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在知识经济迅速膨胀的今天,拥有无形资产就掌握了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无形资产将成为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源之一。然而,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漠视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也达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伴随着越来越活跃的产权交易活动,以各种形式流失的无形资产难以计数。对此,本文针对其流失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展开探讨。一、无形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无形资产的流失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一)客观原因。无形资产的特性是导致其容易流失的客观原因。无形资产的特性包括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问题客观存在,高校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在注重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切实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尤其是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管理,对于保护无形资产、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学校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正确评价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科研工作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问题客观存在,高校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在注重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切实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尤其是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管理,对于保护无形资产、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学校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正确评价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科研工作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谈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我国无形资产管理的历史及现状,指出了为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现行会计制度,审计制度,提高全社会的无形资产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我国无形资产管理的历史及现状,指出为了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现行会计制度、审计制度,提高全社会的无形资产意识。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作为科技创新、社会知识的中流砥柱,大量的有价值的无形资产频繁产生,结果却没有受到重视,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应用,致使无形资产流失非常严重。本文介绍无形资产的特点和评估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高等学校对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缺失与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无形资产受到理论界及实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无形资产在评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定义、外延、理论、法律、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无形资产的评估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价值,减少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给国家及企业带来的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8.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上述各类无形资产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 ,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承担着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任务 ,在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 ,普遍存在无形资产严重流失的问题 ,给国有…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资产评估是保护、使用矿产资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文章对有形资产性质的矿产资源实物资产的评估和无形资产性质的矿产地勘探报告、有价值的勘查资料以及矿业权的评估阐述了作者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等学校的无形资产,在以往只是在“口头上”加以管理。而今,随着新的高校财务和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高校开始以制度的形式加强和约束无形资产的管理。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势在必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以无形、高效性,强有力地推动院校经济的发展,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同时应看到,由于重视不够,管理不善,使高校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的无形资产未能充分利用并实现其价值。更有甚者,由于评估等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无形资产流失现象。因此,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一、高校无形资产的现状无…  相似文献   

11.
地勘单位的"主辅分离"即是地勘单位的企业部分和事业部分的分离,亦即事企分开.文章介绍了安徽省地勘局实施主辅分离、事企分开改革,将地勘单位内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相对分开,按不同的机制和管理方式运作,并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地勘单位内部关系,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的实践经验.并指出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零点运行战略系指地勘单位实施属地化管理后 ,要使地勘费基数中用于生存的钱逐步减少 ,用于发展的钱逐步增加 ,以搞好地勘单位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企业化改革 ,建立起能够保证地勘队伍生存与发展的产业基础。逐步实现地勘单位四自目标。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钨矿资源量 ,产品产量的出口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且对国际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但由于近年来乱挖滥采、无序竞争 ,使我国钨矿资源以惊人的速度流失和逐渐失去优势地位。文章针对此种情况 ,分析了我国钨品的出口态势 ,并提出了五项宏观调控政策策略。包括 :实行专卖制度、控制出口总量 ;有序扩大或取消出口退税范围和幅度 ;提高钨产品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建立钨矿出口储备体系 ;加强综合治理整顿等。  相似文献   

14.
福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着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不协调问题。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关系紧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三化"有机结合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最后提出创建"三化"有机结合的发展平台、编制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规划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many semi-arid areas over the world is affected by poor drainage and saline conditions. Optimal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can b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an in locations where these problems do not occur. A long-run steady-state model is developed to analyse sever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a farm with limited natural drainage and no access to off farm facilities.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a representative farm in California. Under optimal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relatively small evaporation ponds, a reduction in water application, and little change in cropping patterns. Some drainage reuse is optimal when only variable reuse costs are considered. Returns to land and management are positive in all cases considered and benefits from a free off-farm facility are approximately $260/ha.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地勘单位转企改制有困难但更有机会,对如何加快地勘单位转企改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池子华 《中国农史》2002,21(4):62-70
本文以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背景 ,概述农民“离村”的社会经济效应 ,认为 ,“离村”现象主要是农村经济衰退的产物。农民大量“离村” ,对农村经济社会影响至巨 :精壮劳动力流失“不仅减削生产力 ,而且失去优秀人才以为农村改进之基本” ;造成耕地撂荒和“有地无粮”现象的严重化。尽管农民离村对农村社会经济不无小补 ,但总的来看 ,积极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地勘单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企业化经营过程中应处理好的七个方面的关系,认为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保证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的实现和地勘经济稳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震灾之后对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的反心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后暴露的缺少灾害评估、避难场所设施用地、基础设施维护用地、交通设施薄弱等土地利用规划缺陷。其次,借鉴国内外防灾经验,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指出规划管理理念中不重视灾害管理、资源紧缺的约束、灾害防御的高成本、缺少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最后提出了震灾后的新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广东省水资源存在着洪涝灾害多,干旱灾情重,水污染问题突出等严重干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节水意识淡薄、节水规划尚未制定、管理不善、法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从提高节水认识水平、完善节水规划、加强污水防治、加强管理、健全法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