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美联储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起到较大作用。然而,利率回归正常化后,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发达经济体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产生影响。对此,我国应从货币政策、汇率形成机制、跨境资本监管、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去"战略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桐  张晓红 《经济师》2014,(6):88-89
在连续四次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联储终于宣布削减购债计划,退出量化宽松。这对近年来经济持续升温的我国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贸易、利率、汇率、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甚至可能发生逆转性变化。文章从美国削减量化宽松对我国国际收支以及国内经济两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在未来如何避免金融危机的产生给予宏观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深入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进入与退出的步骤和次序,系统概括了量化宽松影响美国债券收益率的机制,全面评估了量化宽松退出影响美元资产和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渠道。提出了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政策建议。其量化宽松退出对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安全产生正负双重效应,负向冲击体现为中国持有的长期美国债券价格因收益率上升而下跌,正面效应表现为美元升值与美国股票和不动产的潜在上涨动力增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重点,不是削减美元资产比例,而是调整美元资产结构,减持剩余存续期较长的美国国债,适当增持美国的较短期国债、股票、企业债券和不动产。  相似文献   

4.
美国多年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开始进入逐步退出阶段。其中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重要变化在于提高基准利率,回收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资金,以实现资产负债表的正常化。本文基于1993-2013年世界宏观经济和金融数据,利用GMM方法和PVAR模型,重点研究美国提高基准利率时,通过实体经济渠道和金融市场渠道对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且提出新兴经济体可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梁晓 《时代经贸》2013,(4):14-14,16
2007年末由美国次贷危机}I发的金融危机至今已过去5年了,但是美国整体经济、就业仍未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为了拯救美国经济,美联储一次又一次的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Easing,简称QE),至今共推出有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每次政策的内容和力度都不相同,并都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议。在第四轮量化宽松推出之际,本文旨在探究几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分别实行了各具特色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度。本文采用VAR模型对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显著影响,并通过M2、实际有效汇率和利率进行国际传导。鉴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或退出会对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文中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降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或退出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使流动性收紧、资产价格下降、长期利率上升、资本回流。而资本流动逆转将直接引发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和汇率波动,通过汇率和贸易渠道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为应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可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外汇缓冲政策、资本流动管理政策等减少资本流出的冲击。同时,新兴经济体还应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积极协调创建国际货币提供机制。  相似文献   

8.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还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机理出发,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E)退出之路日益明朗。在后QE时代,A股市场将受到何种外围影响,投资者又该如何掘金?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李慧勇为《经济》读者绘出了这样一幅投资脉络图。  相似文献   

10.
自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先后两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加速了其经济的复苏,与此同时,由于政策的溢出效应,两次政策的推出对于全球其它各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此种情况下,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美国量化宽松推出以来,全球经济暂时迎来了复苏。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因为公众会根据政策调整预期。因此,主要讨论理性预期如何对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进行影响,并且认为量化宽松的长期效果也将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美国为例介绍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实践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措施,明确量化宽松政策与传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区别,进而分析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理论传导渠道,并运用VAR模型考察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影响。脉冲响应分析发现美国基础货币量增长率的增加和联邦基金利率的降低都使我国物价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来研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大中华经济圈”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且较之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其正向溢出效应影响更加长远;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内地的GDP产出产生短时间的正向冲击,对香港和台湾的冲击由正转负并最后收敛于0,而对澳门的产出产生负溢出效应;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这四个地区的物价均构成正向冲击,而且对中国内地和台湾的冲击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各国政府用尽各种刺激政策应对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在全球经济紧密联系的背景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影响,并针对上述影响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美联储开始进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三轮执行,至此,美国已经持续四年的时间实施极端的货币政策,将利率降至较低水平,对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性质,它将首先造成美元的贬值进而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本文基于此北京,对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证明,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通过影响进口价格和外汇储备来同步造成我国CPI的上涨。  相似文献   

16.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在对量化宽松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与金砖四国的汇率、产出和通胀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且较之于巴、俄、印三国,该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正向冲击更加明显;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巴、印、中三国的产出水平构成了负向冲击,同时该政策对中国产出水平的负向冲击更加持久;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金砖四国的通胀均构成了正向冲击。文章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量化宽松政策对金砖四国的汇率、产出和通胀产生了显著影响,但由于四国在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影响对四国而言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国于2008年起先后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是全球最早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日本于2001年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解决日本通货紧缩和经济持续低迷的困境。同样的政策,由两个国家实施,其结果却大不相同。本文将从两国的经济结构差异,国情,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其政策效果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视角,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美国广义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路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资产项退出路径来看,美联储的退出路径以流动性工具退出为主,证券持有工具反复调整为辅,并在QE3~QE4期间加速退出。从负债项退出路径来看,美联储以结构效应退出为主,增长效应依然以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大幅增长为主。这表明美联储正逐步压缩非传统资产的规模,其资产结构向更为传统的证券持有工具回归;同时,美联储负债中的主要调节工具是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其规模变化在政策退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在QE2~4期间通过对汇率稳定性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调整控制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应对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带来的溢出效应,我国政府应继续增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控制,同时增大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20.
田涛  蔡青青 《发展研究》2013,(12):67-71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美国先后四轮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对美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中国应对措施,包括: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空间、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加强资本管制与金融机构监管、推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