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 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和价格的驱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很多养鳖场,对池塘人工快速养鳖技术进行大量的探讨,已研究出一套较为成功的技术,但由于鳖病较为严重,成本较高,导致部分养鳖场亏损或倒闭,影响了鳖的养殖发展。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正> 鳖,亦称甲鱼,是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在野生环境,病害较少,象其它经济水产动物一样,人工集约化养殖使病害日益严重。疾病的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大,制约着养鳖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防治鳖病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鳖病种类较多,常见的主要有:白点病、腐皮病、穿孔病、红底板病、出血病、钟形虫病等,本文就这些常见鳖病的防治作一探讨。 (一)白点病 开始时,在鳖的裙边、背腹甲有少量小白点,此后白点逐渐增多,并扩大到四肢、尾部和颈部。该病传染性快,如果不及时治疗,患病的稚、幼鳖死亡率可达50%以上。白点病一般在稚、幼鳖越冬后的4—6月以及外地鳖苗下塘40天内较易发生。该病的病原体为毛霉菌。 治疗:1、80ppm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过10小时换水;2,2ppm的治霉灵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3、2ppm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预防:1、在运输、放养及其它操作时应小心,尽量不要使鳖体受伤;2、放养前用生石灰对池塘彻底消毒;3、发生白点病后,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杀死水中大量  相似文献   

3.
<正> 食盐对甲鱼、黄鳝的一些病害有防治作用,加之食盐取材方便价低等优点,养殖户不妨一用:防治甲鱼病害:(1)3%—5%的食盐水浸洗病鳖一小时,可防治颈溃疡病。(2)用3%食盐水浸泡病鳖5—10分钟,可防治钟形虫病。(3)用500ppm食盐和  相似文献   

4.
罗氏沼虾常见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区自1990年开始罗氏沼虾试养,现已推广1200余亩,最高单产312公斤。经过近几年的经验总结,发现该虾有如下几种常见疾病,在此做一简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纤毛虫病:1.原病和症状:许多纤毛虫如累枝虫、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等附着在虾的体表附肢、眼和鳃上。虾常显得烦躁不安,阻碍摄食蜕皮,在鳃上大量出现时,引起缺氧死亡。2.防治:此病主要发生在池塘水质不洁,含有机质多的水体,故保持水质清洁是最有效的方法。(1)适量投饵,保持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5.
<正> 聚缩虫类病是河蟹育苗期的常见病,从抱卵蟹到大眼幼体都有不同程序的危害,感染速度快,死亡率高。 一、聚缩虫类的生物学特征 聚缩虫类属原生动物门,缘毛目,钟虫科的纤毛虫,包括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以前者为最常见,聚缩虫柄分枝成群体,各个体的柄内机丝彼此相连,一受刺激整个群体收缩。单缩虫柄分枝也成群体,但柄内肌丝不相连接,仅受刺激的个体发生收缩。钟  相似文献   

6.
<正> 众所周知,鳖种(稚、幼鳖)是养鳖业的基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调控,养鳖业的蓬勃发展,天然鳖种越来越少。人们所采取的自繁、自育、自养一条龙生产模式均利用了不同程度的集约化手段,导致鳖种质量大幅度下降,性状退化,抗病力减弱。再加上超负荷的利用有限水体、病原区系的相互流通,鳖病的相互感染,都成为鳖病的发生和流行的潜在危机。故及时正确诊断鳖病,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将是今后健康养鳖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三)寄生虫疾病及防治1.固着类纤毛虫病纤毛虫病是河蟹养殖中的主要疾病,危害养蟹的纤毛虫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阿脑虫、瓶体虫、苔藓虫和薮枝虫以及累枝虫、钟形虫,还有附在鳃部的间腺虫和腹管虫等。之所以说纤毛虫对河蟹危害很大,是因为它们附着于河蟹的部位多,既附着于体外的附肢及表壳处,又随水流进入体内附着于鳃部等组织器官。既危害苗种,也危害成蟹,还危害抱卵亲蟹。国外报道引起蟹类  相似文献   

