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在我国企业界颇为风靡,许多人甚至能把彼得·圣吉教授的“五项修炼”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学习型组织毕竟是个舶来品,如何做到“本土化”仍是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五项修炼》及所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被引人中国以来,凭借其低门槛、高境界的特点.再加上其内涵的东方哲学观,而迅速风靡整个中国企业界与学术界。如果说,90年代初诞生的另一企业管理思想“企业再造”理论。只是触动了已然成熟的大型企业,那么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则几乎成了中同所有类型企业共同的梦想!然而,“学习型组织”在中国又是尴尬的。太多的人在赞叹学习型组织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巨大价值,但却几乎没有人能够用业绩来证明这种理论上的价值;太多的企业在执着地谈论学习型组织.却鲜有企业能够真正执着地将其表现为行动,更不用说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果。很多所谓的“学习型组织”都是走形式!是拿企业的行为往“学习型组织”去靠.只为做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组织作为新组织的一种形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企业界和管理思想界掀起了一股研究、推广热潮,学习型组织已成为21世纪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新趋势。世界许多一流的企业如:美国的波音公司、杜邦、微软、英特尔、苹果电脑、IBM、加拿大皇家石油、汉诺威保险公司等都在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背景,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模式变革的要求。学习是人的天性,如果每个员工都将“改进工作(improving)”与“完成任务(doing)”同等看待,那么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学习(learning)”和“绩效(performing)”就会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目标,其集体人力资源潜在的能量就能够得以释放。这一点也是人们对学习型组织越来越兴趣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把握“学习型企业”的真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虽然不长,但已进入迅速发展和普及的阶段,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尤其是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会议上发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号召后,一个个“学习型企业”在诞生,一座座“学习型城市”在崛起。创建学习型组织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破除认识误区是首要前提。有关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模型,各国学者有不少论著。目前国内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先行者绝大多数是参照彼得·圣吉模型,以《第五项修炼》为范本。但,不少企业界人士对该理论感…  相似文献   

5.
现在国内外管理专家都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学习型企业。也正因为此,学习型组织理论已成为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目前,我国企业界正在兴起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但是由于国际上并没有一个通行的学习型组织的“标准”,因此,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由于我国的国情和企情不同,我们不可能简单模仿微软、G E等成功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模式。所以,我国企业要想创建学习型组织就只能依靠自己。学习型组织的五个子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目的就是促进组织和员工持续、快速、有效地学习,并充分利用知识资源,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要成为学习型社会。”大中华地区的组织学习热已经证实,学习型组织可能不只是一项组织进化的工具,也是人类智力进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瑜 《企业研究》2007,(4):11-13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理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宏观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近年来,学习型组织已经渗透到社会各层面,正被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所接受和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已成为“21世纪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出版专著《第五项修练》,率先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1992年,张声雄教授在上海创办学习型组织研究所,1995年,傅宗科教授在北京启动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练推广培训,创办全国第一家学习型组织推广企业。自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官员、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对学习型组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纷纷在各自的企业兴起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特别是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提出“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之后,国内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府的活动方兴未艾。华菱集团湖南衡阳钢管(集团)…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市场环境变化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和个人都必须不断地自我调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呢?美国壳牌石油公司总裁卡洛说:“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 “学习型”组织简述学习型组织是从文化角度来定义的,它是一种“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实行目标管理的,成员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控制”的组织,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善于不断学习。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它包含四个“强调”:强调“终身学习”、强调“全员学习”、强调“全过程学习”和强调“团体学习”。学习型组织通过…  相似文献   

10.
江淮汽车公司在连续10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企业的永续经营,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使企业永远18岁”的口号,并且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追求。因为学习型组织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形成,而是需要经过思想的转变、系统的设计,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形成。公司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首先应当从学习本身入手。  相似文献   

11.
我们面对着一个剧变中的时代,它既充满着危机,也充满着机遇。那么,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应当进行什么样的调整与改造,才能在新环境中有效地生存和发展呢?美国管理学泰斗杜拉克与组织心理学权威夏恩先后指出,能适应未来需要的组织应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1990年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践》一书,抓住了未来组织所应具备的最根本品质——“学习”,在学术和企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圣吉所说的“学习”,我们不能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以为它只是指吸收新知识,获取新信息,以使个人适应新环…  相似文献   

12.
现代管理中孕育出了一个新兴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许多企业都将其运用到自身的管理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文章提出了“组织学习力”的概念,并对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学习”的内涵以及怎样才能学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学习型组织的知识性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是学习型组织的“粮食”,是推动组织成长的力量。它既可以帮助员工提高能力,增加技巧,以改善产品与服务:又有助于企业改进组织结构,改善组织系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促进企业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大气力。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企业文化》2011,(5):30-32
“知识决定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曾获“第一届全国金融系统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的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白中央和总行党委提出“全面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以来,把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到管理实践中,以滴水穿石的耐心和恒心,使“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成为推进分行战略转型的“动力源”和科学发展的“加速器”,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有一句经典名言,“文化建设、适者是道”。无论是各种企业文化理论和载体,对于一个企业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对于学习型组织创建来说,“适者是道”仍然对我们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拷问企业“学习型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圣吉为了解决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企业早衰”问题,创立了“学习型组织”理论。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引入,我国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追捧热潮,许多企业纷纷着手建立学习型组织,而真正符合学习型组织标准的企业极为罕见,大多是贴上学习型组织的标签,流于形式。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目前我国企业还不具备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条件。作者认为,把学习型组织当作企业的目标、理想而非手段实为企业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7.
企业怎样维持一个学习型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20世纪90年代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的出版发行,企业界和管理思想界掀起了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热潮.据初步统计,美国排名前25家企业中,已有20家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改造自己.  相似文献   

18.
彼得·圣吉为了解决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企业早衰”问题,创立了“学习型组织”理论。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引入,我国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追捧热潮,许多企业纷纷着手建立学习型组织,而真正符合学习型组织标准的企业极为罕见,大多是贴上学习型组织的标签,流于形式。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目前我国企业还不具备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条件。把学习型组织当作企业的目标、理想而非手段实为企业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世纪末,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一书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凭借其低门槛、高境界的特点,打造“学习型企业”,几乎成了企业共同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学习型组织理论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即“组织学习”和“系统思考”。充分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对于创建学习型组织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