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危害成千上万的婴儿生命的"三鹿结石奶粉事件"震惊中外!从三鹿集团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发现高含量的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到全国阶段性查出包括知名企业蒙牛、伊利等22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相似文献   

2.
《销售与管理》2009,(8):14-15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月11日发布公告称,将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投资2.89亿元,建设华北地区年生产4.5万吨奶粉项目。这是自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伊利对外公布的首笔大投资项目,投资方向选择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各业务板块中恢复速度最快的奶粉上。  相似文献   

3.
今年九月,从三鹿集团承认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开始,到蒙牛、伊利、光明等国内乳业巨头奶粉的卷入,再到液态奶问题的曝光,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不仅仅是在民族乳品行业,更是在整个国家的食品行业里引起了一场巨大的地震。从事件中反应出的公司社会责任的缺失令人震惊。“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在公司法领域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这些奶粉事件的发生,使得其又一次进入了从法学家到普通民众关注的视野之中。本文将从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产生、与公司制度的关系及从奶粉事件中得到的认识等方面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悲愤的九月     
《大经贸》2008,(10):5-5
九月,“肾结石奶粉”事件爆发,目前已有上万名婴幼儿因为食用添加了三聚氰胺的配方奶粉致病,据估计,还有超过四万名婴幼儿会卷入这次事件。起初,只有三鹿集团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发现问题,随着调查的深入展开,其他22家乳制品企业的69批次婴幼儿奶粉也被检验出三聚氰胺,查出的问题奶粉越多,牵涉的婴幼儿数量势必越多。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的信任让洋奶粉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迅速扩大占领了市场,基于此洋奶粉已经涨价多次,洋品牌在价格上的"硬气"由来已久,去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更是"牛气冲天"。在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基于消费者恐慌心理和对洋品牌的信赖,国产品牌留出的绝大多数市场空间迅速被洋品牌占领。洋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货架上的显赫地位,领跑着中高端市场。后"三聚氰胺"时代,中国本土品牌也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扩大销量。本土品牌如何扩大中国民族品牌效应建设成为我们所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史翔宇 《创业家》2013,(4):46-48
一家牧草公司的快速成长之路,它折射出"毒奶粉"的真正原因。2008年"毒奶粉事件"最严厉的惩罚给了一个三聚氰胺"蛋白粉"的制造者和一个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商贩,他们被判处死刑;三鹿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在后期排查中,包括蒙牛、伊利在内的22个婴幼儿乳制品生产厂家的多个批次产品都查出了三聚氰胺。如此大的罪恶,  相似文献   

7.
马军 《现代商业》2011,(21):38-40
受"三聚氰胺"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我国乳业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国内奶粉市场步入"洋进国退"的尴尬境地,面对洋奶粉对国内市场的侵蚀,我国奶粉企业应如何应对,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原因,并对国内奶粉市场进行预测,进而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伊利"QQ星儿童奶"在网络上遭遇恶意攻击一事,日前经公安机关侦查发现,整个事件竟是由一家受雇的网络公关公司通过在网站论坛密集发帖、搜索引擎置顶等手段制造的一起商业诽谤案.而事实上,在日益庞杂的网络上,在陆续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金浩茶油致癌、丰田质量门等事件中,都出现了网络公关公司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11日,我国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三鹿集团自检称,约有700吨奶粉受到一种名叫三聚氰胺的化学品的污染。自此,奶制品业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了。随后的事件大家都知道,石家庄市长下课.河北省副省长下课……。更为严重的是.国家质检总局排查发现,全国109家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中.有22家企业的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相似文献   

10.
9月9日,甘肃媒体开始披露“婴幼儿肾结石”事件,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婴儿结石病例。9月10日,三鹿承认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约700吨产品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决定全部召回。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包括蒙牛、伊利、光明等22家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奶粉行业中的"三聚氰胺"事件全面打击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使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洋品牌成为最大的赢家,国产品牌受到全面打击。在此情况下,本土企业需吸取教训,学习洋品牌的长处,寻求新的致胜策略。  相似文献   

12.
去年九月,三鹿集团承认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的污染开始,已经在整个国家的食品行业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经过了三鹿事件的洗礼,我们不能只记得"三聚氰胺"这拗口的化学名词,从此次事件反应出的公司社会责任的缺失更加令人震惊。"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早已经不是陌生的名词,三鹿事件的出现使得公司社会责任一词又一次进入了法学家,以及普通民众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13.
读编往来     
《大经贸》2008,(10)
九月,肾结石奶粉事件爆发,目前已有上万名婴幼儿因为食用添加了三聚氰胺的配方奶粉致病,据估计,还有超过四万名婴幼儿会卷入这次事件。起初,只有三鹿集团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发现问题,随着调查的深入展开,其他22家乳制品企业的69批次婴幼  相似文献   

14.
《商务周刊》2010,(18):83-83
“从奥运到世博,伊利奶粉作为中国奶粉行业的唯一代表,持续服务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大全球盛会,这是中华民族奶粉品牌的骄傲,更吹响了中国好奶粉走向世界的营销号角。”伊利奶粉团队负责人豪气干云,“与奥运营销相比.伊利奶粉的世博营销还担负着一项重要的战略使命:迎合世博本质消费需求,创新性的体现伊利奶粉专业品质和国际化服务水准的力量,并展示伊利集团绿色产业链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三鹿"毒奶粉"事件引发了一场乳品行业的大地震,成为有史以来"涉案企业"最多的一次事件,蒙牛、伊利、光明等22家著名的乳品企业都深陷其中,最终导致了中国乳业的信任危机。最直接受到重创的是我国国产奶粉市场,而对整个产业更深的伤害目前还没有完全显现。  相似文献   

16.
刘金沪 《光彩》2008,(10):47-47
2008年3月以来,全国各地发现多起三鹿奶粉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案例,国家质检总局随后在调查中发现包括蒙牛、伊利、光明在内的主要国内乳品厂商的奶粉、液态奶等主流产品含有不同程度的三聚氰胺。  相似文献   

17.
伊利集团由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组成,所属企业130多个,旗下拥有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作为社会企业公民的伊利集团,为保证奶品健康,为了从源头杜绝问题的产生,伊利集团已经将所有的检测设备前置到了收奶环节,为全国32个奶品供应中心提供专业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18.
《三联竞争力》2010,(11):18-18
2010年,中国乳品业在经历了一次次三聚氰胺“回魂”的噩耗之后,才休整不多时,国内两大乳制品巨头伊利、蒙牛又开始通过网络隔空大战,使脆弱复苏乳业市场又蒙上战争的硝烟。  相似文献   

19.
继茶叶农药残留等事件发生后,媒体近日接连曝出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含有"贵金属"、古越龙山含有天然发酵的致癌物等事件。是中国企业在"易粪相食",还是媒体在夸大其词?让我们先来了解下相关事件的详细情况。首先,是伊利"含汞门"事件。6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称,通过婴幼儿配方乳粉汞含量专项应急监测,共抽检715个婴幼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2010,(34):30-31
<正>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乳业如履薄冰,至今仍处于"风声鹤唳"的信心重建期,圣元奶粉"早熟门"事件无疑又是次迎头重击。8月15日,卫生部公布的结果能否消除人们心中的疑云?又是否会为此次风波画上句号?恐需时间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