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聚焦于当前数字化领域中研究主题趋同和创新不足的问题,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借助CiteSpace 可视化工具,对2010—2024 年SSCI 和CSSCI 数据库中国内外数字化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了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共被引文献分析以及突变率检测等多种科学计量方法,探索和比较了国内外数字化研究的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数字化研究无论在数量还是主题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尤其是自2020 年以来,相关学术论文数量更是呈现出急剧增加的态势。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国内外研究存在一定差异:国内研究更加侧重于数字技术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而国外研究则强调技术创新及其在行业应用中的拓展。未来研究可能关注的新兴技术包括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预示着这些技术将成为数字化研究的新兴热点。本研究揭示了数字化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深入理解全球数字化进程中的科技和政策互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以CNKI检索和遴选了317篇城市承载力文献为数据,借助CiteSpace分析研究现状、热点研究、聚类分析、热点演进以及研究内容。结果表明:城市承载力从2008年开始成为研究热点,但研究多以个人为主,核心作者规模小,研究机构多以高校为主,且机构间合作较少;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各类资源环境、土地、交通、公共安全方面承载力的实证研究和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分析;热点的演进从单因素承载力研究拓展为多因素的综合承载力研究;从综合评价拓展到影响因素、时空差异等问题的探究,研究方法也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8.
中国肉羊产业在全球具有显著地位。为明确当前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历程和研究前沿,以1994—2024年中国知网(CNKI)及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高质量文献为数据基础,利用CiteSpace对中国肉羊产业的发文量、作者、期刊与机构、关键词等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主要特征、研究热点及新兴趋势。结果表明:2014年后肉羊产业的研究逐渐兴起;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农业类高等院校,方向以畜牧与动物医学为主,学者之间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机制;文献研究聚焦发展对策、养殖规模与收益、产品质量与营养调控。未来中国肉羊产业的研究应继续提升研究热度、丰富研究方法、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双重驱动助力实现中国肉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旅游迅速发展,成为热门的学术研究领域。本文以"CNKI核心期刊及CSSCI"中以红色旅游或主要内容涉及红色旅游的论文为数据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旅游研究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基本形成了以湖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等为代表的研究高校;第二,研究可分为2013—2015年红色旅游发展质量提升阶段和2016—2019年红色旅游价值内涵提升阶段;第三,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目的地开发管理、红色旅游资源研究及红色旅游文化内核研究等方面。最后,从文旅融合、体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0.
智慧旅游是促进旅游市场加速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1—2022年收录的智慧旅游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基本统计、关键词聚类图谱、突现值指标等文献计量方法,对智慧旅游的研究热点、前沿及演化趋势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智慧旅游近年来已成为重要的热门研究领域,我国研究机构和学者在该领域表现突出;研究热点聚集在智慧旅游背景下的商业目标拟定和达成研究、大数据获取和应用研究、智慧旅游软硬件和系统研究;演化趋势表现出单一主题向多主题的扩散以及理论向实践应用的拓展;前沿趋势表现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旅游业智慧化运营、智慧旅游驱动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新兴数智科技对智慧旅游的赋能机制。最后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智慧养老为缓解养老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采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12—2022年的研究文献开展可视化图谱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智慧养老领域十年间发文量逐年增加,作者与机构以小团体聚集与自主研究形式为主,研究热点聚焦于“智慧养老”“养老服务”“养老模式”等。未来的研究应从加深纵向研究、关注个体需求、拓宽行业边界、健全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拓展,提升研究质量和水平,确保智慧养老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保险科技作为推动保险行业转型的核心力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保险科技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其研究演进、核心热点及未来方向。研究发现:该领域文献发文量在2019—2023年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并于 2023 年达到年度峰值;以辽宁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为代表的研究机构构成核心研究阵地,研究热点高度聚焦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应用”“保险产品创新”等前沿领域;当前研究网络尚未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合作格局,机构间与学者间的合作紧密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使用统计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以2000—2019年CSSCI数据库的609篇装备制造业文献作为对象,从年度、期刊、作者与机构概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研究分布特征,根据高共被引文献归纳提炼了装备制造业研究的理论基础,从研究范围、深度、层次3个方面归纳了装备制造业研究热点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来装备制造业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已形成稳定的期刊群,研究机构与作者多集中在具有军工背景与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的北方省市院校;理论基础为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网络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创新网络及其结构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影响,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关系等对装备制造业演化升级的影响,研究范围、深度、层次随实践发展呈现动态演化特征与趋势. 相似文献
14.
岩溶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岩溶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来源,借助CiteSpace软件并结合文献计量学绘制岩溶学图谱,评价2010—2019年岩溶学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近10年岩溶学研究涉及的领域主要有岩溶生态及石漠化、岩溶工程与地质灾害、岩溶水文地质学、岩溶油气资源和气候变化与古环境重建等方面;中国岩溶学研究成果丰富,但在国际上主导岩溶学领域研究以及与其他国家科技合作的能力仍需加强;岩溶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是目前岩溶学领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和研究热点,学者们构建了“水-土-植”的岩溶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研发了因地制宜可推广的生态产业模式。近10年岩溶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扩展,更加注重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特别是岩溶区水土流失治理问题更加关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中国石漠化研究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石漠化研究的文献发表、研究力量、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及知识图谱绘制.结果表明,国内石漠化研究年发文量大致经历了\"平稳-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大幅度下降-平稳波动\"五个阶段变化趋势;石漠化研究机构主要包括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贵州省,机构间跨区域合作较弱;国内石漠化研究具有区域特色,石漠化空间格局变化、驱动机制、生态治理、石漠化贫困等方向研究是石漠化研究的热点方向;生态恢复领域是未来石漠化研究需要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现状,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相关主题的文献进行知识结构和动态演化情况分析,运用Sati、Ucinet、Spss、CiteSpace等文献计量软件对国内学者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知识图谱分析,旨在揭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演化规律。运用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知识图谱可视化、关键词热点演化等多种文献计量方法,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热度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特别是2017年以来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等方面;从突变分析看,近期研究热点包括数字经济、绿色创新、金融发展等。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主题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呈多元化趋势,研究颗粒度不断细化,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性与实践需求性。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知识图谱分析,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全球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借助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工具,对WOS和CNKI数据库2000—2019年国内外产业集聚评价领域的文献,分别从年度发文量、核心作者与代表文献、关键词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述分析;其次对产业集聚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对象、研究层面进行梳理和综合述评,以进一步明晰当前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并确定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2002—2021年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中知识创新领域的1999篇文献作为数据样本,运用 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创新研究领域的国家和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和趋势的知识图谱。结果显示,知识创新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美国、中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在知识创新领域产出总量丰富。主要从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影响因素3个方面分析热点关键词,企业间多以合作形式进行知识创新。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加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