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灿 《中国就业》2007,(4):18-21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就业支持措施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招生量逐年增加,据有关统计显示,2000年至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和413万,1数字逐年攀升,然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发展趋势却是逐年下降的:2001年6月毕业生仅初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能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为73%、2005年只有72.6%(图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生机勃勃、积极发展的良好态势。高校不断的扩建、扩招,形成了大规模的招生,更多的青年学子圆了大学梦。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率呈现了下滑状态。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6.69%,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80万,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2.6%,2008年全国毕业生人数为559万,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0%。这说明了大学生的就业率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到市场调节方式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比较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  相似文献   

4.
金久仁 《中国就业》2007,(10):23-26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大扩招,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由原来的国家包分配逐渐走向市场、自主择业;另一方面,由高校扩招而带来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由2001年的103.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34.5%,2006年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柯健 《中国就业》2006,(3):24-27
目前,我国面临劳动力市场的严重压力,随着扩招后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非常尖锐。2005年大专院校毕业生比2004年增加了20%,其中相当多人加入到待业人员的行列。前景似乎并不光明,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迭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他们面临的将是竞争更加激烈的劳动力市场:270万职业学校毕业生和210万高中毕业生也要进入劳动力市场。另外。还有很多转业和复员军人、  相似文献   

6.
地处莫干山下的浙江德清县,去年以来,面对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政策引导、供需对接、就业扶持等方面做好服务文章,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9年底,全县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已就业1861名,其中进入企业1536人,占82.54%;进入事业单位(含非事业)293人,占15.74%;考录公务员32人,占1.72%,当年初次就业率为94.56%,同比增长24.48%,创该县十年以来最高。  相似文献   

7.
进入2006年以来,我们不断看到“就业形势及其严峻”、“大学生预期薪酬降至1000”等相关新闻见诸报端。中科院专家此前表示,2006年中国就业压力达到峰值,据人事部《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显示,2006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15,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愈212万;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万和413万,分别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2006比较之2005年又增加了22%。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到市场调节方式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比较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  相似文献   

9.
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建设,既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全民创业就业的有效载体。2009年以来,松原市就业服务局紧紧围绕“稳定就业年”这个中心,以长城高校毕业生创业园为载体,打造大学生就业难题之破冰船,用创业带动就业,有效地推进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就业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大学毕业生纷纷使出看家本领,从最初的文凭较量,发展到了“价格战”。2003年,辽宁某高校一些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率先主动提出了“零工资就业”,拉开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价格战”的帷幕。此后,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东部沿海大城市相继出现“零工资就业”现象,特别是今年愈演愈烈。根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0.8%的被调查者处于“零工资就业”的状态,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张磊 《中国就业》2014,(6):54-56
正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热点问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先进经验,对加速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鹏程  曹敬  龚悦  刘娟  宋磊 《中国就业》2007,(12):14-16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大学生规模迅速扩大。从2003年起,我国迎来了高等教育扩招后的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成倍增加与社会就业岗位的有限增长使社会、高校和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却有很多企业因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制约了自身发展。通过本调查所了解的市场情况.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导向,也可以为学校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参考。促进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又到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记录地达到了559万人,较上年增加64万。据统计.截至去年9月.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有超过140万人未能如期就业。往年积压的未就业大学生将加入今年的就业大军.与559万新毕业生“抢饭碗”。而在安徽省。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19.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1.2万人。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处于一种“漂浮”的状态。据人事部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长了22.2%.毕业生供需比例从2005年的1:0.93下降到2006年的1:0.83。  相似文献   

15.
刘峥 《中国就业》2011,(2):18-19
随着毕业人数的逐年攀升,就业率呈现连续下滑趋势,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据统计,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01和2002年分别为114万和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人(达到61l万人),2010年则增至630万人。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2003年就业率为75%,2004年为73%,2005年为72.6%,到2009年则为68%。  相似文献   

16.
黎增  徐州 《中国就业》2007,(6):24-26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规模迅速扩大。2004年高校毕业生达280万,2005年340万,2006年410万,2007年预计494万,如此爆炸式的增长与就业岗位的增长极不对称.势必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然而.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有大量的岗位空存。高校毕业生无法担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17.
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广泛社会关注。众所周知,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就业数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就业质量问题。而现在众多高校仅仅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进行考察,用极高的就业率来吸纳更多的新生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高校进行教学改进和创新,更不利于高校毕业生规避就业风险及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可见建立科学、全面、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更能使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识。本文基于统计学的视角,以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8.
苏卫芳 《中国就业》2007,(10):27-28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步伐。但是,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据有关方面统计,去年共有120多万大学毕业生在离校时没有就业,加上今年即将毕业的495万名大学生,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00万人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由于高校扩招.自2003年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近三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好多企业关闭破产,这更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对于社会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热门话题;对于就业服务部门,高校毕业生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其就业率?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力资源局通过实施三大“计划”,扩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