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千年流淌的大运河,自2014年申遗成功以来,在国家、有关省市的强力推动和沿线城市的共同努力下,正在让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自然与景观相得益彰的一条运河文化带,逐步从蓝图变成现实.2021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相继出台,为"十四五"时期再出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品位合力谱写"千年运河"现代化新篇章,提供了科学指导,奠定了良好基础. 谱写"千年运河"现代化新篇章,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是其鲜明特征.沿线城市要有效对接国家战略,在统一规划大框架下,切实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运用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推进,真正做到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坚持把绿色理念、现代技术、文化元素贯穿到大运河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努力把千年运河打造成新时代沿线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相似文献   

2.
享有"江南水弄堂"的大运河无锡段,其运河遗产资源丰富,价值多样,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无锡段运河遗产蕴含的运河文化和江南文化共有的开拓创新、务实崇文精神及其孕育出的红色文化等,可以再构为彰显长三角共同体意识、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深化红色文化共识等新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春 《经济师》2012,(1):193-194
文章探讨扬州运河旅游资源,推进扬州运河文化特色旅游和发展旅游多样化,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老字号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是在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大浪淘沙而形成的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企业或品牌.无锡运河老字号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继承者.本文凝练了无锡运河老字号特征,阐释其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提出无锡运河老字号振兴策略,对于无锡提升城市品质、彰显文化标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5.
保护利用大运河,前提是要知河懂河.无锡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人文价值.今天的无锡运河,北从洛社五牧入境,斜贯城区,南由新安沙墩港出境,总长39.14公里.无锡作为吴地文明中心和吴国故都,处于大运河最初肇源的超然地位.  相似文献   

6.
枣庄市沿运河文化风景旅游带景区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详细分析山东省枣庄市沿运河区域旅游资源状况的前提下,提出了沿运河文化风景旅游带景区功能总体布局构架,并进行了具体的项目策划。以期为枣庄市沿运河区域进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宿迁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千年运河历史,给宿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遗产。目前,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宿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需要深入研究宿迁大运河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加快宿迁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加强宿迁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大运河是唐代物资转输的主要水路通道,运河的水情与航情关乎唐代国计民生,但是,唐代运河水道长期存在易淤、水浅等航行困境,故兴建和维护运河工程成为唐代政府经济管理要务之一。本文借鉴"成本-收益"的研究视角,以唐代运河工程的兴建和维护为中心,考察运河工程的人工、物料等经济成本和生态环境、百姓赋役等社会成本,探究唐代政府、官员、公众等不同参与主体所得收益,并尝试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厘清唐代不同时期运河工程效益波动,剖析唐政府运河工程决策的影响性因素,揭示唐后期运河工程经济效益低下与运河工程数量激增这一"悖论"出现的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9.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卡塔尔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国大运河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江苏段运河是孕育江苏地域文化的母体,文化种类多元丰富,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内容,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各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状也出现一定差异.新时期如何进行江苏段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将成为运河文化发展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沿线乡村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对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乡村振兴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凌峰 《江南论坛》2012,(10):22-24
无锡是一座典型的因运河而兴盛富饶的城市,城市的建设、发展、变迁都与运河息息相关,运河已成为城市肌理的重要一部分。悠久的历史沉淀,在无锡老城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但在当前背景下,大运河沿岸的社会、文化资源与城区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5,(12)
军垦文化是中国特有的近现代文化形态,在维稳固边和文化兴边中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军垦文化资源富集区域,旅游是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是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的前提。文章在大量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三三六"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兵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运用"三三六"法从开发价值、效益及条件三个方面对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运用构造矩阵法确定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将游客调查与专家组判断相结合,确定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从而建立军垦文化旅游资源量化评价数学模型。结果显示:新疆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得分为85.25分,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资源开发价值,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这为军垦文化资源后期开发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方向,最后从资源保护、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对外宣传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通武 《江南论坛》2023,(10):49-54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向文化IP转化,是驱动非遗开发的重要路径。大运河江苏段非遗IP化开发,对提升江苏运河文旅品质、提高非遗“造血”功能、引领非遗产业整合创新尤为必要。近年来,大运河江苏段非遗在开发载体、产业规模、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非遗资源利用率不高、创新发展定位不清晰、产权保护政策不完善、品牌IP授权力度不够、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为此,建议大运河江苏段在培育载体、创新战略、健全机制、保护产权、协同发展等方面精准施策,构建非遗IP价值链各环节优化及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冷南羲 《江南论坛》2021,(10):10-12
大运河沿线遗产资源丰富,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保护的主要内容、传承的重点对象、利用的核心资源.文旅开发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途径,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如今,人们对馆藏展示、静态呈现等传统遗产保护方式愈觉乏味,对特征模糊、内容贫瘠的文旅项目望而却步.因此,本文从遗产旅游角度切入,旨在分析遗产资源与文旅开发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探询充分利用遗产资源打造精品文旅项目的路径,进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运河纵贯千年,价值意义极其突出,是国脉肇始,是兴都之廊。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但是高水平、高标准的发展建设诉求与部分遗产资源被侵占破坏、滨河空间文化彰显不足等现状对比鲜明。从风景园林的专业视角提出“HSES”分析模式,基于历史文脉的总结梳理,通过历史演变的空间叠合、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和沿线景点的调研分析的技术方法,在运河水系恢复、遗产保护利用、公园景点塑造、讲好运河故事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在北京大运河的景观规划层面传承历史文化,弘扬运河文明。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7年江苏省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苏北运河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了苏北运河对沿线经济的贡献,结果显示2011年苏北运河对沿线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1966.5639亿元,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8.3033%。  相似文献   

17.
首届“南新仓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是落实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工作部署,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为依托而举办的大型公益赛事,目的是充分展示大运河珍贵遗存——600年南新仓深厚的底蕴以及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商业街区的风采、魅力,并通过大赛开发出具有运河文化特色、南新仓特点、受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  相似文献   

18.
运河地带在杭州城市空间中的功能和形象规划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军 《经济地理》2002,22(2):170-173
京杭大运河是堪与万里长城媲美的国之瑰宝,作为大运河的端点城市,杭州与运河长期存在着紧密的依存关系。历史上,京杭运河一直是促进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杭州的兴盛与繁荣曾作出过决定性的贡献,并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人们热切期待着古老的运河焕发青春,为杭州城市发展续写辉煌的篇章。本文从杭州城市与运河的历史关系演变出发,分析运河沿河地带在杭州城市空间发展演变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并从沿河地带城市再开发的规划要求角度,提出它在杭州城市新的空间发展阶段中的功能和形象定位以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日,《无锡运河丛书》编纂启动仪式举行,邀请国内历史、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出席参与研讨,并聘请一批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为丛书编纂提供智慧支持. 运河孕育了无锡的文化特质,承载了无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她塑造了无锡的城市格局,勾勒出无锡老城"龟背城"的空间形态,刻画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千里...  相似文献   

20.
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研究,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是江南运河文化钟灵毓秀的"人文荟萃地",保护大运河文化和江南古镇文化的根植性与多样性,促进南浔古镇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对全国、全省运河古镇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具有样板效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