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中期,阿尔都塞发表了《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两本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为人们所熟知的"认识论断裂"、"症候式阅读法"、"多元决定"、"意识形态理论"等,这是他学术生涯最为辉煌的时期。从1967年开始,阿尔都塞的思想转入了一个自我反思的新阶段。本文将聚焦于阿尔都塞思想发展的前一阶段探讨其思想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
于雷 《魅力中国》2010,(29):310-310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外学术界进行了广泛争论的焦点,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不同,同时也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产生是对人道主义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主要存在两种思潮。一种是人道主义思潮,一种是科学主义思潮。其中,人道主义思潮不仅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而且对东欧国家和苏联,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社会主义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思潮的形成、发展及基本观点进行了考察和探析,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有限的、确定的意义上可以容纳人道主义的合理思想,但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4.
奥雷利奥·佩西是罗马俱乐部的创始人,面对全球问题,他提出了"新人道主义理论"。增长观念的转变、文化的影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等理论,对解决人类困境和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价值。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分析佩西的"新人道主义"理论,借鉴其其可持续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等思想,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人道主义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体现:给予工人阶级极大关注和深切同情;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消灭私有制,深切关注人类解放和发展。探讨《共产党宣言》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渊源;用和谐思维看待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卉 《黑河学刊》2009,(3):15-16,81
人道主义作为人的闻类性层次而言是合理的,是被马克思主义者所推崇的。合理的人道主义没有阶级差别,当回到现实社会,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就失去了合理性,被马克思主义者所拒斥,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7.
聂涛 《改革与开放》2013,(13):79-80
药学行业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学类专业学生必须加强药学道德的教育。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为视角,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出发,要求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及由其衍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既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生命神圣感和基本道德观念,也能克服过去药学道德中抽象、枯燥的弊端,从而真正将药学道德落实到实处,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8.
药学行业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学类专业学生必须加强药学道德的教育。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为视角,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出发,要求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及由其衍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既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生命神圣感和基本道德观念,也能克服过去药学道德中抽象、枯燥的弊端,从而真正将药学道德落实到实处,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9.
人道主义干涉是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理论,其最初是由格老秀斯提出来的。人道主义干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它的概念被很多人误解,它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它一度成为大国插手他国事务的最好借口。冷战结束后,“新干涉主义”的出现,又使其得到了新的发展,人道主义干涉的事件频繁出现,已影响到了国际局势的稳定和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本文通过对人道主义干涉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人道主义干涉存在合理性。要实现人道主义干涉的规范化,发挥其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对人道主义干涉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逻辑下,机械自然观占据了主流,造成了人和自然被双重的状态,其哲学之源在于近代哲学的主客二元对立,其现实之源则是资本逻辑的历史运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这种自然观进行了历史的批判,并提出了在“自由自觉的劳动”的基础上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历史统一的自然观。尽管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是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但却不仅仅是伦理召唤,而是更具有内在整体视域,更加注重在批判和重塑社会制度的历史实践中重构人与自然的历史性统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应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这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弗洛姆在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消费异化的理论。他认为在资本主义消费异化的社会环境中,人变成了贪婪的消费机器、人们在异化的消费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到的只是虚假的自由和虚幻的幸福。这种病态的消费方式已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危机,要扬弃这种异化,就必须要养成人道主义的消费行为。面对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我们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部否定,必须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其应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又要看到其存在的历史局限和理论不足。  相似文献   

13.
司金龙 《黑河学刊》2013,(2):5-6,150
马克思的国家观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的哲学始终是以对人的关怀为理论出发点,也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对以往国家观的超越。只有从这一基本的理念出发,才能真正的理解和阐明马克思的国家观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才能始终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顺利前进。  相似文献   

14.
熊欧丽 《魅力中国》2011,(5):374-374
在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中,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争论已久,它们都主张保护自然环境,维系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焦点就在于对“人类中心”这一概念的认识。马克思真实地指出了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这就是人只有把人自身的本质作为一种价值存在看待时,才会有所谓的人类中心问题。以人的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才是一种合理的人道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5.
刘景平 《改革与开放》2014,(4):37-37,39
透视整个哲学史,关于对人的本质这一理论真谛的探索,在哲学届算得上是一个不朽的主题。马克思作为该领域的重要贡献者,对人的本质的探索更是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并以人的社会关系为基本立足点,科学的形成了人的本质理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依据,辅之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现阶段所取得的各项研究成果为参考,试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演化轨迹进行再梳理。  相似文献   

16.
韦宗友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32-48,156,157
西方的正义战争理论是西方世界关于何时诉诸武力以及如何使用武力的战争伦理理论。它起源于公元5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对战争的论述,后经托马斯.阿奎那、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胡果.格老秀斯等神学家和国际法学者的系统阐述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提出了一套关于诉诸武力和使用武力的标准问题,包括诉诸武力时的正当理由、正当权威、正当目的、最后手段、成功的可能性与对等性以及使用武力时的区别对待和对等性。冷战后,其核心要素为人道主义干预鼓吹者所吸收,成为主张人道主义干预者的重要伦理基础。无论是鼓吹"人道主义干预的权利",还是主张"保护的责任",都强调在使用武力方面要符合和满足西方正义战争理论传统中的正义标准,为人道主义干预寻求道德支撑。作者通过对西方正义战争理论思想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的梳理和归纳,指出它与人道主义干预理论之间的共鸣之处,提出尽管两者在特定历史和环境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却有被滥用的风险。在国际关系已部分"法制化"的今天,在人道主义干预问题上,国际社会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从经济学出发,对“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即人道主义作了透彻的分析;共产主义等于人道主义,是人性的复归,是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异化与商品拜物教的消失,但这都须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条件,需要有一个过程;人性复归须以继承人类历史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为条件,而不是对历史作虚无主义的简单否定;“以人为本”高扬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旗帜,传承了中西文化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省,残疾人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怀和照顾的社会群体。促进省内残疾人事业发展,就要继续大力弘扬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完善有关人权保障法规,完善康复服务体系,落实相关责任,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主要归纳为:人的本质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人的本质是"人"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当代价值值得深入发掘,尤其对解决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主体性缺失、贯彻落实以人文本的发展战略以及对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科学定位和战略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冷战后全球化导致的主权观念的变化以及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矛盾的加剧,国际人道主义干预在国际社会中愈发频繁,尤其是西方国家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多次对外进行人道主义干涉;国际人道主义干预由此面临着巨大争议。文章拟以联合国在索马里维和行动的失败为例来说明,作为争论话题中的国际人道主义干预并不如西方国家所宣称的那般结局美好,其自身仍旧面临着众多困境和艰难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