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国际仲裁概述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产生的争议一般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发生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应当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者通过第三者协调解决。如果经过协商和调解,不能达成和解,可以根据合同的仲裁条款,或  相似文献   

2.
合同争议行政调解是行政机关依法劝导双方当事人和解,解决合同争议的一种方式。合同争议的调解有多种方式,如人民法院的调解、仲裁机构的调解、行政机关的调解、中介机构的调解,民间组织的调解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合同监督管理部门主持合同争议调解,从性质上看属于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合同争议调解依不同的阶段,分为案内调解和案外调解。所谓案内调解,是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在审理、仲裁合同争议案件过程中进行的调解。在诉讼、仲裁之前由有关部门、组织进行的调解,称为案外调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主持的调解,属于案外调解。这里所说…  相似文献   

3.
《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办法》和《合同签证办法》已经公布,这对健全合同监管规章,全面推动合同监管工作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调解是解决合同争议的途径之一。不仅案内可以调解,案外也可以解。从案外调解来说,不仅民间组织可以进行况解,行政机关也可以组织调解。工自行政自理机关作为经济合同管理的主管用门,切果双方当事人愿意,当然可以组织台同争议行政调解。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三定”S案明用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解台同争议的职员。十几年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结合经济合同管理,调解了大丞经济合同纠纷,化…  相似文献   

4.
政策法规     
《光彩》2008,(2):4-5
热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发布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分总则、调解、仲裁、附则4章,共54条,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解决劳动争议以协商为主新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  相似文献   

5.
在合同争议行政调解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调解机关应当终止调解:(一)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调解的;(二)无正当的或者对方当事人可以谅解的理由不参加调解或者中途退出调解的;(三)申请调解后,当事人又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的;(四)申请调解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五)经多次调解,双方当事人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六)需延期调解,但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致使调解无法继续进行的;(七)调解结果涉及第三人利益而第三人不同意的。调解终止后,调解员应制作调解终结书。合同争议行政调解的终止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为规范合同争议调解工作,及时解决合同争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一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解合同争议,适用本办法的规定。第三条调解合同争议,实行双方自愿原则。第四条调解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公平合理。第五条除双方当事人要求外,调解不公开进行。第六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法人、个人合伙、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相互之间发生的以实现一定经济目的为内容的合同争议,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七条申请调解合…  相似文献   

7.
根据《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不能公正解决合同争议的调解员,应进行回避。调解虽然不是判决或裁决,但是当事人如果不信任调解员,就很难取得较好的调解效果,甚至影响调解的顺利进行。因此,调解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不能公正处理案件时,应退出对本案的调解,由其他调解员来主持调解。回避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调解员自行回避。即被指定的调解员如果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应当主动向调解机关提出请求回避。二是当事人申请与本案有关联的调解员回避。当事人有权向调解机关提出口头或书面申请,要求与本案有利害关…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在履行合同中很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合同中规定的各方的义务不能得到很好地履行.因此就导致了纠纷或争议的产生。解决这些争议的途径或方法一般有四种,即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协商,第三者介入予以调解、仲裁和诉讼。  相似文献   

9.
受理合同争议行政调解,是指接受当事人的申请,同意为其合同争议组织行政调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到合同争议当事人的调解申请后,应该指定人员,对当事人提交的合同争议调解申请和合同副本进行认真审查,并于五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需要征询被申请人是否同意调解意见的,自被申请人表态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对于符合受理合同争议行政调解条件的,应予受理,对于不符合受理合同争议行政调解条件的,也应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且应根据《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办法》的有关规定,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予受理通知书应采…  相似文献   

10.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双方当事人自愿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调解。双方自愿是合同争议行政调解的一项重要原则,收到合同争议行政调解申请后,对被申请人是否愿意调解不明确的,应及时征求被申请人的意见,征得被申请人同意后才能受理。如果被申请人不同意调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就不应受理。(二)提出合同争议行政调解的申请人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行政调解是解决合同争议的一种方式,选择用何种方式解决合同争议是当事人的权利。因此,本案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提出的合同争议行政调解申请,工…  相似文献   

