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东北开始振兴之路   2004年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第一年,在振兴元年,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经济开始提速,东北也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  相似文献   

2.
200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政策措施。到了今年,东北振兴的阶梯走到了第几级?“再有五年,东北就可以解决国有企业遗留的问题,再有十年,东北就能实现全面振兴。”8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文振富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3.
1.东北开始振兴之路2004年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第一年,在振兴元年,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经济开始提速,东北也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东北地区总人口1.06亿人,占全国的8.4%,土地面积7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8.3%。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一度成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至今仍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2/7、钢产量占全国1/8、造船产量占全国1/3、汽车产量占全国1/4,等等。东北三省主要经济总量指标目前约占全国的10%左右。此外,东北还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但东北…  相似文献   

4.
白雪梅  王博 《东北之窗》2014,(13):34-35
正2013年是中央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十周年。十年间,东北城市转型见成绩,装备制造业振兴见成效,东北三省一直领跑国内区域经济。然而东北振兴进入爬坡"啃硬骨头"的新十年阶段,社会各界一直盼望的"新政"却迟迟不见动静。当时间进入6月,却有好消息传来:国家发改委已开始研究新的振兴东北经济中长期措施。同时,国家发改委东北司制定的《近期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的十个方面政策举措(草案)》目前征求意见已经完毕,有望近期出台。  相似文献   

5.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3,(19):34-35
2013年,时逢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十周年,“东北”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迅速提升,投资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辽宁经济》2004,(3):1-1
2004年是全面落实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辽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地位十分重要。我们要把赶超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发展的目标。振兴经济,发展社会事业,需要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2023年7月1 7日,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召开“‘突围之路’——新时代东北振兴”专家座谈会,围绕制约东北振兴的问题,就探寻实现东北振兴发展的路径展开深入讨论,为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东北振兴的突破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下为辽宁省委财经办(改革办)原副主任李方喜的发言实录。  相似文献   

8.
正如同东北大旱急需一场透雨一样,就在东北经济从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区域经济到去年开始下滑,急需再发展动力之际,国务院8月19日印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就如同给东北送来一场"及时雨"。抢抓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国务院近日出台振兴东北战略举措:11项35条意见,紧密结合东北实际,  相似文献   

9.
中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占东北经济主要成分的国有企业经济如何振兴,是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否振兴的关键所在。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改革的核心在改制,改制的前提在引入战略投资,引资的目的在做大做强。东北的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到处碰壁,  相似文献   

1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眼全局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这不仅是振兴东北经济最重要的历史机遇,而且也是东北金融业发展的重大契机。如何依托东北振兴,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是摆在农业银行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2004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与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ADBI)、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和长春联合召开了两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际研讨会。会议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重视的若干问题形成如下意见,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冰  李娟 《北方经济》2011,(5):29-30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改革开放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为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国家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央和各有关方面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东北各省也纷纷开始了振兴计划,但政策效果并不突出。因此,迫切需要以新的理论和政策视角来研究振兴东北的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明确将内蒙古东部盟市纳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总体规划》中,该规划是国家制定的“十一五”时期四个区域性规划之一,具有突出的执行效力和统领经济建设全局的作用,是我区东部盟市有效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4.
黄炎  王涛 《北方经济》2008,(6):52-53
自2004年开始,我国以东北三省为试点实行了增量抵扣的增值税转型政策,本文通过对东北增值税转型试点的情况、经济效应和应注意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得出了这一政策对经济的增长和东北工业的振兴的作用,并给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同东北大旱急需一场透雨一样,就在东北经济从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区域经济到去年开始下滑,急需再发展动力之际,国务院8月19日印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就如同给东北送来一场“及时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启动实施。随后,东北地区各省市振兴规划相继出台。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东北三省,踌躇满志,开始了一次新的跨越。此后的10年,吉林、辽宁、黑龙江和2006年被纳入的内蒙古东部五盟市(即蒙东地区)共同打造东北经济圈,顺势而为,促进区域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永 《辽宁经济》2005,(2):26-2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成为国家目前的重要战略之一。就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来说,不仅仅是工业的振兴和经济的振兴,更是一个政治、经济、社会综合发展与环境、资源协调一致的过程。这里的社会发展,我们主要指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历史的原因,受计划经济影响大,传统的公共事业发展落后,亟需新的发展,以适应整体发展的均衡与协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给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振兴和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温家宝总理关于“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的指示给东北指出了奋斗的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必将给东北经济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力资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晓冬 《辽宁经济》2004,(10):86-86
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人力资源的有效重组问题是关系到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环,由于历史、文化、地域、体制、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从战略意义上谈人才与振兴东北的关系,笔者想起了松下幸之助的一句名言——“本企业主要生产人才,兼营电器。”同样,振兴东北首先是振兴东北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孔文  李秋影 《辽宁经济》2004,(11):18-1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创新。即要以理论创新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东北老工业基地时的讲话很清楚地传达了一个信息:振兴东北主要靠东北自身的“体制与机制创新”,东北要发展,就要进行制度的创新,实现新的起飞。调动一切经济因素,东北的经济就会从一马当先变成万马奔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