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二者之间具有紧密地联系。其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以人为本的理论根源;其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其三,人的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相似文献   

2.
赵红敏 《企业导报》2011,(6):257-258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新时期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文章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新时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志远 《活力》2011,(6):99-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互为条件,互为前提。辩证统一.统一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应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立足于当代,把人的全面发展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认识人本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对教育对象进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本质是给予教育对象以行动指南和准则,丰富其精神世界,避免人的异化,促进人的本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诉求,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群体,因此,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最终目的和本质诉求。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高扬和提升,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曾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认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发展的价值取向等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要求上来,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只有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才能促进审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当务之急,我认为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长期发展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使发展的内涵更加清晰,发展的途径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这一新的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价值目标,而且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进行过全面的阐述,他认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发展的价值取向等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审计意义上来讲,就是要求我们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促进审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根本的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生活需要、个性和社会关系等诸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既体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精髓,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邵军 《中外企业家》2014,(9):203-204
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其最终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核心内容,因而着力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境遇,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的价值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成果。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因此,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其最终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核心内容,因而着力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境遇,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的价值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成果。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因此,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在企业的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中,必须把尊重人、发展人放在重要位置。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对象是人,工作对象也是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和根本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体系、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上,尽显务实性和深刻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四个要求我们则构成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工程,其中包含了新时期的三大法宝和一大动力,确保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审计机关扎扎实实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审计工作科学发展能力,推动本溪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统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指南。为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六个二级学科应运而生,这是我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前提下取得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三年多的实践中,由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规律认识不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象,克服这些不良现象,就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本质及其规律有所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