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下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基础,进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收集和掌握用工信息及农民工信息,为劳务双方提供能"结对"的就业信息;二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展培训转移输出"一条龙"服务;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就地就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北省戍安县通过采取对外广开输出门路,对内扩大就业机会的办法,走出了一条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已有近6万名农民成为“蓝领”,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20%。具体做法是:(1)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实行“订单”培训,定向输出。目前,全县对外输出劳动力已达2万余人,涌现出打工“双职工”上千对。(2)在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与企业协商达成用工协议,扩大就业机会。对有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对口专项技能培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外出打工越来越多,其收入已经成为近几年农户家庭纯收入增加的主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课题.如何合理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城乡劳动力对就业岗位的竞争 已经写入"十五"计划的数字,在此期间将有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这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当于"十五"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数和职工人数的18.87%和35.71%.  相似文献   

5.
(一)1983年我县农业总产值是28,794万元,比1980年增长64.13%,农付产品收购总值9,099万元,增长44.22%,由于农民货币收入的增加,其手持现金发生了变化:一、农村现金投放量增加,农民的手持现金也随之增加据统计,去年我县农村现金投放量是19,686万元,占全县总投放的83.69%,比1980年增长52.89%,其中净投放1948万元,增长53.79%.据测算,去年全县农村货币流通量是3,267万元,比1980年增长51.88%,随着农村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农民手持现金量也发生了变化.1983年农民手持现金量人均29元,比1980年增加9元,同时,农村储蓄存款的增长比例也很快.去年全县农民储蓄余额是2,087万元,比1980年增长184.34%.  相似文献   

6.
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的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复杂.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必须将增加劳动力需求与改善劳动力供给有机结合起来.基本的对策是将促进经济增长与控制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实现就业机制的并轨;大力促进非正规就业;改善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力质量;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地、大规模地转移;大力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劳动密集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绥 《涉外税务》2007,(8):39-45
新农村建设将带来规模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乡间的转移,形成空前的就业压力,同时我国也应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两手并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减缓就业压力,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本文认为,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优惠体系的设计中,应考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税收激励,并依据我国国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是有效破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9.
正安徽省民生工程实施以来,成效巨大,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2007年正式实施以来,已经有5年时间了。以寿县为例,我县从2006年省里下达我县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到2011年中央投资,省及地方配套,在全县农村基本实现了集中供水,管网延伸,覆盖了农村大部分地区,受益群众逐年增加。从目前实施和运营情况看,基本情况良好,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实现"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的奋斗目标。民生工程已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其长期性并要持续稳定发展下去,如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多元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山阳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许多新特点,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程度相适应,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状况及效果一是流转数量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并逐步扩展。据调查统计,截至2013年9月,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1.909万亩,是2008年的  相似文献   

11.
桐庐辖内的针织、皮件、箱包、玩具、制笔、机械制造等行业是县域工业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是该县工业的传统行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传统行业曾一度辉煌,不仅在数量上众多,而且也涌现了一批规模企业,这些企业具有外贸依存度较高、块状特色鲜明等特点.如分水镇的制笔业、横村镇的针织业、江南镇的箱包业、富春江镇的机械制造业等等.这些传统行业不仅大力促进了桐庐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解决广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被称为我县的"百姓经济、草根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2006年农业人口近54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0%左右;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约有2700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尚有700万人。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使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阶段,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更好的为区域经济服务,民办高校应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本文主要阐述民办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民办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民办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象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基本做法,剖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据此提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八个年度九个省份的微观数据,构建纳入住房支付能力的哈里斯-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运用Probit方法,检验住房支付能力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别控制了劳动者职业特征、健康状况和家庭负担之后,较低的住房支付能力均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就业的概率.因此,提高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住房支付能力,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流动,进而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早、规模大著称的吉林省梨树县,涉农金融机构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信贷投放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点,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新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截止2013年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11987万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展现出勃勃生机,为我县果品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尤其是“八五”“九五”的10年间,全县的果品生产快速发展,面积及产量稳居京郊区县的前三位。1998年全县果树面积已达16.1万亩,果品产量8341.3万公斤,收入1.2亿元,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县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果树专业村64个,定福庄,榆垡被评为北京市果品生产十强乡镇。梨基地和葡萄基地的产业化建设是我县果品生产的主导产业,目前已具规模并不断完善提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富裕农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仕钧 《中国外资》2009,(8):169-169,171
国际金融危机下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基础,进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收集和掌握用工信息及农民工信息,为劳务双方提供能“结对”的就业信息;二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展培训转移输出“一条龙”服务;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就地就业。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在此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他们必须到其他领域和产业就业.研究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趋势,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实际,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却不是农业强国。为了提高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必须进行农业产业升级,而农业产业升级则直接带来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农业产业素质提升入手,论述了农业产业素质提升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只有全面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完成农民工向"农"业主的转变,实现"原地就业",才是解决农村就业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