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应用ARC GIS软件测算出江苏省宿迁市某新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潜力(含已实施区域)约5000hm2。文章对该新区16个村(居)调查分析,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存在着项目资金、权属调整、设施维护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问题。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策:(1)加强组织领导;(2)积极探索产权调整机制;(3)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后管护;(4)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国家机构重组,农田建设职责整合的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着“多头管理”、公众参与不足、建设成效不佳以及“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因此亟需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管理机制展开更系统的研究,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管理体系优化模式。方法 文章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管理机制困境,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提出完善和重构农田建设监督管理机制思路及破解现有困境的对策建议。结果 (1)当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社会公众参与不足、建后管护机制缺失等困境。(2)多中心治理理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管理机制的构建中具有适用性。(3)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府、市场、社会多主体的监督管理体系,要明确政府机构各自的监管职责,搭建公众参与平台;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要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监管作用,完善建后管护机制。结论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主体单一、机制缺失等问题,应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尝试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府、市场、社会多主体的监督管理体系,对完善高标准农田监督机制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须坚持哪些原则?公众如何参与?诸如此类问题,均可以从2011年10月国土资源部出台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中找到答案。该《规范》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原则、内容与技术要求、程序等。  相似文献   

4.
简讯     
《我国首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出台》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5.
<正>同样是农田,配套设施、土壤肥力不同,可能导致收成天差地别。山东省在已将大部分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后,面对新目标,如何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哪些期待?近期,记者在临沂市蹲点采访,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管护、使用账本中寻找答案。水!水!水!还是水!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已经三年,  相似文献   

6.
王玥 《南方农村》2014,(3):27-30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公共产品特性和外部性入手,分析得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和管理主体缺位。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该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主体,需要加大政府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管理机制创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稻农农药投入的影响机理,为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药减量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使稻农的亩均农药投入降低22.12%;(2)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药投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农药投入位于低分位点的农户和规模户产生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3)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参与农业生产进而促进农药投入减量化;(4)不同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产生的农药投入减量效应存在差异性。研究结论:通过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针对不同资源禀赋农户采取差异化的农田建设力度,加大土地流转、扩张土地规模实现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药投入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启东市位于江苏省东南端,耕地面积85.19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78.69万亩,已建高标准农田66.76万亩,该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效节水灌溉、耕地质量提升、农业产业化衔接,统筹规划,建管并重,统一标准,形成合力,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影响农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基于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方法:描述性分析、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结果:(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上述研究结果可信;(2)机制验证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会通过提升农业经营效益、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和匹配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地流转;(3)基于自然地理、生产定位和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地形起伏度相对较小区域、粮食主产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地流转促进效果更好。研究结论:为有效激活农地流转,应稳步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根据区域差异进行精准施策,同时重视提升经营收益、防控风险和技术进步在实现规模经营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通讯》2011,(20):23-3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精神,全面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部研究制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农地保护方法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讨美国农地保护方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农地保护政策存在不足。