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娜娜  廉晓红  颜海清  毛瑞琼 《商》2014,(44):173-173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系下的最佳选择.现阶段由于我国制度不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在运作中包含了诸如财务风险、内幕交易风险、监管真空风险、连锁风险等多种风险,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防火墙,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的监管的防范。  相似文献   

2.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丽 《市场周刊》2004,(10):46-47
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金融业只有从分业过渡到混业经营才能够较快地适应全球化的竞争。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就是这种过渡进程中有效的制度安排。研究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经营优势和风险,提出加快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应对策,从而使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飞  郝国政 《商业研究》2004,(22):102-103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一些金融机构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实现业务范围的扩张。各种金融控股公司的涌现对我国分业监管框架构成挑战,其业务活动会对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风险主要是金融控股公司缺乏相关的法律制约及不正当的关联交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唐香宇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156-157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在转型时期的一种重要创新手段,也是我国现行金融分业体制下金融综合经营的主要载体。金融控股公司与一般的企业不同,金融控股公司,尤其是民营金融控股公司,均属于高风险经营的企业。如果让一些不合格的成员或素质过低的成员进入该领域,很可能使一国金融市场发生竞争无秩序、关联交易过度、违规操作频发等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准入"这一环节上分析我国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控股公司领域的风险,并由此探求对其准入风险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福军 《江苏商论》2004,(9):154-156
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发展实践表明,金融控股公司在规模经济、协同效应、资源共享及抵御单一业务产生的行业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面临当前我国金融业结构大调整、大重组的浪潮,通过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实现突破性发展是我们值得探索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冯祈善  黄海莉 《商业研究》2006,(10):143-145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及经济的全球化,面对国际金融集团涌入国内市场,加快整合我国金融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迫切,金融控股公司成为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度的现实选择。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准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必须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经验,确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的国际竞争需要 ,以控股公司形式出现的金融业混业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 ,但我国的金融监管并没有能相应地跟上其发展 ,作者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形式下的风险因素 ,阐述了加强监管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商业银行发展基金业务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看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更加明显。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我国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桥梁,能够适应金融服务融合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合适的制度安排。本对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实践情况及其风险进行了思考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风险及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坤 《商业研究》2004,(10):45-48
国际金融业已普遍采取混业经营的体制。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必然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在经营模式上也会逐渐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而现阶段比较好的选择是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而目前如何防范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是监管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金融业由分业向混业趋势的转变促进了金融控股公司的迅速发展。研究对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理论解释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在全面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的收益与风险的基础上,对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发展的预期轨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已成为世界金融业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中,研究如何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以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的缺陷,并试图提出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波  游晓霞 《商业研究》2005,(22):178-180
混业经营是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的主流。短期内,我国金融业必须坚持分业经营;长期内,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向混业经营模式过渡的最佳选择。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都可以实现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3.
李钊  王舒健 《商业研究》2006,(2):121-123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的格局下,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经营方式的主流。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是混业经营的一种有效模式,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应当是我国金融业逐步实现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韩云 《商》2014,(10):118-118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以及中国入世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使当前的金融控股公司日益成为了当下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在如此耀眼的光环背后下,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风险。本文将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分析,对其所将会面临的风险进行监管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万玲 《商场现代化》2007,(16):393-394
本文是在广泛收集近年来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由于金融控股公司能在短期内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因此,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以及国内金融分业经营带来的效率、竞争力低下问题,使得混业经营成为我国金融业长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金融控股公司为实施混业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形式。本文着眼于我国众多区域型金融机构,主要分析了区域型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及其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平平 《江苏商论》2003,(5):106-107
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将成为世界金融业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如何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其更具备竞争力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浅要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的缺陷,并试图探讨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改变的必然选择。“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与制约因素,基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视角,对加强和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本文研究提出:应加快立法,确立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地位;明确主监管职能,实施功能监管;运用并表监管等工具,加强集团监管;重视内部控制监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严格“防火墙”和客户利益保护制度;强化有效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复合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经营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鹏 《财经论丛》2008,52(1):51-58
金融控股公司是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一种有效组织模式。当前各种尚不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新的组成部分。利用随机边界生产模型比较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与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总要素生产力(TFP),并根据银行盈利能力的评价原则探讨其盈利能力差异的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总要素生产力的增长率小幅下降,其中,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TFP增长率呈上升趋势,而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TFP大多为负增长;金融控股公司背景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明显优于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银行。  相似文献   

20.
彭宗明 《商业时代》2004,(17):29-30
在现行分业体制下,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我国应根据国际经验和国内金融业发展情况,逐步探索出一条合适的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