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一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被捕。原因既新鲜,也不新鲜:在电影院里偷拍电影首映。媒体报道称,他可能是第一位因违反知识产权法而被捕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2.
关注中非发展的人会发现.在4月份胡锦涛主席和6月份温家宝总理出访非洲期间.一位黑肤色高个子说着一口流利汉语的非洲人.曾两次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做有关非洲的节目。这位中文名字叫阿登姆的非洲人,在中非问题上之所以被媒体所关注,是因为他为许多渴望与非洲企业建立合作并有意进入非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架起了一座桥梁——和他的中国合作人丁锐合资成立了“阿非可塞(北京)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当记者拨通他的办公室电话时.他的员工告诉记者:“我们也好几天没见到董事长了.他被聘用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帮忙去了……”显然.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他更忙了。  相似文献   

3.
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的增加,中方人员在当地的安全问题也非常的突出,经常听到中方人员遭到绑架或者是杀害的事件发生,中资企业应该注意什么?这是中国在非洲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小到个人的策略和战略的问题,在坦桑尼亚或者赞比亚这些非洲国家,在我们70年代的时候,是耳熟能详的,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时代中国和非洲人民是亚非拉人民大团队,是处于意识形态的一种战斗友谊,结合在一起,所以当时非洲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非常之好,  相似文献   

4.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06,(22):108-111
他们几乎成了某个国家在中国的商务代理,同时也是中国商业进入某国市场的一个桥梁在商界,有这样一群人存在,他们几乎成了某个国家在中国的商务代理,同时也是中国商业进入某国市场的一个桥梁。他们的身份是非官方的,我们姑且称他们为“民间商务大使”。作为在“喀麦隆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喀麦隆非洲第一银行北京代表处负责人梁艳的办公室成了非洲商人来北京的一个“接头点”,喀麦隆原外交部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验     
许知远 《东方企业家》2008,(10):127-127
“非洲的加纳——非洲和中国人民是兄弟。”一位上海的出租车司机脱口而出。这一反应让他的乘客深感意外,Kwaku Atuahene-Gima出生在西非的加纳,如今是中欧商学院的一名教授。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进出口银行的统计,在非洲投资的800多家中国企业中,100多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剩下的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日前透露,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正在制定促进对非洲投资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让私营部门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中国在非洲,今天的目的不仅限于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兄弟情谊,经贸关系也不仅仅限于能源合作。在政府层面之外,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和民间企业,正上演一幕幕版本各异但主旨类似的“非洲淘金记”。 专家预测,未来5到8年中国企业将掀起一个进入非洲市场的高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商贩在非洲急于赚钱而不树立诚信是一种短视行为。  相似文献   

8.
加纳是非洲第二大黄金生产国。香港《南华早报》称,自2005年以来,有5万中国人到加纳淘金。这些人大多数来自中国的贫困地区,在国内没有赚钱的门路,只有冒险闯非洲,到非洲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加纳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禁止小规模开采金矿,但中国人通过贿赂地方官员,便可畅通无阻地从事小规模的非法采金。正如《卫报》所称,中国人做了坏事被当地人扭送到警察局后,就贿赂警察,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26):241-243
据广州警方在2016年6月25日发布的数据统计,广州全市共有在住外国人七万七千人,其中包括约一万一千实际在穗的非洲人员。有一些本地人看到非洲人就联想到贫穷、罪恶、欺诈和无家可归等概念,但事实上,在穗的非洲人当中不乏高学历者,他们在广州主要从事商业活动,同时也用踊跃于其它多种行业,和本地人一起从经济、文化上追求着"中国梦",是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尽管有文化隔阂,非洲人也能够与广州本地人和平相处。本论文旨在分析非洲人在广州的生活、事业、教育,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非洲人与广州本地人如何和谐铸造一座"巧克力城",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郭健 《英才》2006,(6):54-55
有这么一个故事。 非洲那边的政府办事效率低,即使办的是工作签证,三个月到期后的续签拖很久也办不下来,有时中国员工只能被迫打黑工。  相似文献   

