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苏北农村“空巢”老人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间转移而产生的。近几年,空巢老人人数快速递增,苏北经济水平相对不发达、养老保障水平较低,出现“未备先空巢”现象。以追求普遍幸福为社会价值体系终极目的的今天,应从政府、家庭、老人自身等多个层面构建一个提高空巢老人幸福指数的社会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2.
《发展》2012,(3):112-112
2012年1月20日,临夏市红园街道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关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家庭,对8名空巢老人、6名留守儿童家庭送去面粉、大米、清油等生活用品,解决了他们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孙学姣 《魅力中国》2010,(11):22-23
空巢老人作为老年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空巢老人”不再是一个局部社会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老年社会参与既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又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然而.我国空巢老人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社会参与度并不乐观,需要我们积极的倡导与大力扶持。为了了解当下空巢老人的社会参与状况及水平.更为了探究提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新路径。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巢老人因缺乏传统家庭结构下来自子女和亲人的强力支持,承受力十分脆弱.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单单是简单的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多方的社会问题.城市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心理慰藉、日常照料上面临着养老困境,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这些困境的解决.社会工作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介入可以从国家、社会层面、社区层面以及个人和家庭层面进行介入.  相似文献   

5.
周春林 《理论观察》2011,(4):105-106
江苏的GDP飞速增长的同时,.江苏苏北农村的空巢老人却过着物质与精神极其匮乏的苦涩生活。这不禁引发对诸多问题的思考: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教育公平问题、以人为本问题等等。苏北农村“空巢”老人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问转移而产生的。因此,这些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也是整个江苏之痛。旨在呼吁:眼光向下。关注苏北农村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问题,真正做到“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加快实现江苏两个“率先”步伐。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转型的大背景下,伴随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严峻。城市空巢家庭具有自身的养老特征,所以根据养老特征建立相应的养老体系尤显重要。文章通过非空巢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的对比.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角度分析了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及城市空巢老人的定义,分析了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要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助力城市空巢老人战胜疾病;强化社区和社会工作机构合作,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家庭照顾;政府应妥善解决其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安顺市XX村的空巢老人为调查对象,了解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与探讨其养老困境。建议从家庭层面、社区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来帮助空巢老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形势严峻的养老问题,使西部农村空巢老人以更适合的养老模式度过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9.
《宁波通讯》2008,(1):F0003-F0003
宁波市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2006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人口超过84万人,占总人口的15%左右。今后10年,全市老年人口绝对数还将以每年不低于3%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家庭日趋小型化、核心化,空巢老年人家庭日益增多。许多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还带来了孤独、寂寞等精神问题。为此,于2004年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有力地改善了部分困难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双重挑战,庞大的城市空巢老人群体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服务需求与社会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从分析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的心理问题入手,在养老保障、养老保险、帮扶机制和社会氛围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城市空巢老人,让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1.
家庭结构小型化背景下,家庭养老逐渐弱化,由此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多维贫困为例,试图从家庭养老的角度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空巢老人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变化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老年人的视角,利用2009年与2011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因变量回归(LDV)考察基期的居住形式在下一期的影响,实证检验了是否空巢所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差异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空巢增加了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发生率,降低了收入和健康维度的贫困发生率,综合作用下空巢并没有显著增加老年人多维贫困发生率,且该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空巢通过影响老人的经济和非经济支持获得作用于老人贫困:子女的经济支持和配偶的非经济支持保障了空巢老人免于陷入收入和健康维度贫困;子女的非经济支持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人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这意味着在养老资源有限情况下需更多关注独居空巢老人,在鼓励子女关爱老人的同时,还可以鼓励老人通过社会参与弥补缺失的精神慰藉。文章为理解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也是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居家养老模式日益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它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试分析了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家庭小型化,农村空巢家庭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和SWOT分析,在中国养老发展面临严峻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居家养老符合中国现状,也适合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这种模式可以充分整合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后,从家庭、社区、政策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一进程中,大量农村青壮年开始进城务工,在这种趋势下农村的空巢老人家庭便不断增加,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不仅关系到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与养老事宜,而且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及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等等。本文以四川省遂宁市聚贤乡为例,调查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现状,并进一步剖析了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朱瑜 《黑河学刊》2011,(1):158-160
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影响,空巢老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如何迎接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提出的种种挑战,如何妥善处理数量庞大的空巢老人产生的种种问题,使空巢老人享有高质量的空巢期,是值得社会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则消息令人凄然:北京某小区内,一位“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空巢(独居)老人”,在家突发心梗,死亡三日,才被前来探望的儿子发现。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令人心酸。“空巢老人,要么孤独地活着,要么孤独地死去。”话可能有点耸人听闻,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老年人生活的孤独,养老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关爱空巢老人是一个大问题。一个从河南走出的小伙子,成立了“十二邻”社区剧场,通过互动戏剧等方式,为社区里的老人送去温暖和欢乐,驱走了空虚与孤独。有专家指出,在现实国情面前,我国社会需要更多的“十二邻”……  相似文献   

18.
吴小军 《特区经济》2012,(9):226-228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老人问题日益凸显。保障老人生活无忧的晚年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剖析空巢老人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和生活现状,借鉴国外养老模式中的可取因素,对我们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形成适应城乡不同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芳 《江苏市场经济》2012,(2):25-26,3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呈日益增长的趋势,人们普遍重视物质要求的满足,却忽视了精神赡养,给老人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法律保护,让空巢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20.
"空巢"家庭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随着"空巢"老人的迅猛增加,对此领域的研究也越加广泛而深入。许多学者从"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