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原因及转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成为我国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府定位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引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要求 目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共识。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潘文卿等,2000)。胡鞍钢等人(2002)的研究表明,每1%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将使GDP增加0.50-0.85%,每1%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全国居民消费额提高0.19-0.34%。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也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徐斌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声势日益浩大,形成所谓“民工潮”。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继续走...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城镇建设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统筹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大约在1.5亿左右,“十五”期间,我国农村每年将新增劳动力850万人,比“九五”时期多增加近200万人,不仅总量供过于求,而且素质较优,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直接制约农业的发展,影响农民富裕和农村稳定,也阻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由此看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也是一个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红 《农业经济》2000,(5):30-3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和模型二战以后,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均衡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商品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专业化生产和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出现,农村进入“两个转化”的新时期。与此同时,农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仅靠家庭细胞来消化,巳不适应需要,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迅速寻找一条更好的途径。我们认为,大力发展农村出现的各种新经济联合体,就是这样一条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为什么说新经济联合体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一) 新经济联合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而作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具有长期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晔 《农业经济》2006,(2):35-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蓬勃的发展。然而,随着以往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各方面因素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又面临一次新的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成因不同,转移模式也就不同。因此,探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成因,对于选择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安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问题,并且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一条快捷又廉价的道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由于体制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够并且愿意大量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产业转移。一方面向第二产业转移,从事工业、建筑业;另一方面向第三产业转移,主要从事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等。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不仅为规模经营、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条件,而且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人口流动,均衡劳动力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供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明 《农业经济》2003,(7):21-22
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落后的“三农”问题 ,是一个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再就业问题 ,因此 ,只有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针对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从整体上看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符合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很不平稳。这与农村二三产业尤其…  相似文献   

12.
陈慧 《南方农村》2004,(5):42-4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滞留是制约农业、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对劳动力转移需求的增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的转移,我国自80年代始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打工浪潮。这种流动满足了流入地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同时也为流出地增加了大量的非农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然而,农村妇女劳动力的转移却举步维艰。据农村统计年鉴显示,2002年广东省从事第一产业的  相似文献   

13.
就地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地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策于志成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目标,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山西省运城地区的实际情况谈些浅见。(一)挖掘农村内部潜力,依靠自己“就地消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现...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城市化整体清洗水平不高,发展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不仅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尤其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而且影响了农业的规模经济和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体效益的提高,导致了大量农村人口的不定期流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存在显著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将他们从农村中转移出去,并不会减少现有的产量,而且很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实质是许多农民正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入世后我国农业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十五”规划中有关农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影响城乡的全局性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的一…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归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瑛 《农业经济》2000,(2):34-3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125亿人口中,有7096%的农村人口(1998)。据劳动部课题组推算,1994年全国农村总劳动力为447亿,其中农业有效利用劳动力199亿,转移到非农领域13亿,剩余劳动力约为11亿。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一直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严重滞缓了社会和经济前进的步伐,以至“公平”拖住了“效率”的后腿。为此,积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优化,成为我国当前一项紧迫的课题。一、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原因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本文就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提出转移的新思路:小城镇战略是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方法,即“离土不离乡”的转移策略。  相似文献   

18.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一、前言在拥有大量农业人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我国,农村一些劳动力以跨区域流动的方式转入非农产业,是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过程中出现一种富有时代意义的必然现象。不论人们...  相似文献   

19.
清末,相较有限的土地等生产资料而言农村劳动力过剩。由于近代工业和近代城市发展不充分,不能很好吸纳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传统中国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可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耕种农业转移到农、林、牧、副、渔等广义农业中谋食,这是对传统农业经济的补充,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而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三大矛盾,即农民就业充分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农民就业人多与钱少的矛盾和农民就业空间扩展需求与现实就业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能够避开上述矛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