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农村居民现实最低养老需求,对我国财政的养老补贴支付能力进行测算分析。以修正恩格尔系数为基础测度了农村居民最低养老保险水平,并依据农村恩格尔系数及物价指数的历史变动趋势,预测了2010-2020年农村最低养老动态水平;利用财政收入规模的自回归模型预测了2010-2020年的财政收入规模,结合普惠型养老金总额应为财政收入的5%国际经验,对基本养老金以及最低养老需求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进行了测算和评价。目前的基本养老金在短期内对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有重要作用,但长期来看还需要不断增加,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实现金融业与城镇化发展的良好互动,发挥金融业的资源配置作用,对加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关键性作用。目前我国二元特征的金融供给体系无法满足农村小额信贷用户的需求,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小微金融机构具有独特优势,能更好地满足农村金融"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应成为农村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翟书斌 《商业研究》2002,(17):155-157
我国农村市场以其巨大的潜力和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众多关注的焦点。农村市场需求不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拉动乏力,其根本症结在于农村城镇化滞后。农村市场在国内市场结构中举足轻重,通过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不仅是当前启动我国农村市场需要,而且也是实现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在中国现在是一个热词,我国现今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但是城镇化的进程过快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过快发展的城镇化显然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关于农村方面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基于农村角度,浅谈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农民的影响,进而引出对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5.
逆城镇化,是指城市人自主放弃定居城市的机会到农村买地购房,使得人口的流向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人口从城镇往农村的回流。逆城镇化现象,多发生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然而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却存在着类似逆城镇化的人口从城市前往农村的少数现象,于是便引进"中国式"逆城镇化这一说法。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式"逆城镇化"的深入分析,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来深刻了解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找出导致人口回流到农村的真正原因,分析主导力量和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的利弊,最终为我国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广提供思路和可行措施,从而达到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具体分析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1978-2009年的经验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 ranger因果检验,就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为解决我国有效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一个提高人口素质、协调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过程,是十八大部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会产生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开展所需要的多种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的农村,农村综合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对农村金融环境带来极大变化,金融环境和金融需求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需求、新要求。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作为支持"三农"建  相似文献   

8.
靳勇 《商业时代》2015,(8):48-49
我国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协调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也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陶红英 《现代商业》2013,(34):97-97
所谓"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域转变为城镇地域,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本文以丰南镇为例谈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启动农村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所以城镇化是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实现金融业与城镇化发展的良好互动,发挥金融业的资源配置作用,对加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关键性作用。目前我国二元特征的金融供给体系无法满足农村小额信贷用户的需求,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小微金融机构具有独特优势,能更好地满足农村金融“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应成为农村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上各国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现象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基于我国养老金会计研究现状,了解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的需求,总结养老金会计准则在应用中的经验,对养老金会计准则内容进行科学的归纳梳理,为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有益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加快城镇化建设对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以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城镇化对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支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本养老金合意替代率是指能使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发展的养老金替代率,是从需求方面来衡量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数量指标。基本养老金潜在替代率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所能提供的最大限度的养老金替代率,是从供给方面来衡量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数量指标。基本养老金实际替代率是在养老保险实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优化模型是三种养老金替代率对接。根据优化模型对三种养老金替代率做了测算,提出了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优化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5)
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县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正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发展县域经济实际上就等于发展了农村经济。而走出农村才能发展农村,减少农民才能够富裕农民,这就需要城镇化。县域经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市管县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县域经济是我国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缓解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城镇化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城镇化水平滞后已成为我国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观视角,分别从食品需求和非食品需求方面,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险适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建立动态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分布滞后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养老金给付水平进行了预测。进一步,基于通货膨胀因素,进行了动态调整。研究表明,在4.3%的通货膨胀率下,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养老金给付水平适度下限将由2016年的366元/月提高至2060年的2332元/月,适度上限将由2016年的627元/月提高至2060年的3996元/月。  相似文献   

16.
实施城镇化建设战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中共中央国国务院统筹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城镇化的背景及意义加以阐述,同时指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面临的主要限制性障碍,明确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影响,并对如何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给出合理有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城镇化是改革最大的红利已成为共识,而解决"三农"问题无疑是我国城镇化最主要的目标。先对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从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本养老金合意替代率是指能使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发展的养老金替代率,是从需求方面来衡量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数量指标.基本养老金潜在替代率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所能提供的最大限度的养老金替代率,是从供给方面来衡量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数量指标.基本养老金实际替代率是在养老保险实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优化模型是三种养老金替代率对接.根据优化模型对三种养老金替代率做了测算,提出了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优化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金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我国推广农村养老金保险制度要注意的原则及可应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加剧,公共养老金计划收支失衡的现象日益严重。在应对养老金替代率不断降低的问题上,延迟退休是否能够切实改善养老金替代率?本文通过从"新人"和"中人"两个视角构建养老金替代率测算模型,研究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替代率这一指标的影响。最终发现,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延迟退休实现,同时应提高做实比率和做实后养老金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