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兴亮 《新智慧》2005,(11):32-33
一、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原理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应按照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原理(以下简称“备抵原理”)可总结如下:①确定“坏账准备”账户的应有余额:计提本期坏账准备后“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②确定“坏账准备”账户的现有余额:计提本期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③应有余额减去现有余额的差额即为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  相似文献   

2.
刘承智 《新智慧》2004,(9A):54-54
《财会月刊)2004年第5期刊登了卜华同志的《坏账准备核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以下简称“卜”)。笔读后有不同看法,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欧理平 《新智慧》2005,(3):52-52
《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核算,计提坏账准备时可选用包括余额百分比法在内的四种方法。众所周知,在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时,在计提比例确定的前提下,坏账准备期末余额主要取决于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与《企业会汁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制度》未设置“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科目,从而给小企、世确定应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的余额带来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侯贵菊 《新智慧》2004,(11B):43-43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于年度末了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应当单独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按照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反映。应收款项是指“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两个科目所核算和反映的内容。同时,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又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歉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当某项应收款项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按确认的坏账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款项。根据以往的做法.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要求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  相似文献   

5.
卜华 《新智慧》2004,(5A):24-25
坏账准备核算方法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1993年实行的《企业财务通则》给企业核销坏账指出了两种方法:一是备抵法,二是直接转销法。2001年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规定企业必须采用备抵法核销发生的坏账。与原规定相比,《制度》有了本质的改变。这是因为直接转销法不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而备抵法恰恰符合这些会计原则。具体表现为:①备抵法将转销坏账损失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坏账损失的核算会计上有两种方法,一种叫直接转销法,另一种叫备抵法。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用直接转销法核算坏账损失,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举例对比分析此两种核算方法的区别及与税法的差异与协调。  相似文献   

7.
《财会月刊》(会计)2007年第9期刊登了杜泽源同志的《计提坏账准备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文(以下简称“杜文”),文中就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作了细致的分析,并举例作了示范。文中分别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作了计算,得出的结论是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的结果不同,需要进行调节才会相等。笔者认为,不需要调节,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较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坏账而发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坏账准备确认与核算方法以及在会计及税法方面的区别,并通过某上市公司的案例具体说明坏账准备确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李文美 《新智慧》2005,(12):39-4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在以间接法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加回。但是,对于坏账准备的其他业务,如核销坏账业务、已核销坏账又收回业务、计提坏账准备后债务重组业务如何在现金流量表中列示,《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规定得不是很具体。本就此淡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核算难点在于计提或冲销坏账准备金额,教材一般列式计算当期实际计提或冲销坏账准备金额,但按照教材列式计算方法讲解,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文章利用T型账户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铭  林志新  盛利 《新智慧》2005,(4):30-30
《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内容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笔认为,《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坏账准备核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备抵法、直接转销法是比较常见的核算坏账损失的方法。直接转销法账务处理简单,然而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原则,所以我国会计制度鼓励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相似文献   

13.
张铭  林志新  盛利 《新智慧》2005,(10):30-30
《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内容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笔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坏账准备核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郭晓燚 《新智慧》2005,(3):58-58
《企业会计制度》中介绍了集团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方法,但没有介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集团内部应收款账计提坏账准备后的抵销力。法。为此,本提出以下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坏账和坏账损失坏账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与其它商务、业务往来中,因各种因素造成企业确实无法收回或逾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坏帐损失则指企业由于坏帐而发生的损失。二对现行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评价我国《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可以不计提坏帐准备金,坏账准备发生时,将实际损失直接从应收账款中转销,计入当期费用,称为直接转销法;企业也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按应收账款的余额,估计应收帐款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不论当期是否发生,均计入“管理费用”提取坏账准备,在坏账实际发生时,冲减“坏账准备”,称为备抵法。这两种…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财政部发布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附录》规定,对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由于应收款项净值的准确程度受坏账损失的直接影响,企业应视自身情况,合理地选择坏账准备的计提与核算方式并进行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医院"坏账准备"科目设置的必要性的分析,进一步讨论医院坏账损失的确认方法及具体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原理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应按照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原理(以下简称“备抵原理”)可总结如下:①确定“坏账准备”账户的应有余额:计提本期坏账准备后“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②确定“坏账准备”账户的现有余额:计提本期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③应有余额减去现有余额的差额即为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备抵原理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有多处运用,笔者认为,凡涉及冲销、转回、追溯调整的会计事项,如果能确定应有状况(如应有的金额、应涉及的账户等),都可以采用备抵原理进行会计处理。为了更好地说明备抵原理的应用,笔者将备抵原理推广到一般:①确定会计事项的应有状况;②确定会计事项的现有状况;③分析应有状况与现有状况的差异,决定应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二、备抵原理的推广1.备抵原理在按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应用。按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冲销或转回投资成本,由于其应有状况容易确定,因此可以采用备抵原理进行会计处理。具体做法是:比较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假设金额为A)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累积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假设金额为B)的大小。假设投资...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解决企业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损益归属期间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新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会计处理程序———“余额形成年份区分法”。该法是在现有的备抵法基础上,选用账龄分析与个别认定相结合的估计方法来估计期末坏账数额,运用差额计提的方式来计提坏账准备,并将由此产生的损益分别计入不同的应收账款形成年份,从而影响各年利润的一套完整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会计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20.
杨文娟 《新智慧》2006,(4):69-69
例:某企业坏账核算采用备抵法,并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该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第一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0000元;第二年客户甲单位所欠15000元账款按规定确认为坏账,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400000元;第三年客户乙单位破产,所欠10000元中有4000元无法收回。确认为坏账。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0000元;第四年已冲销的甲单位所欠15000元账款又收回10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500000元。则该企业因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在四年中累计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多少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