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面具,藏语称“巴”,是指用纸、布、木、泥、石、金属等为材料制作而成的可戴在脸上进行宗教仪式、歌舞、戏剧等表演或供悬挂供奉、祭祀用的神灵、人物、动物的模具造型艺术形式。藏族面具艺术作为藏族民间宗教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的载体,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个性、独特的表现手法、深邃的哲理象征内涵、质朴的艺术感染力,折射出了雪域人民崇尚真、善、美,唾弃假、丑、恶的强烈的爱憎。  相似文献   

2.
风中八塔     
沿青藏公路当雄到那曲的路基,车子刚刚驶过“纳龙村”,就能看到赫赫有名的“藏北八塔”了。排列整齐的八座塔,孤零零地耸立在一片荒地中,陪伴他们的是英雄的灵魂,是盛开的邦锦美朵,是无数虔诚的藏族人民堆积起来的玛尼石。  相似文献   

3.
藏族民间面具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真实的写照、符号化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记录了自己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藏族民间面具艺术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他在发展中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彩.  相似文献   

4.
风马旗     
《西藏旅游》2007,(1):50-54
我喜欢风马旗最先是出于一种自然的美,在藏族地区人民随处都能见到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以经咒图像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小旗.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事物是具备恒远生命力的,它的召唤像穿越岁月与时光长河,生生不息。藏族地毯作为藏族家庭居室、寺院经堂及社会活动场所的重要用品,有着漫长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它的色彩与符号会令首次接触者产生敬畏之心。无论是否熟悉藏毯的人,看到第一眼都会被它的美所惊艳。地毯上的花纹图案鲜艳夺目,从捻毛到织毯、修剪都是手工操作而成,柔软而细腻。藏族织毯工艺,既是藏族织染技艺的荟萃,也是藏族民间美术的杰作,有着独树_帜的文化意韵。自藏族织毯工艺诞生的2600年历史以来,它已成为藏族古老又新潮的一种珍藏所在。  相似文献   

6.
擦擦作为佛教文化的产物,常以成千上万之数,祭供堆放于朝佛圣地、神山圣湖、名寺古刹。它以精微细腻的刻画,生动活泼的造型,质朴纯真的韵味,玲珑小巧的体貌,绝少张扬的个性特征而别具一格,并以其表格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采自成体系。 擦擦是藏族民间美术中与玛尼石刻、风马旗经幡、酥油塑等宗教艺术争奇斗艳的姊妹艺术。  相似文献   

7.
(一)古代藏族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从古代流传的“有毒必有药”的说法,充分说明藏族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原始的医疗。人类历史上一切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和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是在人类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逐渐形成并确立了原始的医疗体系,到公元八世纪藏医药学历史名著《四部医典》的出现,标志着藏医药学作  相似文献   

8.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的春节,是藏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也是雪域高原最富魅力、最具有特色的节日。藏历新年浓缩了藏族人民的美好心愿,表达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年辛劳后收获的喜悦。2010年5月18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申报的“藏历年”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康巴画派:雪域艺坛的瑰丽奇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经500多个春秋的康巴画派,不仅对藏族地区东部的文化建设和美术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开拓作用,对藏民族整体的美术繁荣昌盛也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还以其继往开来的大手笔钦誉整个雪域高原、藏文化圈和世界艺坛。康巴人用五彩斑斓的色彩在藏族美术发展史、中国美求发展史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西藏旅游》: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藏族雕塑艺术家,在传统与创新这两者之间,你是如何把握自己的艺术特点的? 洛加泽仁:我相信,每个民族的人民都十分热爱本民族的文化,藏族同胞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崇尚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藏文化,并以此为荣。藏传佛教是我们藏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有很大比重。实际上,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宗教,藏族的民间艺人和他们创造的辉煌的民间艺术主要还是为宗教服务的,传统的藏文化赋予他们对造型艺术得天独厚的禀性。  相似文献   

