,而同期农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了3.56倍。  相似文献   

18.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属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随着城市建设和农村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的发展,耕地却在逐年减少,如1993年底全市有耕地643.0万亩,比1978年减少61.1%万亩,平均每年减少4.1万亩,而农村人口每年却以1.0%的速度递增,人均占有耕地已由1978年的1.9亩下降到1.6亩,因此,合理使用和保护耕地问题已成为当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耕地问题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也是土地的核心问题。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加快农业的发展和实现农业的现地化,不可能离开耕地。然而,我们长期以来没有把耕地问题,作为经济发展战略问题认真对待,这与过去对待人口问题一样是很大的失误。40多年来,我们虽然开垦了近4亿亩耕地,但是同时又被各项建设占用和自然毁损了4亿亩,结果是耕地数量仍维持在解放初期的水平,由于人口骤增,因此人均拥有耕地数量就大大减少了。另一方面,被占用的耕地多数是质量较高的平原或城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幅员辽阔,总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为我国第三大省区。内蒙古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农民仍占很大比例,全区拥有农耕地1亿亩以上,人均耕地占有量为4.4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