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不该如此健忘,就在不久前的1974年,《时代》杂志还预测另一个“冰川期”将到来,何以现在又担心地球是不是会被烤熟了?“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11日早晨7点20分,彼得·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他服务了34 年的彼得·德鲁克管理研究生学院说,德鲁克在这个周五的早上“安静地走了”。德鲁克讨厌被人贴上“大师”的标签,但对成千上万的管理者来说,这确是一个事实。德鲁克一生勤奋,著有36本书,直到今年夏天他还完成了《德鲁克文选》。德鲁克之于管理,有太多的第一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知灼见。60年前他就提出了组织的概念,直到现在,分权、事业部、时间管理及如何决策等概念依然具有指导意义。他早在30多年前就预言信息系统将像打字机和电话一样被广泛使用、有一天知识工作者将在家中工作……2002年,德鲁克获得了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得到这样的评价:(他是)世界管理理论的开拓者,并率先提出私有化、目标管理和分权的概念。《哈佛商业评论》曾说:“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倾听!”现在,德鲁克走了,接下来轮到谁来替我们思考管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包装工业》2006,(3):30-31
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人们不仅观念将得到全面更新,同时,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数字印刷”势不可挡,我们必须迎接它的到来,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数字化的主人,千万不要被“数字鸿沟”所羁绊,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新经济的灵魂。创新的主体是人,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新经济就失去了灵魂。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着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考虑“如何不违反管理制度”,进而形成“无过便是功”,甚至“打一鞭子走一步”的务工思想,不利于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员工的知识化以及自我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新的管理模式已开始向僵化的管理模式发起挑战,员工的自我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  一、为什么要实现员工自我管理  在新经济环境下,知识型员工越来越多,员工的知识更加丰富,思维更…  相似文献   

5.
袁剑 《董事会》2005,(6):56-59
品牌时代的到来 根据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信)的研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轿车市场经历了车型时代和渠道时代两个阶段,在2005年则迎来了“品牌竞争时代”。通过品牌塑造差异化将成为汽车制造厂商的市场营销的新手段。品牌时代的到来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相似文献   

6.
樱子 《现代班组》2014,(4):23-23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1932年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神职家庭,他在英国上完大学后,在东南亚和伦敦的壳牌公司工作,并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后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学习,开始对组织管理及其运作原理产生了兴趣。1967年查尔斯·汉迪返回英国创办了英国首家管理研究生院--伦敦商学院,并成为该学院的全职教授。查尔斯·汉迪获得13所英国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或名誉研究员,并于2000年被授予英帝国司令勋章。他是继彼得·德鲁克之后在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管理学权威,是欧洲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英国《金融时报》称他是欧洲屈指可数的“管理哲学家”,并把他评为仅次于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大师。如果说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那么查尔斯·汉迪就是当之无愧的“管理哲学之父”。  相似文献   

7.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早在1965年在其著作《后资本》一书中,将未来社会称为“知识社会”。在未来的知识社会中,企业唯有不断地透过其核心活动所累积、创造出来的知识与经验,来培养与训练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也就是所谓的“知识工作者”,并将这些知识与经验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加以发掘、储存、移转及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美国管理专家德鲁克说过:“创新是创造了一种资源”。国际上认为企业80年代应该以品质作为企业主题,也就是应该抓全面质量管理;90年代应该以企业再造为主,也就是把企业的整个机构整个规模都做出来;2000年应该是速度,也就是做国际化。纵观现状,我们的企业战略和国际上推崇的管理思想有比较大的差距。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战略不明确,定位不明确,它就很难发展,战略明确首先要观念创新。  1品牌战略阶段的观念创新  从电力多种经营的品牌目标来看:创品牌阶段主要是改变人员的质量观念。要树立“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把…  相似文献   