8.
1、防治甲鱼病害 (1)3%至5%的食盐水浸洗病鳖 1小时,可治颈溃疡病。 (2)用3%食盐水浸泡病鳖5-10 分钟,可治钟形虫病。 (3)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苏打各500克,可防治白斑病。 (4)用3%至4%食盐水浸洗病鳖 5分钟,或用0.5%至0.6%的食盐水长时间浸泡病鳖,可防治水霉病。 2、防治黄鳝病害 (1)用3%食盐水浸泡黄鳝5至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养鳖业发展迅速,台湾稚鳖大量引进大陆,不少养殖户在放养时不精心科学操作,结果诱发各种疾病,造成成活率偏低。笔者总结几年的实践经验,供同行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水产养殖趋向于高密度精养,因此鳖"疖疮""腐皮"并发症日益增多,病鳖大量死亡,养殖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因扰了养鳖业的发展。为此本人联系养殖实践经验试图就鳖"疖疮""腐皮"并发症的特点,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谈点个人的浅显看法。鳖"疖疮""腐皮"并发症主要出现在高  相似文献   

11.
<正> 鳖池水质的严重污染势必导致鳖病频繁发生及成活率低。一些亏损鳖场究其原因,一般是放养密度过高,投饲量大。水温又高,水质极易污染,换水又受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因而鳖池水质不易控制,病害严重,死亡率极高,造成严重亏损。为解决养鳖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养鳖业的健康发展,湖北省水产局下达给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有益微生物在鳖的养殖生产中应用研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河蟹生活在水中,患病不易被发现,看到有死蟹现象发生时再采取措施,往往为时已晚。针对河蟹此种发病特点,我们总结了河蟹的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水产养殖生产。一、寄生虫性疾病1.纤毛虫病1病原及病因:由累枝虫、聚缩虫、钟形虫及斜管虫等侵袭所致。由河蟹放养密度较大、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13.
<正>小龙虾的聚缩虫病是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池中的小龙虾绝大部分感染,如不及时防治,甚至会引起细菌感染,继而发生死亡。聚缩虫病病原为聚缩虫,病虾往往在脱壳过程中死亡,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正> 鳖烂脚病是近年来工厂化养鳖生产中死亡较高的鳖病,它病程长且较难治愈,即使治好也易留下疤痕而影响销售外观,是目前养鳖业较头痛的鳖病之一。 一、鳖烂脚病的症状。 发病初期,病鳖吃食正常。随着病情发展,活动减少、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甚至停食。病鳖脚面腐烂变质,严重的脚爪脱落,四脚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组织坏死,有的四脚肿胀,失去爬行能力,死亡时多趴在食台边沿或池角,解  相似文献   

15.
食盐防治特种水产病红星食盐在特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应用较为广泛。食盐具有来源广、价格低、使用方便、疗效好等优点。现将其常用验方介绍如下:鳖。3%食盐水浸洗5-10分钟,防治钟形虫病;用400ppm食盐和400ppm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用3-4%食盐...  相似文献   

16.
<正> 河蟹纤毛虫病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引起的,尤其以二龄以上性成熟的河蟹感染率最高。蟹种放养密度大,蟹池条件恶劣,长期不换水,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水化指标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7.
<正>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渔业生产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生产中,名特优品种更为突出,近年来特别是鳖类人工养殖已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饲料营养成份不全,防病治病措施不力等多种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个别养殖户和养鳖场鳖病严重流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龟鳖病防治研究的结果,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和群众养鳖的经验,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四)鳖病没有地域性的特征 近几年,作者曾调查福建省福清市、光泽县的养鳖场,发现最流行的腐皮病、赤斑病、疖疮病、穿孔病等,与湖北省应城市、武汉市、汉川市流行的鳖病完全相同。到目前为止,作者尚未发现某地区特有的鳖病,也就是说鳖病没有地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的养鳖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以来,市场价格从最初的每公斤400元下滑至2001年夏季的每公斤不到40元,使许多养鳖企业倒闭或面临倒闭,养鳖业形势严峻。然而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我国整体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也带动了养鳖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使养鳖业有望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4月22日至6月7日,我们在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长寿基地进行翘嘴鳜的人工繁殖,在孵化中我们发现受精卵感染了较多的聚缩虫和钟形钟虫。我们进行了药物处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