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未来农民工总量还会快速增加。因此,农民工就业已不仅仅是人口和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指出,"十二五"期间,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依然庞大,农民工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对于农民工就业问题,十八大报告给出方向: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伴随着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相适应,劳动力也有一个产业间转移的过程。考察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行工业化国家农村劳动力以梯度转移模式为主。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呈现出跳跃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基于这一趋势和我国国情,加速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3.
崔少鹏 《价值工程》2014,(14):229-230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其根源在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进城务工行为日趋显著。在此背景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日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我国面临着城市失业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现象并存的局面,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最迫切问题.基于发展中国家情况出发的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不一定完全适合我国,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我国应城乡统筹,多途径、多层次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统筹城乡就业.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很多新的特点,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的过程是农村居民减少、城市居民增加的过程。随着各地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的问题表现得相当突出:一批得不到完善就业、社会保障的失地农民,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批既向往城市生活又滞留于农村的农民,也有可能成为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障碍。以苏州市为例,该市至2004年底约有3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占该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量的5-6倍,其中由于征地建设造成的绝对剩余劳动力有21.54万人,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同时,因生产工具改进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14.1万人,这部分人员实际上仍处于农业生产之中,是一种潜在的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人口减少以及外来劳动力的渗透,这部分劳动力将成为显性的失业者。同时由于征地建设造成的绝对剩余劳动力有21.54万人,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  相似文献   

7.
基于统筹城乡就业机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教育程度低、分布不均衡,面临的就业问题异常严峻;要突破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必须通过加快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机制,才能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传统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大缩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推拉效应愈加明显,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本文通过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就业矛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措施,缓解这个问题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解决城市就业矛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韩福元 《基建优化》1998,19(1):15-16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可加速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山东是一个人口多的农业大省,农村中有3600多万劳动力,其中直接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占70%,剩余劳动力约有1200万人。剩余劳动力向何处转移,是当今各级政府面临和必须考虑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影响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将影响到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民工潮"的出现也再所难免。多年来,在正确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小城镇建设方面,山东已有成功的经验和范例。…  相似文献   

10.
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忠恕 《经济界》2002,(3):53-54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与城市失业、待业相对应的是,农村也积淀了十分庞大的农业剩余人口。据初步统计,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5亿人,三分之一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并且,在十五计划期间,由于农用耕地的减少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年还要产生约600万个剩余劳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改革开放的1978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3亿人,平均每年转移591万人。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又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更高速…  相似文献   

11.
石凯 《中国就业》2009,(9):56-57
阆中,既是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农业大市,又是城镇国营集体企业改制最彻底、下岗失业人员集中的工业弱市。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劳务输出近20万人,城镇下岗工人近5万人。自遭受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风暴严重冲击以来,阆中市失业返乡农民工呈激增态势,就业转失人员居高不下,加上大中专毕业新增劳动群体和就业困难群体,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移的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结果。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本文主要对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进行砑究,其选题具有时代性和重要应用价值。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开发,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还有利于河北省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对于河北省的城市建设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收入均衡、调整大三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途径.本文在对我国城市劳动力供需状况的分析基础上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势必会给已经很困难的城市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徐道斌 《中国就业》2011,(10):26-27
在福建省浦城县劳动服务中心的公布栏上,有这样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截至2011年6月,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8万人,占全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50%。而在5年前的2006年,能在本县就业的只有1.5万人,仅占所有劳动力转移人数的13.5%。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1.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  相似文献   

16.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与“民工荒”的成因 从1984年开始,我国农村务工人员大批向城市转移,并迅速由一种阵发性现象演绎成周期性的长久不衰的“民工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过两个高潮:1984~1988年,农村劳动力每年转移1100万人,年均增长23%;1992-1996年每年转移超过800万人,增速在8%左右。正是这两次高潮奠定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行业分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本质是就业问题,尤其是到非农领域就业。因此,统筹城乡就业,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8.
首先阐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特点,并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转移组织化程度以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制造业的跨国转移,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制造业大国。但我国目前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状况令人堪忧。有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不仅吸收了接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也有将近一半流入了制造业。制造业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高级蓝领”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德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高级蓝领”培养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在其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不可能像中小国家那样通过短短二三十年就将滞留在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知识密集型工业的今天,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更加显得困难.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大约为5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3.3亿人.而根据现有资源情况,农业内部仅能容纳1.4亿人,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达1.9亿人,加上农村每年新净增劳动力,到2020年总共有2亿多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任务之艰巨,让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是什么因素在在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