9.
“彼得·德鲁克是世界管理理论的开拓者,并率先提出私有 化、目标管理和分权化的概念。” ——乔治·布什 彼得·德鲁克是2005年11月11日早 晨去世的。再过8天,就是他96岁 的生日。 “就在我14岁生日的前一个星期,我 惊觉自己已成为一个旁观者。那天是1923 年的11月11日——再过8天就是我的生 日了。”德鲁克在《旁观者的诞生》一文中 这样写道。82年后的这一天,这位特立独 行的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2(12):F0002-F0002,1
岁末寒冬之际,以“新药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研发模式抉择”为专题,内容涵盖“国家新药创新与产业化实施的战略转型”、“全球化新药研发战略与全面管理创新——迎接第四代新药研发时代到来”“国内制药企业新药技术创新战略与研发模式抉择”三大模块的“第七期全国医药技术管理高级培训班”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加薪行动,第一年就给福特汽车公司增加了近600万美元的成本。为什么福特却认为这是自己做过的“最重要的一次成本削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后来评论说:福特的决定“改变了美国工业社会”,“把美国劳动者变成了基本的中产阶级”。一家公司内部管理的一项决策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在于成果。”——德鲁克他淡泊金钱和名利,始终对人类社会抱持着终极关怀;他著作等身,一生留下四十余本经典著作,七度荣获麦肯锡论文奖;他年届96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给世界留下智慧和洞见。他就是管理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彼得·德鲁克。为什么是“大师中的大师”《经济学人》说“,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必定是彼得·德鲁克”《;哈佛商业评论》说“,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倾听!”…  相似文献   

13.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管理创新与工厂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只有在管理上不断创新,企业才会飞速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工厂对管理创新越来越重视。90年代末,工厂把提高管理水平、改革管理创新放在了非常突出的地位,把管理、科学和技术看成是现代企业能否存在和发展的“三根支柱”,把科学管理和现代化技术比作经济高速增长的“两个轮子”,比作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是无形的物质资源;因而,管理和科学技术是工厂发展的非物质要素的生产力,是工厂发展的重要保障。一、管理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力市场化的运作以及电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供电企业已经进入了客户经济时代和品牌经济时代,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文化层面。如何把企业文化融入管理、切入业务、植入行为,实现“文化到员工,管理到班组”,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竞争力,班组文化建设就成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1954年.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目标管理”的主张。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这一理论在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公认为是德鲁克对管理实践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来,《IT经理世界》的编辑一直和我探讨,如何将“解读德鲁克”这一专栏办得更好。说实话,写一篇介绍德鲁克的文章不是一件难事。因为,不论从他的浩瀚的著述(31部著作)、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亲身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世人对他无数的赞誉,还是从他众多的真知灼见中,似乎都可以找到切入点。但是,如何系统全面地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介绍给读者则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撰写本专栏的文章时,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只写一篇介绍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什么?”“如果我写两篇介绍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文章,第二篇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什么?”我把自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机电工业》2005,(6):68-68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哈佛商业评论》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一个重视贡献,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德鲁克一再给我们看见,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卓有成效也是必须学会的。如此,组织就能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一…  相似文献   

18.
彼得·德鲁克在1969年出版《不连续的时代》中就指出“四种新产业已经在望”。第一种是信息产业,我们正生活在其中;第二种是海洋开发;第三种是“材料”,德鲁克认为,由于塑料在20世纪的出现,人类不再单一地依靠自然材料——纸张、木材、玻璃、钢铁,更多塑料这样的化合物问世,将完成“从自  相似文献   

19.
在“管理”这样一个因追风逐浪而备受嘲弄的领域中,彼得·德鲁克的真知灼见却经久不衰。在21世纪新经济时代,重温他提出的管理领域的基本问题和著作,仍令人备受启发、耳目一新。敬请读者关注本刊从本期开始的《解读德鲁克》专栏。  相似文献   

20.
“推进贵州化工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研究”是从现代管理理论的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企业再造理论及微观经济学的视角,以贵州企业史话。为主要资料依据,以改革开放30年为主线,解析贵州省出类拔萃具有代表性化工企业在经济转轨的变化过程中陷入困境而复兴,在急剧变化的市场面前创新、嬗变(蜕变)、快速发展的原因,从“德鲁克式”困境入手,归集了陷入困境与复兴(创新)企业案例,归因出内在推理,抽象出创新规律,供类似经济组织适用援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