11.
《西藏旅游》2009,(8):43-47
布达拉宫是珍宝的海洋,里面收纳了从7世纪以来,雪域高原最珍贵的宝藏,如果要一一细数,三天三夜也难以穷尽。藏区的宗教活动和藏族人民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宗教文化对藏族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政教合一的政治形态,也留下了许多富有浓都西藏特色的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12.
正《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在我的印象中,"美"是一个较空洞的词,容易联想到艺术、冷酷、抽象这类词。但先生以对一棵古树的三种态度出发,一下就燃起了生活的烟火气,也瞬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随后顺藤摸瓜,阐述了艺术是什么以及它与实际人生的距离,又沿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美的基本特征,最后顺理成章地推出人生艺术化的理想目标。透过质朴的语言和文  相似文献   

13.
七七 《西藏旅游》2020,(1):24-33
和其他良族一样,新年是藏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在西藏,不同地方过年形式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始终如一,那就是藏族人民过年永远充满着强烈的仪式感。因为西藏的节日往往是人神共乐,与宗教祭祀不可分割,而民间祭祀又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无论婚丧嫁娶、新房搬迁、甚至孩子升学、家人亲朋远行等等大小事宜,均少不了各种各样的仪式或祭祀,藏历新年更是如此。从初一到十五,虔诚谦卑的藏族人差不多天天都要祭神,灶神、家神、村神、土地神、水神、河神、山神等等,简直是天地万物,无所不祭。新年不仅仅是合家欢庆的节日,更是祭神的节日。尤其是对农牧民来说,新年即是春耕的开始,也是新生活的幵始,因此就要祈求神佛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14.
干布的藏刀     
藏族人一般喜欢带刀,特别是牧民、康巴人都腰佩长、短刀,有的人腰侧佩一长刀,腰间插一小刀,刀成了藏族人民的信物。牧民用长刀,以自卫防兽;农民和林区人民,用长刀劈荆斩棘、开垦荒地;也有用刀砍柴劈柴,修整果林。长刀在藏族人民手里用途是十分广泛的。短刀也是牧民必备之物,它可用于宰杀牲口、剥牛羊皮、切肉、切菜等。短刀和小刀,既是藏族人的生活用品,又是装饰品,故此必备。藏区生产藏刀地方甚多,拉萨、拉孜、当雄、丁青、易贡以及甘孜白玉生产的藏刀,都很有名。这些地方的藏刀,刀刃如霜;刀把用骨、木包裹,并镶上黄铜、白银;刀鞘刻着龙、凤、虎、狮和花卉等图案,有的图案上,还点缀着宝石、玛瑙等贵重物品,将人们心爱的藏刀打扮得精美别致。  相似文献   

15.
拉萨,是世界屋脊上的一颗明珠,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圣城。近5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建设下,古城拉萨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拉萨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面积从昔日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50余平方公里,人口从3万人增长到20多万人,最根本的还是市政建设、城市功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个层面上都有了很大发展,拉萨人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拉萨,是世界屋脊上的一颗明珠,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圣城。 近5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建设下,古城拉萨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拉萨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面积从昔日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50余平方公里,人口从3万人增长到近20万人,最根本的还是市政建设,城市功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个层面上都有了很大发展,拉萨人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西藏旅游》2006,(3):56-61
藏式建筑历史悠久,结构特殊,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突出表现,是祖国建筑艺术之珍品. 藏式建筑艺术方面的伟大成就不仅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建筑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舞动高原     
《藏谜》:还原西藏生活的原生态 仍然记得2008年杨丽萍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的《藏谜》,将一幅藏族生活的画卷。不加修饰的美呈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9.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不仅为开发祖国边疆、巩固祖国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以自己非凡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风格的精神财富——藏民族说唱艺术、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20.
《西藏旅游》2010,(4):14-15
藏族人民的节日很多。除了大量的传统民俗节日外还有几乎月月都有的宗教节日,有时甚至一个月有好几个节日。以下二十一个节日是一些较为主要的,具有全民性意义的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