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后改革时代的基本特征及影响(一)在改革的指导思想层面。后改革时代更加体现科学性、前瞻性。曾经的改革观.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观。经过改革的不断深化.下一步的改革需要有更科学、更长远的指导思想。早在2007年.就有学者提出了“科学改革观”的概念.认为应该从改革的“必然王国”飞跃到改革的“自由王国”。而科学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2.
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少数群众对改革政策的理解有片面性,甚至有偏差,如果不及时纠正,势必影响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准确理解税费改革政策,关键要把握好八个“不等式”:一、“减负”不等于“减税”。农民原有负担由“税”和“费”两部分组成,加重农民负担的根子不在于“税”,而在于“费”。由于“费”的恶性膨胀,导致农民不堪重负。税费改革就是要通过取消“费”、调整“税”、规范征管,从而实现“整体减负”。改革后,具体到一乡(镇)、一村、一组、一户,“费”取消了,整体负担减轻了…  相似文献   

3.
财政管理体制正以“公共财政”为中心进行改革。目前这项改革的主要方面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工资统一发放改革”、“政府集中招标采购改革”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等。笔者就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产物——会计核算中心建立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提出改革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压倒一切的最艰巨的任务。”他又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对体制的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  相似文献   

5.
安徽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总书记“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砥砺奋进、锐意进取,探索出了一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助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安徽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以来,兰州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见本期林新康文)。1987年8月25日,本刊编辑部与兰州市体改办联合组织了兰州市经济体制改革“热点”座谈会。与会同志反思去年以来兰州市改革实践,分析当前改革形势,深切体会到:要使改革深化,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就必须把握住改革的“热点”、“难点”,积极地探索新体制的“生长点”。应当说明,上述“三点”在实践中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有许多“热点”同时是“难  相似文献   

7.
当改革走到“深水区”,意味着不能再对困扰中国百年的“转型”大命题含糊其辞。有识精英间的共识凝聚和思想文化上的民智觉醒,方可弥合与再续上个世纪以来被“救亡”压倒的“启蒙”,使改革真正具备广泛基础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上有三次重要的农村赋税改革:“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文章分别介绍这三次赋税改革的背景和内容,着重分析它们的历史意义和留给后世的教训,最后总结其对我国“后税费时代”巩固改革成果具有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林权制度改革是继83年林业“三定”政策的又一重大改革,是对林业“三定”政策的补充和完善,按照“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原则,怎样体现“主、权、责、利”呢?林权制度改革后的资源培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林权制度改革后的资源培育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要求,加强对林农由土地管理生产者向林业生产管理者过渡的培训力度,使农民“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努力拓宽森林面积,维护生态平衡,科学促进林农增收,努力构建和谐林业。  相似文献   

10.
赵翠萍 《企业经济》2006,(5):137-13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不变的方向,“叫停”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观点是错误的;“国退民进”违反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是对国有经济市场属性的否定;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旨在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缺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会计改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缺失现象入手,提出形成缺失现象的本质原因主要有“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硬伤”、资金管理监控存在“漏洞”、会计人员法律地位存在“缺位”和会计责任“迷失”、会计理财的“艺术化”和会计改革的“非草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我们确定的“改革年”,也可以说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与职能转换。到现在为止,一年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改革的进展似乎并不很理想。这是为什么?对当前实际的分析,我认为有以下两个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3.
王东 《西部财会》2005,(3):17-18
我国历史上“苛费猛于虎”、农民不堪重负的严重现象,曾引起一些帝王及官员的不安和关注,政府曾多次实行税费制度改革,其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三次改革是唐朝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这些改革措施,虽然在当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赋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都没有走出“农民税赋重——改革税制——农民税赋加重——再改革税制”的怪圈,清代思想家黄羲之称为“积累莫返”之害,后人概括为“黄宗羲定律”。  相似文献   

14.
实话实说     
警惕农民负担这样反弹税费改革实施后,有三种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形式,值得警惕。服务收费“增项”。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相应“瘦身”,个别部门改为服务性机构,安置分流人员。“有庙就要香火供”,这样就带来新的问题:有的干部本身并无一技之长,哪能提供什么服务,可为了养活自己,不惜借服务之“名”,行收费之“实”;有的少服务多收费,如畜牧、农技等部门虽然提供了一些服务,但究竟该如何收费,物价部门没有统一标准,难免出现服务少、收费多的情况。一事一议“掺水”。税费改革后,有了“一事一议”兴办公益事业的政策,在个别管理制度不健全的…  相似文献   

15.
误区之一:“代替论” 主要有二: 其一,“以改代管” 所谓以改代管,就是用改革代替管理,认为改革搞好了,管理就自然而然上去了,满足于“轰轰烈烈”搞改革,而忽视了扎扎实实抓管理。这是许多企业管理滑坡,在市场经济中缺乏适应能力,浪费大,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首次把股份制作为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形式,但每当关键时刻,总有一些人头脑发热,喜欢“刮风”,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避免股份制改革闯人新误区。两头“真空’“神仙过海”股份制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不少未上市的企业出现了两头“真空”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从2010年开始,重庆拉开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序幕,刨立了“政府保障+市场配置”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形成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调控思路,成为新时期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8.
“营改增”的实施是我国税制改革随着经济改革的需要而出台的政策,对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适当减低企业税负、优化经济结构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改革的同时,也势必会对试点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结合“营改增”的背景与现实意义,具体分析了“营改增”对试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以及有针对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0月27日,在“双百行动”试点两年多后,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广州召开了现场推进会。5户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发言。几年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举办了科技型、工业类、外向型“双百企业”三次现场交流会,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改革氛围。其中,共计有26家优秀企业被选中发言,在446家“双百企业”中脱颖而出。这些卓越企业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启迪了国企的改革,让改革成为动力、用改革激发活力。为此,航空工业资本运营部、发展中心经济管理研究所相关人员将这些优秀的经验、做法撰写成文,并对照集团现状启迪思考,《国企》杂志特此刊发,希望能给各地国企改革带来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中,预算改革首当其冲,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是财政制度公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与核心内容,而“细化部门预算”是其他各项改革的基础。先有预算改革,继而是国库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采购改革。只有各个部门和财政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财政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调才能搞好财政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