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豆卫  晁德林 《发展》2007,(1):33-34
草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和公益性的产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多重功能.推进草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战略抉择.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离不开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是建设和谐西藏、平安西藏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刘范一 《现代乡镇》2006,(11):39-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没有广大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战略举措,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和战略措施,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但是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我国的民族关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情况.另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完善民族地区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小康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刍议公共图书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华 《黑河学刊》2007,(1):105-10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公共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担负着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传播科技信息的职能。要切实履行公共图书馆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了着重论述,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我国的法治秩序将在已有成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法制建设的力度将会更大、内容将会更完善.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比较丰富的社会,而且更是一个讲民主、讲法制的社会.西部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为了加快西部地区小康社会的建设,必须加快相应的法制建设.西部大开发靠两个杠杆: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法治.  相似文献   

7.
李超 《特区经济》2008,(9):182-18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乡镇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农村乡土文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培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状况直接涉及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搞好农村合作经济建设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0.
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化人口优势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农村人口的薄弱状况和开发进程存在着诸多困难和矛盾,有必要加以认真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12.
魏霞 《魅力中国》2008,(25):91-9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历史丰碑,更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推进民主法制,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社会和谐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检察机关要把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方面,把检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没有广大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战略举措,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和战略措施,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然而,要把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农业、农民和农村自己,特别是要靠广大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全面提高。没有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艰巨而光荣,它事关政府各个部门和各行各业.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为海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了《关于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榆树林子镇党委立足科学发展观.沿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奋力拼搏。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和深化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一项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杜凤祥 《魅力中国》2009,(16):20-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是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贫困地区任务最艰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贫困地区面临着又一次极好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从我县刚刚起步的新农村建设实践看,很容易出现一些思想认识、工作实践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化人口优势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农村人口的薄弱状况和开发进程存在着诸多困难和矛盾,有必要加以认真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加快黄河谷地综合开发,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为契机,实施黄河谷地综合开发,将极大地促进青海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优化,使黄河流域成为并行于湟水流域的新的经济增长条带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区域,对加快全省脱.翁致富奔小康进程,促进民族和谐、宗教和谐、区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王永康 《宁波通讯》2006,(12):16-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重大,意义深远。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和基础。没有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公平公正、平等友爱,就难以实现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