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玲 《经济师》2011,(12):79-80
科学发展观内涵要求的核心内容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基于我国农地利用的现状,解决我国农地利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应从制度上、法律上对农业予以支持,促进农地利用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粮食主产区农地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农地利用强度、农地利用制度、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等多角度来分析粮食主产区的农地利用状况,简述了我国现行粮食主产区的农地利用现状和粮食产量现状,并据此提出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农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如农地利用效率低、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制约、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地边缘化、农业用途的管制存在缺陷、农地利用的制度和法律还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解决方法,如选择高效率的农地利用模式,改善城镇化建设导致的农地利用强度,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农产品价格杠杆作用,加强农地利用制度和法律建设,增强农业种植的科学技术以促进土地可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3.
健全合理的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不断地对农地制度进行革新探索,寻找最合适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农地制度的现状,并着重对如何进行农地制度创新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改革阶段性和飞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改革具有阶段性和飞跃性的历史特点。中国农村改革阶段性的原因,在于农产品价格、农地占用、对农业的掠夺经营及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在新的发展时期,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必将迎来中国农村发展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分析了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困境现状,主要体现为农民农业收入增长受阻、农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农村环境恶化。利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和发展经济学人口转移理论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农村人多地少和收入消费异地化导致的结果。走出困境的关键是推动农地流转、人口城镇化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其中最关键的途径是推动农地流转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文章设计了推动农地流转的方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丽丽 《经济师》2009,(12):34-36
农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地使用权制度改革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此,新一轮发展将通过农村劳动力要素大量转移和土地要素积极流转,赋予农民完整、公平、自由、合法的农地使用权利。企业化农村合作农场模式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适应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稳定和完善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稳妥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极大。稳妥推进农地流转,是构建新型土地生产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流转效果,一些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并由于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低,农地流转的可操作性差,风险较大。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完善流转配套政策和制度,有利于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措施,规范管理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但是,近年来,农村的收费问题日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深入探讨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本文对农村税费制度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建设日渐集中到村镇建设的微观层面,同时耕地大量减少,土地制度及农地制度成为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对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进行了相关综述的梳理,界定了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的内涵与外延,对土地制度和农地制度的相关研究领域、范围以及主要关注的问题。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高度影响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土地制度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农村土地制度,即农地制度。中国理论界关于农地制度的主体性构建研究主要集中于农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使用权流转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文丽 《经济师》2008,(9):43-44
“家庭承包制”作为一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经济主体的内在要求,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借助于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以改进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农村市场取向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要求,也是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绩效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农地制度对农业及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农地制度由封建大地主土地私有制,到农民小土地私有制,再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制度多次变迁但有两次是质的变化。农地制度每次变迁内涵与绩效不同,最直接反映在农业发展速度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相似文献   

12.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有利于形成依靠科学技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在莆田市实施情况,就当前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一番分析和探讨,既充分肯定莆田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良好基础,又对莆田市科技特派员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特派员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的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项制度、政策都在都在调整和改革.而产权结构作为内生变量对经济绩效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农地产权结构是农地产权在不同主体间的安排以及产权内部各项权利构成的总体反映.本文总结了关于农地产权结构某些方面的相关观点和内容,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整理了中国农地产权结构的变化,分别阐述其与农业绩效、经济增长等方面的联系.以探求提高农地利用效率、有效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地权改革途径,对未来中国农地产权结构的完善以及如何促进中国农业经济腾飞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经营制度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这不仅阻碍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且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我国农业经营制度不完善的根源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是集体所有权的模糊性和农户土地产权的残缺性。从总体上来说,完善农业经营制度的关键在于进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基本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以土地股份制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建立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推进农村投融资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制度创新等对策,以求形成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基本制度供给,促进农业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制度供给、农业科技和农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朝贵 《经济师》2006,(3):186-187
制度变迁抑或技术创新一直是经济理论界关于经济增长理论争论的热点。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则坚持内生的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事实上,制度和技术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都发挥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制度供给不足和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滞后的双重制约局面,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成为当前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农民农业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多种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农村投资水平、农地利用效率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农村投资水平、农地综合效率、农地纯技术效率、农地规模效率与农民农业收入存在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其中,农地综合效率的贡献度远高于农村投资水平,农地规模效率的贡献度高于农地纯技术效率;短期内,农村投资水平对收入的调整为正向,农地纯技术效率对收入的调整先负后正,农地规模效率对收入的调整先正后负。长期来看,加大农村投资力度,提高农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有利于促进农业收入增长,但关键是要提高农地规模效率。短期内,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同样有利于农业收入增长,而提高农地纯技术效率则使农业收入增长先降后升,在规模报酬递减范围内的农地规模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8.
代耕代营:农地经营制度创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亮 《经济问题》1994,(12):12-15
代耕代营:农地经营制度创新探索周小亮一、问题的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生产队经营方式,给中国农村经济注入了空前未有的活力,使农村经济出现了超常规发展。但近几年来,农村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台湾地区农地政策与城乡共同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还权于农民、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的第一阶段,"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第二阶段,以及在农地使用权流转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三阶段。台湾地区通过推行农地流转来实现农地规模化、集约化运作,为实现台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而这也正是一般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必然经历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努力探寻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台湾地区农地制度变革对于我国大陆农地制度改革与完善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依法鼓励农户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处于探索阶段,农地产权残缺、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约束.农地的合理、有序、健康发展有赖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农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