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建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入世又标志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历史阶段。从战略角度看,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最终建立,关系到外贸、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相互协调发展,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然而,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及其体系,评价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就会失去其严肃性,甚至会因评价的随意性而陷入庸俗化。创建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和科学体系,不仅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增长,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现状、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构建以及一些政策建议四个方面,分析和研究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正在形成。但由于研究中重实证而轻规范,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且理论提升不够,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应进一步强化一般理论的研究,并使之系统化。此外,可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和要素对外贸易指标体系的设计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着重探讨了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为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资源、环境与贸易的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正确评价一国或一个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国30个省份2010-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2轮筛选,运用AHP-DEA模型对我国各个省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依然较强,对外贸易发展形势有望继续繁荣;中部地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需要对贸易结构或贸易形式进行改进;西部地区的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差,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是高新技术发展水平和出口"三废"的排放量大小;全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北京、黑龙江和上海,最后三名是河南、新疆和吉林,其中西藏排名第19位。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研究贸易与环境的最佳协调。环境问题刚开始被认为是一国的国内问题,但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日益扩大的非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逐渐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关心环境的质量,增加了人们对洁净环境的偏好。环境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义乌市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外贸总量规模和结构、外贸企业经济效益、外贸带动本地区经济增长能力和环境保护与资源有效利用四个方面对义乌市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提高义乌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都是以粗放式发展道路为主:出口产品高耗能且附加值低,而某些进口资源则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粗放式发展道路与循环经济产生了诸多矛盾,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紧迫而有效的路径。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国传统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的种种矛盾以及所面临的外贸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环境资源约束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世界银行的产业污染排放系统对我国制造业产出、出口和进口的污染含量进行了估算,使用世界银行提出的真实国内储蓄方法对我国自然资源的损失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也呈上升态势。因此,有效地利用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处于比较劣势的状态,总体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增强贸易实力,促进服务贸易与环境资源及社会的协调发展,使我国尽快处于世界服务贸易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协调贸易与发展的温尼伯原则促进WTO将环境措施融入了多边贸易体系之中。2001年WTO多哈部长级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就贸易与环境议题进行谈判,力图实现贸易、环境与发展“三赢”的局面。我国作为WTO成员国,必须实施贸易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外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WTO多边贸易协议,支持环境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倡集约化经营战略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技术型产品,替代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内部化环境成本,促进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发展;实施绿色产品战略,推行环境标志认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以实现贸易和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传统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实现外贸的持续发展是江苏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的内在要求,江苏外贸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于对外资过于依赖、低价策略难以为继、核心技术和自主出口品牌缺失等方面。从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鼓励内资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培育外贸的竞争优势、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考查,江苏需要积极培育外贸竞争优势,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外贸持续增长长效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嘉兴地区外贸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文章利用实证数据分析验证了嘉兴贸易与环境污染物排放之间是否存在KEC曲线,并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等方面来描述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嘉兴主要出口行业的进出口含污量来调查对外贸易对嘉兴环境成本的转移问题;最后提出了环境成本内部化是有效推进嘉兴地区外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产品贸易要获得长足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针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完善我国的农业标准化、实行绿色营销策略、调整农业环境政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各个中心城市一直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路者”。分析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自身的发展和带动周边地区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16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分析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