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元  傅广海 《经济师》2007,(1):93-94
乡村旅游作为2006年的旅游主题,不仅能大力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目前乡村旅游在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大大制约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相关界定特别是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显形与隐性浪费进行初步分析,同时以成都市打造“五朵金花”为例探讨乡村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与提升问题,希望从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提升角度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与网络系统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熊剑平  刘承良  袁俊 《经济地理》2006,26(2):340-345
网络经济时代到来,旅游信息成为行业重要战略资源,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旅游业信息化提供主要支持。乡村旅游已发展成为当前最热旅游活动之一,具有广阔电子商务发展空间。以国内外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为案例,从网络建设角度,分析比较得出国内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商务网络结构与功能模式滞后。针对电子商务网络发展的现状,结合国际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经验,对我国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结构与功能设计进行理论归纳,以期提供理论与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伴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层开发,品牌建设迫在眉睫.文章从乡村旅游、品牌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系入手,针对辽宁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辽宁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定位、品牌化建设及品牌推广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东旅游业在全国起步最早,一直走在全国最前列,对全国旅游业发展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推动性作用.在乡村旅游方面,也有一些成效、特色和思考.乡村旅游开发对于广东建设旅游强省有着重大的意义,虽然广东乡村旅游在近十几年发展迅速,但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滞后或是实践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有待思考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广东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模式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广东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重点在于对当地文化的深层开发和挖掘,并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业界、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由于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开展时间不长,在研究内容上更多的是乡村旅游概念的阐释、乡村旅游开发意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等的探讨,在研究方法上较多地与地理学相结合,研究内容的狭窄与研究方法单一,缺少对乡村旅游较深层次的研究,显然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乡村旅游是新时期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是打造农民"精神家园"的主要手段,两者在文化资源与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共享性,为吴兴农村文化礼堂旅游品牌建设提供了可能。中共湖州市吴兴区委宣传部成立课题组,专门对此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如下报告。一、农村文化礼堂旅游品牌建设的基础与实践1.乡村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吴兴区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江山市为例,通过“点—轴系统”和空间集聚理论对乡村旅游空间集聚和重构进行研究.在阐述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的现象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江山市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的现状和问题.基于该理论提出了江山市乡村旅游集聚的重构方案,即形成以重点旅游发展轴为纽带、以块状聚集为特色、以旅游增长点为载体、以大旅游品牌为中心、以旅游空间网络化为目标的发展格局.还提出“一核一轴三组团多点”的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结构,有利于高效实施旅游节点和轴线的建设,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也对该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又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四川省内江市白马镇双河村为例,通过分析当地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特点,从中找出它们互动发展存在的间题及解决的对策,研究结果以期为当前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农村的优势资源多形式的发展具有休闲、观光、度假等多功能的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全省乡村旅游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在贵州省石阡县尧上村乡村旅游发展中,从发展定位到具体的项目建设,地方政府都主动参与并发挥了主导和关键性作用,实现了尧上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被外界称之为"尧上模式"。本文通过对尧上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原因及对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影响的分析,对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云超 《经济师》2008,(2):258-259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系统分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就本地区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以旅游为依托的乡村经济迅速发展的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美丽乡村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弊端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经济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数量而非质量,产品同质化,重视短期经济效益而非长期资源环境效益,重视资源开发,不重视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其原因是发展理念滞后、各相关主体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通过更新开发理念,优化乡村旅游产品;加强各相关主体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完善乡村旅游景点的各项配套设施等可以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与村庄融合发展,是我国乡村振兴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给乡村地区带来诸如旅游产品及平台建设创新不足、景观风貌及生态环境维育不当、利益分配及内生增长机制无序等问题。论文透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内涵,探析旅游发展与村庄建设的互动机制,从产业层、文化层、服务层和管理层四个角度研判村庄旅游发展的问题,结合西安市阎良区乡村空间展开实证研究,立足于"旅游+"视野,从机遇把握、文化塑造、产业联动和设施升级等方面提出规划响应策略,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及村庄规划机制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发展PPT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发展旅游以解决贫困问题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内涵、形式和特点,认为我国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实施PPT战略具备了旅游资源本底条件好、乡村旅游产品生命周期长、有利于打破原有区域经济发展恶性循环、符合国家扶贫思路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一些实施PPT战略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休闲方式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与参与的对象。文章以庆阳市乡村旅游为研究主体,利用SWOT分析法研究庆阳市乡村旅游开发,在阐述庆阳市乡村旅游在区位与交通、资源、构成要素和类型、政策和城市知名度等方面的优势;在经济基础、乡村资源开发、市场、乡村文化内涵、产业和人才等方面劣势;在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和旅游业大发展等方面的机遇以及在区域竞争、环境和体制等方面挑战的基础上,对庆阳市乡村旅游进行了开发研究,得出庆阳市乡村旅游开发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邦姬 《新经济》2014,(23):22-23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由于我国与国外(尤指发达国家)国情上的差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缓慢,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促进经济(主要指农村经济)发展上的效果不明显.有鉴于此,笔者以海南省为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海南开发乡村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SWOT理论从宿城区乡村旅游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从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要素、丰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拓展宣传推广渠道等方面对宿城区乡村旅游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民族地区乡土村落因具有独特的民俗特点、优美的自然田园景现受到大众的青睐.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从乡村旅游的角度出发,以白族村落——周城为对象,分析当前乡村旅游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种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首先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条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然后在分析旅游综合体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界定了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的概念;最后根据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运用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从提升农民福利的角度构建了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云南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云南省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充分、合理地利用云南省各类乡村资源,促进农民创收、增收,改善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能实现以城带乡,共同发展.但云南省的乡村旅游也存在缺乏总体规划和法律保障,行业管理、村级管理薄弱,利益分配不公、服务水平低、缺乏乡村特色等问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应实施乡村旅游的专项规划,并予以政策性扶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实施培训、引导、示范三大工程,实施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系列项目,由各级政府推动和实现乡村旅游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