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近几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在食品中占很大一部分,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国的农产品生产方式是小生产,生产分散使得从生产环节来万无一失地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不可能,也会带来很高的监管成本。流通环节中的农产品较集中,加强这一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既大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又降低了监管成本。近几年来,我国流通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已初见成效,但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屡见不鲜。2011、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为以流通环节为切入点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现状目前中国的猪肉生产事故发生频繁,现状不容乐观,猪肉消费安全问题一贯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监管过程中,猪肉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流通环节信息断裂,造成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在信息上的困难,从而导致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信心明显不足。解决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肉品流通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按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品流通环节,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各环节加工及流通的信息相关联,形成完整的信息追溯链,构建起高效、统一的政府监管平台。通过对各关键环节的信息加以有效监控和管理,以实现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预警和溯源。  相似文献   

3.
姜莉 《经济与管理》2013,(12):5-10,2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稳定。基于制度和行为主体视角,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微观主体风险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制度缺位与行为失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道德建设、完善制度规范、协调监管体系、平衡权利渠道等完善市场体系的措施,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现实,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两个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小农经济模式下,农业生产信息得不到有效公开以及政府监管难以发挥效率是导致农产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同比有所提升,全程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环境源头监管不足、生产方式粗放、监管主体缺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围绕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加强生产过程监管、落实质量安全制度、健全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勉之 《当代经济》2018,(12):32-33
随着中国政府对于农产品安全的不断重视,中国大面积的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越来越少,但是中国依然存在着严峻的农产品安全问题.新的农产品安全问题不同以往呈现出小微数量的特点,也就是说有问题的农产品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这小部分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却十分严重.面对这种现实,我们除了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同时还需要把监管的重点从流通环节拓展到生产环节和生产前环节.  相似文献   

7.
大食物观下,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与治理和政府-市场息息相关,优质优价的农产品市场能够有效运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决定性机制;政府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主体,主要职能是完善顶层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监管、提供公共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包括合作社、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在内的社会主体能够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基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社会多元主体共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流通环节对蔬菜质量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蔬菜流通环节多、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信息传递不畅,政府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足,手段有限,蔬菜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从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两个环节加强监管,是破解蔬菜流通质量安全监管困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以河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全省乃至京津地区的农产品消费安全,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对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以及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产地和投入品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监管和监测、加快认证和品牌建设等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诚信交易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然而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农产品的信任品特性等因素加剧了信息不对称,进而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导致农产品市场长期处于诚信交易供需失衡的境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较高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特点,能有效缓解农产品市场诚信缺失的问题,本文依托这一组织载体,并协同供应链上的其他经济主体设计并构建了农产品诚信交易机制,以期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及规范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农产品市场政府监管现状,找出河北省农产品政府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进而通过建立市场准入机制、质量可追踪机制、价格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协调机制完善河北省农产品市场政府监管,保证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村环境规制:国际经验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产品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缺少农户间的合作协作机制由于标准体系、监测评估体系欠缺等问题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困扰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和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应借鉴国际上在立法、技术标准体系、执法监管等规制方面的成熟经验,构建农业环境规制与农产品质量规制相互衔接的法律法规,建立农产品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重视农产品产地的环境质量规制制定,强化农村合作组织职能,进而引导、鼓励和约束农业生产主体的产品质量行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WTO农业技术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宇虹 《经济问题》2004,(10):43-45
长期以来,中国在农业生产上是要解决吃饭问题,追求农产品的数量,但考虑农产品质量和标准不足.过去的生存性农业现在要转向市场,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和质量安全管理上确实与国际市场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优势,迫切需要扭转这种不利的状况.着重探讨我国农业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出政府、企业及农民各自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产品市场"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比较突出,农产品分销渠道主要存在组织化程度低、政府投资力度不够、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不完善、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成本高等问题。借鉴美国、日本等农业现代化国家农产品分销的经验和做法,我国可从实现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和品牌化、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压缩农产品分销渠道流通环节、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等方面优化农产品分销渠道。  相似文献   

15.
无公害食品     
《经济视角》2002,(8):38-38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菜”、“放心果”,喝上“放心茶”,农业部启动了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消费安全为目标、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为基础、以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突破口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对“菜篮子”产品的安全质量实行产前、产中和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三聚氰胺等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再次出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和作为受到严峻的挑战。文章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失灵和政府职责的理论,就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对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主要作用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农产品流通行业的迅猛发展,农产品安全及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生产消费中的绿色化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的健康生活,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文章首先对绿色供应链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的内涵;然后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实际,提出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构建模式,并从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五个方面分析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流程;文章最后提出,应从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农产品物流体系、农产品标准化、政策扶持和供应链组织模式的优化等五个方面确保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流通所遭受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建立科学的农产品流通风险机制,既是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又是农产品流通的自我行为,必须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正确处理管理者和微观经济主体间关系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完善措施,建立起适应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组织形式和渠道,达到高效化、权威化、协调化,国家有宏观调控能力,地方政府有管理手段,微观经济主体有经营活力,渠道畅通,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消费。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令人十分担忧,工业“三废“的排放,城镇居民生活废弃物的增多,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的增加,使农业生产环境日益恶化,农产品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应尽快在全国构建和完善安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监控体系,为安全农产品的监督管理提供统一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资金效率模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近年来出现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暴露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的缺失,因此中央文件多次强调要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明确了公益性建设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公益性批发市场建设资金来源不同渠道和相应特点,建立了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资金效率评价体系,最终发现政府采取回收回购部分股权的方式是效率最高的,从而为我国公益性批发市场建设资金选择的最佳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