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都属于诈骗型犯罪,从理论上来讲二者是有所区分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二者的明确区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以合同进行诈骗的普通犯罪极易与合同诈骗罪相混淆,该文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争议以及真实案例,从刑法相关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司法实践情况,对诈骗罪以及合同诈骗罪的区别,尤其是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定义加以分析,从...  相似文献   

2.
合同诈骗罪是我国修订后的《刑法》第224条专谈的一项罪名,本文主要论述了合同诈骗罪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合同诈骗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党颖 《商场现代化》2008,(8):286-286
合同诈骗罪是从普遍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诈骗罪,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行为手段方面,即行为人利用合同这一合法形式,骗取他人财物,并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4.
武洋 《中国市场》2010,(9):74-74
合同诈骗罪的成立以构成普通诈骗罪为前提,当行为人的诈骗行为的数额没有达到各特殊诈骗罪的要求,而达到了普通诈骗罪的要求,应当认定为普通诈骗罪。  相似文献   

5.
王佳 《现代商业》2011,(34):74-75
2011年11月,知名作曲家苏越因诈骗罪被北京市二中院一审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对此,文化界名人马未都最先开炮。"一个艺术家最好离商业远远的,商场比战场还残酷。"2011年11月,知名作曲家苏越因诈骗罪被北京市二中院一审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对此,文化界名人马未都最先开炮。  相似文献   

6.
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基本一致,其区别仅仅是诈骗财物的数额大小不同。诈骗“数额较大”的为合同诈骗罪。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程度的为合同欺诈行为。合同诈骗罪应按照《刑法》处罚,合同欺诈行为应给予行政处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对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应…  相似文献   

7.
党颖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3):238-239
合同诈骗罪的实质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设定骗局无偿攫取他人财物。非法占有目的与诈骗手段相比较,因为没有明确、具体的立法判定标准,所以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准确判定成为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难点。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刑事推定规则,综合分析行为人特定的诈骗手段、方法等客观因素,推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性,对合同诈骗罪的成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党颖 《中国商办工业》2008,20(3):238-239
合同诈骗罪的实质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设定骗局无偿攫取他人财物。非法占有目的与诈骗手段相比较,因为没有明确、具体的立法判定标准,所以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准确判定成为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难点。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刑事推定规则,综合分析行为人特定的诈骗手段、方法等客观因素,推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性,对合同诈骗罪的成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得发展,经济犯罪也越来越多,并且呈现越来越复杂的趋势。我国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诈骗罪也存在诸多难点。本文通过对界定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的界限以及防范合同诈骗的方法等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本罪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社会中民事主体之问大量地以合同形式发生交往,在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已变得非常频繁和平常.而合同纠纷叉往往与欺诈乃至诈骗行为相伴发生.如何区分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甑别进行了分析,以图对界定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司法实践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刑法中可以分为法定型和非法定刑目的犯、占有型和占用型目的犯。合同诈骗罪属于法定型目的犯、占有型目的犯。刑法和司法解释对取得型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规定,为实务中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变得错综复杂性,导致了在经济犯罪中很难准确地对犯罪定性。例如票据诈骗罪,尽管刑法对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因而,它仍然与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或贷款诈骗罪等存在法条竞合的状态,对此我们只能运用法条竞合的理论,才能处理这几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徐生成 《商》2013,(9):151-151
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规定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单位犯此罪的,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按照“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大量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的出现,使单位犯罪的情况不断增加,这样一来,贷款诈骗罪将单位犯罪排除在外,显然是越来越滞后于社会生活的发展。遗憾的是,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并没有将贷款诈骗罪加入单位犯罪。本文仅就“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作浅显探析。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08,(1):34-35
No.1周益明(原明伦集团董事长) 2007年4月初,四川省高级法院作出了终审裁定,以合同诈骗罪判处原明伦集团董事长周益明无期徒刑,周益明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个以“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上市公司高管。“在走上‘资本运作’这条路之前,我曾经每天都很快乐。但是,资本运作却让我走进了怪圈。”周益明这样总结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前提。当下,合同诈骗罪已成为危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恶性肿瘤",不及时切除将会进一步侵犯我国公民的公私财产所有权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市场秩序规范,而当下利用签订合同诈骗钱财的案例已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难点。因此,对企业经营中合同诈骗罪认定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合同诈骗罪的含义及构成要件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其构成要件是:1.主体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包括法人、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公民个人。2.主观方面是故意的,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3.侵犯的客体是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权和市场管理秩序。4.客观方面实施了利用合同进行的诈骗行为。其表现形式为: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它虚假的产权证明担保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玲玲 《浙商》2011,(18):46-49
竺学见先是被以合同诈骗罪提起公诉,但随后被否;最后的定性为非法转让土地。“整个感觉是,一个罪名定不下来,就加以另外的罪名。”  相似文献   

18.
案件一:设局邀加盟骗走五万元据平阳新闻网报道,因谎称自己持有“黄老伯“注册商标使用权,与他人签订连锁加盟合同并收取5万元,温州人蔡某近日被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提起公诉。报道称,2006年11月,蔡某与受害女子钱某签订了黄老伯餐饮连锁经营加盟合同,钱某当场付给蔡某5万  相似文献   

19.
杨金凤 《中国市场》2009,(39):33-33
合同诈骗罪是经济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形式,由于此类诈骗犯罪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隐蔽性和欺骗性,往往与经济合同违约交织在一起。在司法实践中,这两者也往往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20.
点击关键词     
《光彩》2003,(8)
事件杨斌诈骗等案一审宣判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7月14日对被告人杨斌及相关企业犯合同诈骗、伪造金融票证、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罪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单位沈阳欧亚实业有限公司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合同诈骗罪、对单位行贿罪、单位行贿罪,被数罪并罚,判处罚金人民币560万元。被告单位沈阳欧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犯伪造金融票证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被告人杨斌犯虚报注册资本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合同诈骗罪、对单位行贿罪、伪造金融票证罪,被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8年,罚金人民币230万元。非典未改变我国经济增长势头尽管非典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