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当前散户在股市轮盘中入入出出,不能认识自己所在群体存在不可抗的行为非理性:当行动结果是受益时,行为人是风险规避者;而当行动结果是损失时,行为人是风险偏好者。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呈现S型,反映出投资者在盈利状态下倾向于先卖出证券,不愿意承担确定性风险,而在亏损状态下倾向于持有证券,更加倾向于承担不确定风险。笔者以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为基础,结合行为博弈的研究成果,解释了散户行为的情绪性与决策的非理性,说明在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上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所处的不同地位,从而分析个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2.
行为金融理论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它的出现弥补了现代金融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上的不足。本文重点分析了投资者行为偏差及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并对行为投资策略作了简要介绍,为金融市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最新研究前沿,它突破了传统金融学的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文章在分析我国投资者存在非理性行为金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者教育机制可以有效治理行为金融的非理性问题,同时,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投资者教育实现证券市场稳定的动力学特征,在理论上解释了投资者教育对于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对于构建完备有效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维护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证券行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为了确保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建立公正的证券市场秩序和维护投资人的基本权益。对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使政府部门在制定证券市场产业决策时获得更加准确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是导致证券市场剧烈波动和引发市场系统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系统回顾了羊群行为产生机理,对市场的影响等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羊群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上羊群行为的特点探讨了减消羊群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熙  孙玮玮 《中国经贸》2009,(20):147-148
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通过对开放式基金情绪变化和历史投资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了中国开放式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锚定启发式偏差。经过分析,得出了中国期货机构投资者具有锚定启发式偏差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何小洲  蒋睿凌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5):98-100
市场情绪影响着投资者的行为,时市场情绪形成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投资者行为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市场情绪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并由此得出关于证券投资和证券市场调控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其羊群行为会对证券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构造了一个基于个股投资组合聚合强度的基金羊群行为测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上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同时我们使用了一个检验模型对聚合强度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回归结果证明了用聚合强度表征基金羊群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其羊群行为会对证券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构造了一个基于个股投资组合聚合强度的基金羊群行为测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上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同时我们使用了一个检验模型对聚合强度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回归结果证明了用聚合强度表征基金羊群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指数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异常现象。行为金融理论从投资者的认知、行为以及情绪角度分析其对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从噪声交易假说和投资者情绪假说角度合理地解释了该现象。本文以沪深300和上证180指数调整的样本股为研究对象,利用事件分析方法,检验个股在调整前后的异常收益率和异常交易量,判断是否存在指数效应,得出指数效应显著存在的结论,并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其成因。最后提出指数效应的应用、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完善监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与西方发达证券市场相比较,我国的证券市场存在很多缺陷,投资者的短期行为尤为明显。而战略投资者的缺乏并非仅是由于投资者本身的素质,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在此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回顾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的特点,对其制度缺陷与变迁过程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投资者行为与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内在联系。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发展,鼓励制度创新以及规范投资者行为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差异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在关于股票价格和风险的交易决策时对不同信息披露质量的公司具有行为差异,高披露质量的公司有较低的信息成本和市场风险;但是,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高低对投资者的股票交易数量、交易速率的影响尚不显著,且不知情者"跟随"交易现象明显,市场投机氛围重,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程度尚待提高.本研究为规范和引导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及健全证券市场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这个处于新兴和转轨的股票市场中,散户的数量占了股市投资者的大部分,因此,当其对股市的判断达成一致并且采取同样的投资行为的时候,将直接决定大市的走势,而行为金融发现散户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中存在着诸多的非理性因素。将人类心理与行为纳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利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大众投资者(即散户投资者)投资心理,研究散户投资策略,无论是对机构投资者还是理性散户的投资决策,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投资者行为、资产价格与股市波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消费的跨期资产定价模型是现代金融学发展的理论基石。然而由于其严格的前提假设与真实世界中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行为有很大差异,它无法对股票价格脱离基本面的“异常”波动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本研究通过引入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思路及其对股票波动性之谜的研究成果,并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特点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投资者的行为因素在我国股市波动中占较大比重的结论。我们认为,从基本面和投资者行为因素两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某些情况下,更应考虑行为因素,才能减少波动性,规范股市,使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成颂 《特区经济》2005,(11):59-61
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除了与证券市场的成熟程度和证券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相关外,一个国家的文化因素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有较大的影响。中国和美国除社会制度不同外,两国文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运用传统金融学理论所讲述的各种分析方法已经无法解释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所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学家们试图另辟蹊径,将视角朝向引起股票等金融价格波动的投资者心理因素,即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来解释股票价格的波动。本文试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基本观点,基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尤其是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以促进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7.
由于机构投资者的高频交易对稳定市场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从投资者行为的微观视角实证探索了机构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在构建高频交易行为动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专业投资人员进行问卷调研获取了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及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权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成本收益因素、能力因素和文化因素对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都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监管机构从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化、高效化的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尤其是行为决策研究的成果,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资本市场领域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它的出现弥补了现代金融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方面的不足,为金融市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种理论对于经济领域各种"异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心理学是这种理论的重要支柱,本文主要论述了投资者行为中存在的心理学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冠群 《开放导报》2007,(4):101-104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思路,也是实践中的主要措施,有经济理论认为机构投资者是理性投资者,具有抑制市场非理性交易的特征。本文从羊群行为研究入手,采取实证方法,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揭示了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特征、成因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