11.
延期调解     
延期调解是指推迟或改变原定的调解日期再进行调解。对当事人一方没有参加调解或者中途退出调解的,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延期调解,《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办法》作出了规定:(一)要有正当的理由。如:没有收到调解通知;当事人确因健康原因或紧急事务需要处理,不能参加或中途退出调解;一方当事人因发生不可抗力的事件不能参加调解等等,这些都属于正当理由。当事人有正当理的,调解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延期调解。(二)对方当事人予以谅解。除了有正当理由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即有时一方当事人虽然缺少或者没有说明正当理由,但对方当事人给予谅解,希望调…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事实上,合同双方当事人行使合同解除权在经济活动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行为,关于如何行使合同解除权的争议更是合同法实务中非常常见的一类争议,特别是目前关于合同解除除斥期间的审查认定在法律实务和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差异,值得  相似文献   

13.
涉外商事合同的当事人在合同订立之时,就争议解决方式和管辖法律达成一致,可以避免纠纷出现后久拖不决,增加交易的可预见性。仲裁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相比诉讼为当事人间的争议解决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因为《纽约公约》,仲裁裁决相比法院判决更可能在外国法院执行。利用仲裁解决纠纷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选择本国还是外国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在跨国交易当事人间最难达成一致,选择第三国仲裁可能是公平的解决方案。如何选择仲裁规则和仲裁语言,则需要当事人综合考虑。选择合同的管辖法律,首先应确定是否有法律的强制性要求。在我国,只有具备"涉外因素"的合同方允许选择适用外国法。我国法律规定某些类型的合同必须适用中国法律。  相似文献   

14.
《大经贸》2008,(2):70-71
行政复议调解是发生行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复议机关的主持下,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思想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由此解决行政纠纷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修改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制度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从本质上讲是当事人之间就商标权这一无形财产在经济活动中达成的协议 ,是经济合同的一种 ,《民法通则》规定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订立应当本着合同当事人平等、互利、自愿、有偿的原则。商标权是一种民事权利 ,当事人就其达成的一致意见所产生的后果是民事法律关系后果 ,应当同其他经济合同一样 ,遵循一般经济合同普遍遵循的原则。如果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当事人就合同问题产生不同意见 ,可以就其纷争进行调解、申请合同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大…  相似文献   

16.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合同争议行政调解申请后,应尽快指定一至两名调解员进行调解。为方便当事人,对简单的合同争议案件,如事实比较清楚,情节比较简单,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金额不大的纠纷,可以派调解员就地调解。调解前,调解员应将调解时间、地点提前通知双方当事人,以便当事人作好准备。调解时,可先由双方当事人陈述主张和理由,调解员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劝导,调解员应了解双方当事人在哪些主要问题上存在分歧,调解应引导双方就争议的焦点达成谅解,对因误解引起的争议,应帮助消除误解;对因不懂法而提出的无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仲裁条款中约定“协商解决争议”的情况进行了归类,结合仲裁委员会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处理情况和当事人对此种约定的态度,并参照《仲裁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解决在仲裁条款中约定“协商解决争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工商行政管理》2011,(15):58-59
1.积极开展合同争议调解工作。我局指导区县分局组建了科所两级合同争议行政调解机构,完善了“科所上下联动、纠纷快速调解、矛盾及时化解”的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工作。近3年来,我局共调解合同争议3041件,解决争议金额4.46亿元,履行率100%。  相似文献   

19.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合同争议调解,应提供以下材料:(一)书面的合同争议调解申请书;(二)争议合同的副本及其组成部分;(三)与争议有关的证据材料;(四)同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的材料;(五)参加调解的法定代表人的证明书或者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以及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规定调解申请用书面形式,是考虑到这涉及诉讼时效的问题。申请合同争议调解是当事人主张权益的一种形式,是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如果合同当事人在临近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口头提出调解申请,没有采用书面形式,一旦调解不成,当事人再到法院提起诉讼,就可能会在诉讼时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合同双方发生争议的时候,通常通过三种途径即调解、仲裁及诉讼解决争端。仲裁作为介于调解与诉讼两之间的争端解决方式,既可以排除法律的强制性,又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仲裁裁决对双方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然而仲裁条款的效力只是限于与合同权利和义务有关的违约行为。对于超出违约行为的一方行为如欺诈行为,仲裁条款对双方的约束力决定了它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