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出行     
@彭-飞:《芬兰车轮上的童话》,让我想起被当地人称为“revontulet”的北极光,“revontulet”是“狐狸之火”的意思。古代的芬兰人相信有只神奇的狐狸在雪间奔跑,它的尾巴扫起雪花在月下反射,幻彩便映照成美丽的北极光,恍似一台神奇的魔术。恰好12月中旬的午夜前后是观赏北极光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2.
可曾在梦中遇见彼此熟悉的脸我为美丽的缘求佛了太多年——萨顶顶《我是自由行走的花》关于西藏文字太多,情绪太多,每个想要去的、已经去的、不愿回来的,都有一个住在心里的魂。这首歌,简单的歌词自由清新——天使的羽毛什么时候变成雪花,让它承载的愿望,轻轻降到我的身上。我一路追着雪线,狂奔着,我这无法割断的高原梦!今年三月,我和好友坐上了去拉萨的火车,开始的旅程并不  相似文献   

3.
蜜月去哪里?作为一名旅游编辑,很久以前,我就已经开始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两年,我已经见识过了马尔代夫的休闲与浪漫,目睹了土耳其的神奇与绚丽,同时也见证了欧洲的田网情调……但是我始终觉得这些地方都不是自己梦想的蜜月之地,因为它们都太容易到达,只有美景没有考验。去过西藏的人说:“从西藏回来,就没有走不过去的路。”西藏,这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的蜜月该留给它吗?  相似文献   

4.
近来也许是写书弄得累了,生活偶有一些波动,比如陪远来的朋友玩两天,就有小疾相扰。虽是小疾,却也不能轻慢待之。像拉肚子,一天来上七、八次,哪里还有玩的兴致?这次是痔疮发作,医学上所谓“嵌顿”也,以我理解,似是那个部位肿大而翻出在外,这于走动自然极不便,又几乎无法解释,也只好让朋友觉得我怠慢了。朋友是散漫的人,但愿他不会见怪罢。这种时候,如果碰上生活中一些重大的关头,很可能就把自己的前途改变了。历史  相似文献   

5.
卡布 《西藏旅游》2013,(7):84-93
从拉萨前往纳木错,再从纳木错至班戈,有两条路,一条是直接下土路,沿路基走,另一条,则是绕湖北面而行。我从来没有好好看看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的恋情,于是,绕湖前往班戈县城,这一绕就走了一天。班戈出来后到达盐湖,盐堤看上去很是壮观。从班戈开始,人烟逐渐稀少,黄羊等动物开始变多。我们的车扬起满天烟尘,它们匆匆遁去,只给我们留下—个背影,如惊鸿一瞥。在这片土地上,它们是真正的主人,而我们只是入侵看。  相似文献   

6.
贡嘎山是横断山系的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之一。 在四川盆地聚集着无数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大盆景。凭借这一点,我相信上帝造物是有偏爱的。早有耳闻,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的贡嘎山,是一座海拔有7556米的极高山,是四川省的最高峰。听很多爱好登山的朋友说起过它的攀登难度。眼下亲眼见到,依然使我掩饰不住兴奋和喜悦,同行的小T却矫情放肆地尖叫着:大山,我们来了。惹得旁人笑作一团。  相似文献   

7.
<正>前几日,手机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有名有姓,以一个朋友的名义,说有份重要的资料给我,下面就是一个链接。一看这架式我就觉得这是一个诈骗短信。经与朋友联系,果不其然,他的手机上也收到了这样的短信,估计是点击以后中毒了,资料被盗用,在不知不觉中又被骗子利用了。生活中,诈骗电话短信满天飞,相信没有  相似文献   

8.
在我准备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朋友古拙地笑了。这种笑我很熟悉、很亲切,但同时令我有一种历尽沧桑之感,历尽沧桑后归朴返真,心儿一点点被换掉、丢掉甚至腐蚀掉了,空落落的我坐在这里,也古拙地笑笑,并且情不自禁地把手放在衣服上揉搓。我穿着同一套衣服,和不同的人约会,从早到晚,我没有休息的时间,我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该换掉它,我用戴满戒子的手指,弹掉落在它上面的灰尘,无比清洁地出入娱乐厅或咖啡屋,然后去发屋美化我的头发,在某一条街巷的尽头,我取出美国一号粉饼,擦擦鼻梁上的雨珠。  相似文献   

9.
进藏不思归     
《西藏旅游》2012,(7):12-13
几位朋友进藏归来后。天天在微博上晒照片晒心情,于是小编从中发现了一条规律,原本是好好的粗犷爷们儿和资深潜水宅。却纷纷秀起了文艺范儿……还有几位朋友更严重,上去之后就不想再下来了。西藏,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生活最让我担心的是横穿马路,在毫不知觉的时候,春然"嘎"的一声个"的士"就悄没声地滑在距你一步之遥的地方,使你在浸出一身冷汗之后还得叹服驾车者恰到好处的准头:多一步危险,少一步夹塞。只是不敢想倘若就在这一步之遥处刹车正好失灵,后果会是什么。恐怕后悔的事这一辈子也说不清了。我曾将此想法告诉朋友,想引起他们的共鸣。朋友不以为然,喧怪我:'"大惊d。怪这等区区小事,谁一天不碰上个三两回?还不都是车多空间小给闹的。"'"那为什么不鸣喇叭呢Q"朋友又笑我下懂规矩:"'北京市早就禁止f几动车在市区内鸣喇叭J。再问:"…  相似文献   

