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渐向实体经济扩散,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对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指出,挑战和机遇并存,这次金融风暴在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创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提供了一个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率的研究中要用到工业经济统计的基础数据。由于中国处在经济转型之中,统计数据的不断调整,给相关研究带来一定难度。为了系统科学地对工业基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与宏观经济运行匹配、数据相对稳定程度、数据完整程度以及同现代市场经济数据接轨程度为标准,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将中国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库分为数据库的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并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的出视角,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回顾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综合国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面对世界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应加快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中国物流业,推动现代物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在分析了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产业特征及我国物流产业存在问题之后,对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中国物流产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 尽管中国是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但由于起步较晚,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程度并不高.就目前来看,中国主要进行了以下三种类型的区域经济合作.一是具有一定机制的区域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10+3"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图们江地区次区域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设计金融发展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等变量,运用中国1981—2002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1—1991年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而当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因果效果才明显地体现出来,即在1992~2002年期间,金融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从不同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考察发现,在1992~2002年间,银行结构变迁与银行效率提升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银行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却是非银行结构变迁与非银行效率提升的直接原因,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促进了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因而,目前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处于银行体系“供给领先型”与资本市场“需求追随型”的混合阶段,这是中国经济成长过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检验重大风险事件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冲击效应,本文在构建基于重大风险事件的随机波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贝叶斯MCMC推断技术对中国商品期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事件、政治事件和自然灾害对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收益和波动均存在显著的冲击,并且,"利好事件"和"利空事件"对收益和波动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不对称特征;相对而言,各类事件对期货市场影响的显著性、程度和方向既存在一定共性,也具有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7.
李玉萍  马丛 《价值工程》2010,29(13):115-116
国家审计局原局长李金华曾指出"中国经济存在马太效应,地区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越来越严重,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因此如何调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史,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尚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笔者以为,就方法而论,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似应广泛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将其作为经济史研究的丛本方法之一和进行定性分析的辅助工具,使经济史学的有关范畴、概念、关系、规律,从而经济史学自身更加精确化和深化。定量分析是经济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质和量是一切现实存在的事物所不可少的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世界上,不存在不具有任何质的规定性的事物,也不存在不具有一定量的规定性的事物。事物的质与量是统一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量都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量,事物的质为它的量规定着活动的范围。而事物的一定的量及其量变的一定程度又构成事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迅速,但物流标准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贸易区内的11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发展现状和物流标准化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标准化的总体性思路,对研究物流标准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永  张务谨 《价值工程》2022,41(9):142-144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筑领域始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经济活力,但伴随着竞争压力的持续增加,使得建筑企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而作为机电工程施工关键技术,机电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必须提高对其注重程度,了解干扰机电施工技术使用效果及其作用发挥的相关因素.之后,对机电工程施工中涉及机电施工技术进行明确,分析和研...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基于产出缺口的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进而分析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解释,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各地区的产出缺口,然后运用ARMA模型说明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机制,最后以通货膨胀率与其预期之差、外部需求冲击等作为解释变量对产出缺口进行回归,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较中西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更平坦,因而东部地区货币政策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大背景下研究和设计公务员住房政策对于后者发展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公务员住房政策与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协调为研究对象,主要结论如下:城市公共住房政策面临的是租不起房和买不起房两种巨大的供需缺口并存,而公务员住房问题主要表现为购房的供需缺口。公务员住房政策应以实现内部的公平和全社会的公平为方向,改变完全按职级轮候职工住宅和发放住房补贴的做法,由直接提供转向按困难程度和职级结合的货币化补贴为主,对补贴后依然存在购房困难的公务员,才提供职工住宅和周转房。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财政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利率政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但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货币政策的运用受到更多的约束,尤其是利率政策的独立性受到挑战,国内利率水平更多地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制约,其政策效果也被削弱。目前我国存在较强的通胀压力,当局应该将利率政策和其他政策相配合使用,加快深化各项改革,才能取得更好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的核心财务政策,不仅关系到股东的利益和福利水平,还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因而一直备受利益各方关注。笔者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实践,针对其所表现出的特点,从内部根源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其问题所在及带来的危害,最后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将税后收益在股东所得股利和留存收益之间进行的合理配置的策略,会对公司的股票市价和公司的市场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根据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配方案,全面客观地对我国的股票市场进行分析,并为公司今后制定出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分别考察了M1、M2、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贷款、社会融资规模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具有非常显著的时变特征,没有一个变量适合在所有时期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就价格水平而言,从2009年开始,M1是一个最优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而就宏观经济而言,从2010年开始,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最优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调控时不能仅仅参考某一个变量作为中间目标。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民营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期,分析影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财政金融政策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显示,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都会正向长期地促进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政策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明显比财政政策大,且财政金融政策均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单向因果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相关财政金融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We survey recent empirical evidence on monetary policy rules, and find that the emphasi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literature on institutional design (e.g.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inflation targeting) is exaggerated. Formal institutional reform seems neither a necessary nor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observation of shifts in monetary policy rules. However,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n some cases (e.g. the UK following the start of inflation targeting in 1992, and Bank of England Independence in 1997), a major shift in monetary policy conduct is detectable. We also highlight the problems in explicitly testing the prediction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literature. Semi-structural modelling approaches, such as time-varying VAR models may be more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policy rule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cy shifts and changes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包含金融加速器的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框架,研究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政策能够解释部分就业、消费和资本存量波动;货币政策冲击则能够解释大部分通货膨胀、就业波动,以及部分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总体上,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本文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当将财政政策更多转向民生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货币政策调控,从而更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