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上市公司经济实力与区域经济环境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证券市场以其独有的融资功能,在我国股份制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并以上市公司为依托,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使经济环境存在地区间的差异,从宏观上影响到地区内上市公司的数量和经营业绩。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定性地分析了各地区经济环境评估指数和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并寻求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验证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环境与其上市公司的总体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马素英 《经济师》2005,(11):267-268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地区间经济增长的非均衡现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日益显现,关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也因此成为了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从空间上直观地体现我国地区差异的发展,并从经济发展基础、经济政策与战略、市场信息与要素流动三个大的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各项因素对经济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市域的角度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5年和2015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从县域的研究尺度上对河南省2005-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区域内发展存在着差异,且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表现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达而东南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自相关性趋势会增强.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尽相同。本文对中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健全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产业与区域分布、规模及绩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产业与区域分布数量、经营规模及绩效的系统描述,寻找出其在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调控我国上市公司产业与区域分布,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进而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省级行政区尺度的发展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策状况、法规状况、服务状况、管理状况、人员素质状况5个维度出发,对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软环境水平进行测度,结合Dagum基尼系数结果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从经济发展维度探究我国发展软环境经济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发展软环境建设水平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空间上总体格局与经济发展格局相似,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基于空间差异系数,四大地区之间,东北与西部地区两者发展软环境水平差异性最强,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其他地区最为明显,整体上各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缩小。(3)经济发展下经济增长、经济稳定、经济结构和质量效益4个维度因素均对我国发展软环境建设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1996-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总量呈波动中下降的发展态势,人均耕地数量呈逐年减少的发展趋势;②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空间差异变化体现为“平缓—快速—平缓”的阶段性发展特征;③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空间差异明显,多数市辖区与县级市耕地数量减少较大,多数县耕地数量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宁乡县和茶陵县耕地数量有一定规模的增加,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率具有“市辖区>县级市>县”的空间分异特征;④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结构调整是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成果能为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可为类似地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公司的财务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对我国而言,区域间的巨大差异是转轨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有理由相信,由于零售业的特点,这一地区间的差异必然对不同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显然,如果这一判断是正确的,那么这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同时,搞清这一事实也有利于从企业微观层面加深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差异的认识。基于这一考虑,本文选定了我国东、中、西、东北部样本地区的零售业样本上市公司,建立四个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对不同地区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住房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一直备受关注,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上涨等经济环境的变化,高房价问题已成为重大经济问题.本文引用了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的住宅商品房价格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化水平对房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住房价格的空间溢出效应.另外,也对我国房价进行了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和工业化水平对于住房价格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我国住房价格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我国房价从区域上来看,从东部向西部呈现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虽然河南省A股上市公司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上市公司结构等角度,提出了加快河南省A股上市公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1996—2014年上市公司市值为研究样本,建立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对东中西部上市公司区位分布的空间差异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上市公司区位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地理集聚性。②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对三大区域上市公司区位分布的影响显著,而GDP、人口总量、物价指数、进出口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对东中西部的影响不尽相同。③除人均道路面积对三大区域上市公司区位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之外,RD支出、电视人口覆盖率、失业率3个社会发展指标对各个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④东中部地区GDP、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口总量与上市公司区位分布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区位分布仅与GDP和人均国民收入存在协整关系。⑤东部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科研经费支出和基础设施状况与上市公司区位分布存在协整关系;中部地区的科研经费支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基础设施发展状况与上市公司区位分布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基础设施发展状况与上市公司区位分布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省4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8年各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及发展速度3项指标值的定量计算,应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和发展速度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县域经济差异空间聚集显著;Moran散点图显示多数县域位于第一、三象限内,LL型较多,非典型县域数量较少,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实力和平均水平两个分析指标的局部自相关性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南部—中部—北部"逐级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发展速度呈现出两个热点区,分别为西部和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城市、省份、区域三个层面对我国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特性十分显著,金融资源会加速向中心城市、金融中心或沿海省份、东部地区集聚;在不同省份,经济增长与金融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相邻省份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不同区域间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集聚程度高的地区能够对周边区域形成较强的辐射和带动;在区域发展过程中,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依赖性会引发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时空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发展态势。从中国大陆各省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六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入手,探讨了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指出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区域上市公司数量、土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所造成的。最后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中国大陆区域上市公司的相对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ArcGIS和GeoDa技术,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可视化表达和分析,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从数量和质量的角度,探讨我国各省区政府旅游网站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识别造成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未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南海诸岛)为研究对象,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省域旅游经济总体水平及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测度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结合趋势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整体趋势与局部空间特征;进一步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揭示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以期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省域旅游经济差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县域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其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在我国中部地区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县域城镇化空间发展往往与经济空间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利用湖南省2001-2010年城镇化率数据,运用传统统计方法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ArcGIS和GeoDA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探索湖南省县域城镇化差异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湖南省县域城镇化空间差异在总体上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地区空间分异比较明显;在演进的时空格局上,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距稳中有降,长株潭高值区逐渐形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格局的相关性,可以看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经济发达区域,经济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在经济后发地区则不然.最后提出湖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带动策略,以期对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的中部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文城  白凤兰 《技术经济》2023,42(5):137-148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和绿色发展转型。因此,本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从多维度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减少了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PM2.5、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两个渠道来减少污染排放。本文还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污染减排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地区空间差异,也佐证了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市场分割带来的空间结构问题需要重视。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2006—2015年空间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效率呈“倒U型”的增长特征;上市公司效率空间效应总体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东部地区和国有上市公司效率提升存在市场化、产业结构和利润率“悖论”;上市公司效率的空间效应具有非线性异质性特征;上市公司效率空间效应存在市场化空间耦合问题;国有、东部地区及全国上市公司效率空间效应与产业结构具有“倒U型”的空间耦合特征。  相似文献   

20.
张妙芬 《新经济》2013,(29):60-6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不断的进行资产重组.本文首先概括了资产重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资产重组基本理论的探讨,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关于配置不完善、财务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