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静 《亚太经济》1999,(3):50-54
经济全球化和比较优势在各国的不同表现,是加工贸易得以在世界范围展开的原因。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额的比重,从1980年7.9%升至1999年1—2月份58.5%。1986—1997年间,加工贸易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61.9%,同时对我国劳动就业,...  相似文献   

2.
胡拥军  关乐宁 《改革》2022,(4):42-54
数字经济深刻影响着就业市场的变革,使得就业载体、就业形态、就业技能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既存在巨大的就业创造效应,又面临显著的就业替代效应,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内在机理,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产生着结构性的影响。从就业创造效应来看,数字经济提供新型就业岗位对稳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数字经济蕴含的扩就业总量的巨大潜力仍未充分激活,在劳动制度、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从就业替代效应来看,数字经济对优化就业结构的成效明显,但需要警惕就业替代效应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冲击等风险苗头。数字经济是未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基石,要破除就业壁垒、加强风险应对,积极优化数字经济就业创造效应与替代效应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3.
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最突出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促进就业、增加外汇等方面作用更为突出。同时也带来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本论文分析加工贸易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以及可能对经济产生的后果,并针对当前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子默 《中国经贸》2010,(12):11-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分工不断发展,生产国际化日益扩大,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运用加工贸易对我国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将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效应做了实证分析,同时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出路进行了探讨.要加强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加工贸易向高科技术产业方向发展;促进国内配套产业发展,延长加工贸易的价值链;加强基础研究,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6.
就业增长既依赖于经济总量的扩张.又依赖就业弹性系数的提高。不同城市化道路的就业促进机理及效应有所不同。分析发现.大城市化道路相对于小城镇化更有利于发挥出聚集经济效应.能更快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然而.由于我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及农民工“离乡不离土”的特殊城市化模式.大城市化道路在提高就业弹性系数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优势。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实现城市化与就业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导致了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社会整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具体某个局部可能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尽量减少负面效应的影响是加快转移就业过程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利用1983~200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与我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增值率与我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变化是我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业西移对西部就业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学真  王超 《开发研究》2005,(4):24-26,16
东部地区一些产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弱化甚至丧失,与西部的产业梯度也已经足够大;同时西部地区已经具备承接产业的条件,因此,东业西移的条件已经成熟。本文从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东业西移对西部就业的正负两种效应,试图以此找到有利于西部就业的产业承接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就业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以工业化和重工业化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升级,既会因为提高资本劳动比而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又会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扩大经济规模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本文通过将产业结构升级分解为结构变迁和效率提升两个部分,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反两方面的就业效应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1997~2002年、2002~2007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进行了测算,并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升级的总就业效应为负;但工业化和重工业化并没有加重就业挤出;结构变迁的就业效应有所提高,效率提升的就业效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和产业发展阶段,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阐述资本深化的对广东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引导广东制造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辐射效应"和向内地的梯度转移效应越来越显著,而东北三省正在成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本文结合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政策,描述了东北三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对东北三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制约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加工贸易产业升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苏省的加工贸易的产业分布和产品性质进行了动态考察和调研分析,指出江苏的加工贸易目前已进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换代的阶段,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对影响加工贸易升级换代诸因素和产业升级效应的分析,本文对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加工贸易的开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加工贸易活动的开展,开展该项活动的经济体都是通过开放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市场吸引外部直接投资来从事加工装配活动。我国加工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低劳动力成本,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我国在加工贸易分工和利益分配中所处的地位也是基本合理的,实施新劳动法等因素导致了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劳动力成本和商务成本上升已使我国东部地区在劳动密集产品加工装配环节的比较优势丧失,次贷危机也使加工出口的外部环境恶化,加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应鼓励加工企业及其配套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浪潮中,中国因突出的劳动力禀赋优势成为"世界工厂",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一半。本文对大规模承接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3-201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我国公共投资就业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公共投资就业效应为正向效应,消费性公共投资就业效应为负向效应。我国东部、中部地区公共投资有正向就业效应,但西部地区公共投资就业效应为负向效应。提出了一些提高公共投资就业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加工贸易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星星之火,发展到目前的燎原之势,是我国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和生产的结果。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我国如何抓住国际分工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机遇,如何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如何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毕燕  张建辉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68-171
文章通过对广西旅游就业进行分析发现,广西的旅游部门不仅能吸纳相当比例的新增劳动力,而且还能吸纳其他行业转移的劳动力;旅游特征产业对劳动力具有很强的吸纳作用;旅游就业规模地区差异明显,呈向旅游中心地区聚集态势;从整体上看,各旅游特征产业每获得1万元的增加值,就能带动全社会9.5281人就业。  相似文献   

19.
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增长较快,已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为了避免外资向周边国家迁移,以及促进中西部地区加速发展,未来我国加工贸易应采取梯度转移的发展策略,通过主动招商、对口支援、区域协作等多种模式形成加工贸易合理的区域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20.
论跨国公司的就业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与国外发达存在较大差距的前提下,外资大规模的持续流入对国内经济产生了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冲击,诱发了跨国公司的挤出效应。20世纪 90年代,我国就业弹性的明显下降,就是和这种挤出效应密切相关的。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资的大规模流入并没有给我国就业水平的提高带来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