11.
《审计与理财》2002,(2):43-44
中国成为WTO成员之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目前的形势。80年代初期,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平均主义的社会,其收入不平等程度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90年代中期,尽管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仍然低于大多数拉美国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但是,社会满意水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在坦桑尼亚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坐车行进时,旁边一条崭新的沥青路映入眼帘,一名中国工程师和12个当地工人坐在路边休息。”美国《赫芬顿邮报》一名撰稿人描述了他在非洲看到的一幕。
  尽管今天中资企业已是非洲最有实力的承建商,经年累月,“中国路”的说法已经在东非传开,但实际上,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在非洲打拼的历史并不长。比起印度人19世纪就随英国人进入非洲修建铁路,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资企业才开始进入非洲。2011年,非洲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非洲的文化传播,至今在非洲大部分地区,是个短板。就如文中中国驻乍得大使杨广玉所说:中国与非洲现在到了需要加强文化、人文交流,加强相互理解的时候了口曾在非洲留学的我对此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14.
工作在中国     
出门在外的留学生不容易,远渡重洋来中国的老外们也不容易,先不说环境上的不适应,单是那些条框和手续也够人一受。  相似文献   

15.
在非洲开餐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洲国家,尤其是在那些被联合国视为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里,餐馆业并非白纸一张。那儿的餐馆生意其实相当兴隆。几乎每个非洲穷每年都能接受到来自国际机构或其他国家的大量的经济援助和赠款,那里既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人,更有喜欢灯红酒绿的当地权贵,各国外交官,援非人员,外商和游客。在穷国的都市里不乏高消费群体,也不乏美国快餐,法国餐馆,阿拉伯餐馆,中餐馆当然是鹤立鸡群。近年来,我国一些私人业主不远远千山万水,前往非洲开办餐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赚了钱,有的还发了大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非洲有着传统的友谊,中国向非洲提供了大量援助,双方经贸往来也迅速发展。中非关系蓬勃发展,日益密切,互利互惠。然而一些西方国家对中非关系说三道四,称中国对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这一伪命题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7.
车宁 《中外物流》2008,(3):10-13
他非常年轻,看起来一点也不象个40多岁的中年人,潇洒文雅,从他的身上一点也感觉不到本刊记者在采访很多物流企业老板时所所熟悉的痕迹,可以说给了本刊记者一份非常新鲜的感觉,或许这份感觉的确应该属于他,因为他带给中国冷链物流的事业也是一份充满新鲜感觉的崭新开始。他就是松冷冷链物流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孙立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家》2011,(24):56+11-56
佛得角,非洲大陆的最西点,人口不过50万,这个在非洲地图上也不容易发现的小国,最大的超市,最好的学校都是中国人建造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在中国市场上日本企业可说是出尽了风头,如果是好事倒还值得一提,可偏偏是这些企业只拿自己当干粮,不把消费者当回事,结果在市场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也许是这些企业习惯了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可怎么也不该把墨汁往自己的品牌上倒。还记得东芝一事?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一度曾将笔尖、镜头、话筒都对准东芝公司,原因是东芝笔记本电脑的质量问题,对于质量缺陷暂且不说是否是东芝故意而为之的欺诈行为,但东芝的发言人总不至于不聪明的告诉媒体,他只赔美国人不赔中国人,总不应该把美国法律和中国法律作比较吧。比也行,怎不先请教一下中国的法律专家,在赔偿消费者损失方面、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美国法律和中国法律究竟有多大差别。  相似文献   

20.
关雪菁 《中国企业家》2011,(24):140-141
自2006年起,来自加纳的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副教授、非洲研究课程统筹主任博艾敦(Adams Bodomo)开始研究在中国的非洲人和非洲社区。据他调研,目前大概有超过100万中国人居住在非洲,而非洲人在中国只有约25万人,其中仅在广州就有10万人,其他非洲人散落在义乌、上海、北京、香港、澳门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