11.
李喆 《西藏旅游》2011,(12):48-51
去纳木错的时候.有幸遇到了下雪,远处原本终年积霄的念青唐古拉神山前雪花舞动,大片大片的积雪落在纳木错的湖面上.宛如一条圣洁的略达。朋友说.这是圣湖女神给我们的最高礼遇。  相似文献   

12.
正读者朋友见到杂志的时候刚出正月吧?虽未到"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景致,但可谓"最是一年春好处"!在下祝福大家新年新气象,各种好事马上成功!此篇"故事"不另类,涉及的是春节期间一个极其现实的场景——夫妻二人"春节在谁家过年"!主人公虽然基本上在春节前算是解决了这一"难题",但还是满腹牢骚和委屈。她把这个心里话告诉了我。敝人"百度"一下,这个问题在网上海去啦!虽然今年春节过了,可还有明年、后年……况且,即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  相似文献   

13.
奎一定恨死我了,听说在看守所里一直叫着我的名字骂。尽管我知道自己做了本该做的事,但心里还是堵得慌。其实这事儿搁难身上也不会轻松:将自己的朋友"送"了进去,心情能好到哪儿去?!与奎相识是在一位警校同学的婚宴上。那时我对学吉它如醉如痴,而奎曾参加市工会的一期吉它辅导班,我们从弹奏指法到当时一首十分流行的名为《哭沙》的歌里的每一个音节和弦的加配谈起,谈得十分尽兴。后来我还得知新娘就是他的二姐。知道奎学开车是我到交警队不久。一天上午,我刚下办公楼,就见奎从一辆黑色"皇冠"车里跨出来,远远地朝我打着招呼。他比…  相似文献   

14.
李喆 《西藏旅游》2011,(12):60-70
“我们什么时候出发,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进行这趟神奇的旅行了?”我兴奋地问道,特别是当笔触从拉萨沿着雅鲁藏布江画到日喀则,之间形成了的这条完美的弧线,将传说中的羊卓雍错、乃钦瘴桑、希夏邦玛、珠穆朗玛都—连串地囊括其中的时候,我就真的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15.
有那么一刻,我以为离西藏已经很近。 刚大学毕业的那个夏天,2002年。晃荡着,不专心找工作。在烈日下游荡,或只是在深夜的公交车上发呆。这样一个人过了很久,认识一个来自西宁的男孩,他比我小两岁。他身上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刚毅和醇厚,一人在这个城市打工。我在这个夏天和男孩牵手,拥抱。 他是个酒店大堂主管,只能在夜晚,下班后陪我。每个傍晚,我从这辆公交车到那辆,漫无目的。看夕阳落下,看行人神色匆匆。然后10点到他酒店门口等他。跟随他和他的朋友一起去喝酒,我喜欢看他大口大口喝酒。他说,他那里的人们都这样喝酒。我喜欢轻轻地在桌下握住他的手。 这个城市的7月异常炎热,一切都似乎要被融化与蒸发掉。7月这么热,很难过,我却不希望它快些过完。因为7月一过,他就要回青海了。 他走以后,我又是一个人在城市游弋。深夜的街头没有更多的人,除了那些整理花木的工人,捡垃圾的人,还有,这样一个孤独的我。  相似文献   

16.
我结识David,是2007年在新藏线的行走旅途中。我在巴嘎的东北饺子馆门口等过路车去萨嘎。有一辆挂着新疆牌照的油罐车停了下束,一个大汉从车上跳下来,头截维旅小帽,身手相貌都活脱脱是维吾尔族大汉模样。但后来,我才知道他其实是个如假包换的美国人。这就是David,后来成了我极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大探 《西藏旅游》2013,(11):147-147
之前,由于工作缘故去过大理,但没有多余时间去诸多景点游玩,颇有一点遗憾。在8月底,雨过天晴,是个自驾出游的好天气,看着宝贝们跃跃欲试,于是琢磨着给大家一个惊喜:自驾出行旅游一次。正在为出行目的地犯愁时,我SDLP的微信则不约而同收到了朋友泡温泉的广播,并指向同一个目的地:原始部落——野温泉。  相似文献   

18.
花错 《西藏旅游》2014,(1):66-77
花错写了多年的言情小说,带着说不清的情绪进了藏,见多了可怕的进藏前进藏后的对比照片,花错决定始终如一地坚持她的小清新。进藏前的花错,小小巧巧,轻声细语:进藏后的花错,小女儿般的娇嫩,最终把自己的旅行变成了一篇言情小说。她在她那言情小说一样的游记末尾写道:“我来这一程,走马观花的,没去几个地方倒认识了不少朋友。西藏并不如我想象中这般神奇,她只是够特别,特别得让你有理由怀念她。”  相似文献   

19.
陈陈  桔猪 《西藏旅游》2014,(10):56-61
从地图上看到的日喀则边境小镇,仅仅是一个个边界上的坐标,而我一开始也只是以儡遇的心态在观望,把它们当作我在西藏旅行的一处可有可无之地。然而,有太多的意外,就像是我回答朋友的那句话:“这路上,你永远不知道最后一组惊喜的风景在哪里。果然如此。”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房山区王某开解放大货车去山里拉石子,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儿子同车前往。装上货返回时,发现气泵通往储气罐的铜管漏气。车上没有备用件,附近又没有配件商店,王某翻出一根皮管套在漏气的铜管上,用铁丝捆扎上竟然解决了问题。途径家门时,儿子找出备用的铜管提醒父亲把漏气的铜管换下,王某回敬儿子:不漏气换它干啥,放车上备用,什么时候漏气什么时候再换。儿子不理解坚持说:这是刹车,你不是常说凑合不得吗?王某固执己见:我比你懂,听我的。去门头沟区的工地,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大路,要经过房山城,另一条是山路。为了躲避路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