美国农地保护的启示:(1)农地保护目标应包括保证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发展、环境、城乡土地的合理利用,实现数量、质量、生态的综合保护;(2)发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地保护组织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地的保护和保持;(3)完善法规调控体系,改革政府参与方式,减少土地套利,完善市场配套设施、引入市场激励机制,根据地区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实行差异化方法。研究结论:美国农地保护目标、管理体系及具体方法等对中国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并且“质量有提高”,基本农田划定首先应识别、区分并调出现状基本农田中随着土地利用变化其性质已发生实质改变的土地利用单元,再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补划指标分解,实现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昌江黎族自治县为例,在分析现状基本农田布局的基础上,采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数量指标分解,并根据耕地适宜性评价成果优先选择高质量的耕地单元划入。结果表明:一是保证了补划基本农田数量上的合理性;二是空间分布上来看,将低等别、质量较差、严重沙化、因损毁等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以及现状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零星破碎、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调出,质量上满足基本农田的优质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从耕地外部性角度运用经济学模型分析耕地占用税的功能定位,并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角度出发阐明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耕地占用税设立的标准应实现基本的功能取向,包括保护耕地、遏制土地不合理利用、实现耕地外部效应内部化、为农业发展筹集资金、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等方面;(2)各省市耕地占用税占农地取得成本、建设用地出让平均价格比例差异性较大;(3)耕地保护作用日益凸显,但仍受到执行效果不显著、税率调整频率偏低等问题的限制。耕地占用税对耕地保护具有可行性,强化耕地占用税对耕地保护的约束力,宜从改进计税依据、合理确定税率、突出税收的主导地位、改变税收隶属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的制度架构及潜在风险,探索控制成片开发征收风险的可行路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演绎法。研究结果:新《土地管理法》第45条第5款确立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制度,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界对土地成片开发的质疑,但其并未解决成片开发制度的适用和规范难题。现有制度设计对土地成片开发的控制性不足,成片开发中的非公共利益存在使成片开发功能发生异化偏移的风险。研究结论:应从内容、过程及结果三个维度对土地成片开发进行风险控制:内容控制上,应建立成片开发公共利益的动态认定机制;过程控制上,在保证公众参与权利的同时,应将公众参与限定在初次决策过程之中;结果控制上,应畅通当事人的救济渠道,当事人可通过质疑、行政复议以及行政诉讼等方式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整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统一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渠道较为单一、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未实现全程管理且不够规范等四方面。创新土地整治机制需要: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以规划为龙头,各类低产低效农村用地和低丘缓坡地整治并举的工作机制;建立以制度把控为手段,土地整治各个环节科学规范运作的项目管理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金融支持、市场运作和发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不同类型农用地差别化建设的整治标准机制;建立以受益者管护为主体,县市规范、整治机构指导、乡镇督促、村组实施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本农田保护机制的创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近几年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实施的情况,从保护指导思想、保护管理体系、保护手段、布局调整、投入机制与农民参与等方面,对基本农田保护机制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任务主要是针对新增建设用地中的违法用地,其他破坏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行为游离于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之外。针对土地用途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对于基本农田地块,将变化图斑类型分为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明显建设和其他耕作层破坏两大类,其他耕作层破坏再细化为三类;对于非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块,根据耕作层破坏形式的不同,将变化图斑类型分为占用耕地进行明显建设和其他耕作层破坏两大类,其他耕作层破坏又细化为三类;对于非耕农用地及末利用地的地块,采取遥感影像上显示有明显建设迹象为变化提取标准.对于刚刚开始土地平整、临时堆物等尚未有实质性建设而不能断定为新增建设用地变化的情况,可不予提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升农户参与的意愿与探寻有效参与机制。[方法]文章以安徽省寿县4个典型镇的147户农户与4个项目为调查对象,从农户的可行能力视角出发,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农户参与农地整理规划意愿的驱动因素,运用ArcGIS10.0的空间分析功能检验农户参与对规划的影响。[结果]非农业收入比例、农地整理政策了解度、排灌沟渠布局、田间道路密度及公众参与机制等5类因素有显著推动作用;对规划的影响表现在较大程度优化了规划方案,提高了农地生产率等,但耕作田块扩大效应不显著、排灌沟渠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偏好生产路建设及轻视田间林网工程建设等弊端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忽视规划全局性与环境效应等。[结论]可通过强化农地整理政策宣传力度、完善引导农户式的公众参与机制及基于农户可行能力视角构建农地整理规划效果的衡量尺度以提升农户参与的意愿与探寻有效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耕地能实现占补平衡,从表象看耕地保护压力不大,但着眼于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大局,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黑龙江省耕地保护还存在着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均衡,地方配套措施与国家政策不同步,基础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耕地保护是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黑龙江省的耕地保护工作,努力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开发未利用土地,破解"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的土地资源"瓶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分析比较公众参与在土地征收中的制度状态与实际操作,探讨土地征收程序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与操作边界。研究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以台湾典型土地征收案中的公众参与为案例,建立由主体边界、权利边界、途径边界三要素组成的"新"公众参与边界分析框架。研究结果:结合公众参与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内生缺陷,解释现有公众参与机制下的冲突形成与演变路径,在微观层面提出并细化了新公众参与的制度分析评估框架。研究结论:制度化、可操作化土地征收的公众参与边界,建立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决策机制,允许一定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实现公共参与的阶梯式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