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赵权伟 《南方金融》2003,(1):44-45,43
人民银行调高再贴现利率后,再贴现业务量急剧下降,但与此相反的是,各商业银行的承兑、贴现、转贴现业务也出现了急剧的增长,其中的原因,就是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已经脱离了人民银行的再贴现政策的束缚,能够独立发展,而这除了外部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外,商业银行内部调整票据业务政策,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竞争,是2002年票据业务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票据融资业务包括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一系列业务,是金融市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银行和货币市场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本文以近五年来天津市票据融资业务发展情况作为基础,对票据融资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不断增强,我国票据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但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发展存在差异化现象,表现为票据承兑业务稳步增长,而贴现业务受金融调控影响显著。文章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探讨了两者差异化发展对市场运行的影响,并就票据市场的协调健康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对票据贴现业务实行在不低于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由市场自由决定票据贴现利率的政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各金融机构对票据贴现利率逐步试行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基础上加点报价.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广西商业银行票据贴现利率形成因素进行研究,发现3个月Shibor与票据信用风险状况是票据贴现利率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完善票据贴现利率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票据市场发展历程、银行票据业务经营情况、票据业务新品种、票据贴现的收益与风险等四个方面,对当前人民币票据市场和票据贴现业务进行了分析,并对贴现率和再贴现率的未来走势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交易量迅速增长,票据市场日趋发达,在整个货币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渐突出。在基层金融机构办理的票据业务中,票据贴现已经成为一大亮点。以四平市城市信用联社为例,2006年一季度累计办理贴现117.3亿元,而去年同期仅办理2.5亿元,同比增长45.8倍。但是票据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依然困扰着这项业务的发展,必须加以解决,因此加强对票据贴现功能的再认识,研究相关的政策取向,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龙锋 《海南金融》2001,(6):18-20
近年来,我国票据贴现市场发展迅速,而海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票据贴现市场发展缓慢,商业银行办理承竞汇票、贴现及再贴现业务呈逐年萎缩趋势。再贴现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海南经济特区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运行想方设法推动区票据贴现业务的发展,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本通过分析海南经济特区商业银行承竞票、贴现、再贴现业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所存在问题,对如何推动海南经济特区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商业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是在商品交易基础上产生的信用工具,它不仅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短期融资的手段,也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但目前,票据贴现纳入贷款额度控制,银行承兑汇票占比过高、商业承兑汇票占比过低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制约了票据业务作用的发挥。为此,本文从天津市票据贴现市场现状入手,以推动贴现业务发展为切入口,就如何调整票据市场结构、引导资金流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票据融资出现了大幅、频繁的波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健康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其原因是将票据贴现定性为贷款业务,因此使得金融机构将票据贴现作为贷款业务的调节器,导致票据业务被动调整,严重影响了票据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在把票据融资定性为一种直接融资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票据融资业务的相应措施,以推动融资结构优化和票据融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缪曼聪 《中国金融》2006,(12):58-59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货币市场。票据市场的发展,对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经济交易的效率,缓解企业间债务拖欠,改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加强流动性管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票据市场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为了解掌握票据业务发展的最新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近日,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对2005年第四季度和2006年第一季度湖南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分行营业部票据贴现专营窗口于2001年6月成立,实行了"一口对外、分工合作、集中经营"的票据贴现业务经营模式.客户只要到窗口就能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既方便客户,又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集约经营.窗口建立以来,以便捷融资、银企互利为原则,依托工商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快捷的资金清算、密集的票据业务合作网络等整体优势开展票据贴现业务.票据贴现业务迅速发展,到7月底票据贴现量比前5个月增加了5倍多.  相似文献   

12.
实体经济是我国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金融机构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直接支持作用;同时还通过完善货币政策传导和深化金融市场功能,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间接支持作用。票据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及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货币政策调整中票据业务发展波动性明显削弱了票据业务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票据承兑业务和贴现业务发展的非均衡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不利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中小企业票据业务发展相对不足;商业承兑汇票发展严重滞后妨碍了票据融资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发挥。本文认为,应从完善票据业务加快发展的法规政策框架、加快推进全国性票据市场建设进程、培育商业信用、加大企业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等方面改进票据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贴现是一种票据转让方式 ,也是现代商业银行一项典型的低风险的信贷业务。柳州分行从 2 0 0 0年 9月份开始 ,率先在柳州市开展了贴现业务 ,拓展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并取得较好成效。但是 ,该行在开办此项业务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最近 ,笔者对柳州分行开展票据贴现业务情况进作了专题调查分析。一、基本情况柳州分行开展贴现业务始于 2 0 0 0年 9月 5日成立的“柳州分行票据业务中心。”经营范围主要是办理银行承兑票据签发和票据贴现、转贴现业务。 2 0 0 0年 ,中心办理贴现业务 1 0 6笔 ,再贴现 73笔 ,2 0 0 1年办理贴现 3 3 9笔…  相似文献   

14.
票据贴现中银行如何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银行审查是实质审查还是形式审查?这些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票据贴现业务的发展。对票据贴现中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要求的标准不同,就意味着票据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分配的差异。而目前我国票据贴现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立法.明显存在落后票据实践、立法操作的不科学性等问题。这些立法上的缺陷,使本来属于银行低风险业务的票据业务变成高风险业务,加大了贴现银行所承担的法律风险。因此,在目前这种政策法律环境下,我们要高度关注票据贴现中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票据市场日益活跃,票据贴现业务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夺的黄金业务,在直贴票源不足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纷纷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展票据转贴现业务上来。但是自2005年初以来,票据市场呈现利率逐月走低,票据供不应求和竞争进一步“白热化”的状况。如何适应这一市场变化,做大我行票据转贴现业务,笔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贾丽均 《青海金融》2006,(10):45-47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调查,了解我省票据市场运行特点及发展动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和扩大我省票据业务,增加企业融资渠道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金融》2011,(2):78-80
2010年以来,受信贷调控政策和资金面趋紧的双重影响,黑龙江省票据市场运行总体呈现票据贴现总量萎缩、价格上涨的变化特征,全年票据贴现余额逐月减少,贴现、转贴现利率振荡上行。  相似文献   

18.
票据贴现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亮点之一。但随着票据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甚至出现了票据贴现危机,给银行资产带来了风险和损失。本文拟提出一些建议,以求能对商业银行避开票据贴现危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良 《金融纵横》2003,(7):12-14
所谓票据贴现.根据1996年8月1日起实施的《贷款通则》中的定义是:票据贴现,系指贷款人以购买借款人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即贷款人根据即期中央银行公布的贴现率,按票面所载的金额,在扣除贴现利息后,以贷款方式付出票据对价而获得票据权利。票据贴现虽在现行的银行业务中属于贷款业务.但是票据关系与贷款合同关系在法律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我行在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开拓新业务的指导思想下,大力开展票据业务,充分利用票据的贴现、再贴现、转贴现业务大力支持企业的发展。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调整信贷资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