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绘画创作和欣赏中的模糊性是绘画作为艺术的必然存在方式,这一必然性不仅由被观照世界的模糊性、情感表现的模糊性、创作过程的模糊性所决定,更是由作品的召唤结构,以及审美感受、审美分析和审美表象的模糊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审美与艺术思想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他使我们超越传统的主体一客体的模式去对待艺术作品,让我们回到艺术本身,去重新认识艺术和艺术作品的意义,艺术作品不是我们认识、分析和移情的对象,艺术作品就是唤起人们对本真世界的返归,在艺术作品中,本真的生活世界向人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达维特和安格尔用他们古典主义的理想,创作了大量艺术精品,再一次激发了人们对古典艺术向往之情。要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一风格流派,必须对历史上的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现代绘画诸流派纷繁多变的艺术实践中,绘画作品被艺术家从立体及透视表象的纠缠中分割出来。现代艺术家们不再是去描绘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寻求自己的绘画语言去从事世界的理解。现代绘画语言作为纯粹的艺术手段发展到对自身的觉察和审视,绘画语言的自觉是西方现代绘画诸流派发展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时期新绘画得以绝境逢生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早期中国画家在学习西方油画的过程中,提倡中西融合的绘画理念并付诸实践,形成了早期中国油画的风貌。及至今天中国油画还部分地呈现出意象性的特征及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描绘,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的印象派绘画,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创新的基础上,采用一种符合光学原理的新画法,在光色中捕捉转瞬即逝的视觉形象,重视表现色彩及色彩中赋予人的内在情感,遇止了代代相沿的绘画图解因素,极力声张绘画本身的语言要素,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精神世界和人们主观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拓宽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发挥个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成为二十世纪艺术转折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萧云从是姑孰画派的领袖人物,创造性地将生命意识注入地缘山水的诠释和艺术表达之中,拓宽了古典文人绘画的视野,为徽皖诸派提携引路,还间接促成扶桑南宗绘事繁荣,在殊方异域声名远播,对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现当代外国文学即将走过百年历史,诺贝尔文学奖已逾百届。作为文学主要创作流派的现实主义一直发挥着旗帜的作用。现实主义的特质是写实性、及时性和倾向性,至今仍为传统艺术形式和新兴艺术形态所使用。莫言获奖应视为汉语文学已经得到世界级文学奖的关注和认可,现实主义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带有强烈民族文化烙印的古彩瓷,以其浓郁的东方气息,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瑰丽奇葩。它独具魅力的绘画艺术语言,在中国古陶瓷艺术史册中写下了一页不可磨灭的篇章,深值后人研究和探讨。特定时期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因素对古彩瓷绘画装饰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其装饰语言借鉴吸收了同期的中国画、版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装饰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之作,完美地展现了伍尔夫别具一格的写作方式以及空间叙事艺术。在探索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伍尔夫勇于创新,敢于摒弃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常规,转向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她在创作方式及空间叙事艺术领域的创新,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为我们创造了"千汇万状"的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因此,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相似文献   

12.
材料作为展现艺术内容的物质载体,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表达意识的载体出现,其本身也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材料绘画已经由最初的单纯性材料绘画发展到至今的多种材料甚至是复合材料绘画,艺术家迅速捕捉各种材料的美,并利用形形色色的材料结合自己独特的审美,通过多种技法的实施来进行创作,表达情感,在创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就更开拓了创作思路,使作品更富表现力、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人物画是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宋代的人物画题材多样,如佛教画、肖像画、工笔重着色人物画、经史题材画、风俗画、减笔人物画等等.它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之广泛,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它运用多彩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宋代人物画的成熟和完备,进一步说明了宋代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人画发生于晋代,兴于宋元,至明清而大盛,其特点是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使绘画由传统的物象模拟转向物象意义的符号性传递,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从再现性艺术走向表现性艺术。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社会政治大变动时期。由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变化,推动了社会风尚与观念的改变。主体意识觉醒的思潮体现在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此时,景德镇的民窑和陶瓷绘画艺术发展到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峰。文章通过这个时期景德镇民窑的兴衰来探讨民窑是如何推动陶瓷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可染是推动传统山水画现代变革的艺术大家,在艺术实践中,他融合中西,提出了面向自然写生,发掘自然美的特质,有机吸纳西方绘画的写实因素,对传统山水画开拓创新,创造山水画新意境的绘画思想。他的绘画思想与艺术实践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内涵,为传统山水画的时代风格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考察李可染的绘画创作及理论思想,可以发现,融合中西一直是他坚守的内在思想理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绘画意境的形成是基于造型要素虚实相生的艺术法则所产生的。文章辩证地解读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意象概念,探求了中国绘画审美的四个层次,解析了中国绘画意象的四个类型,并探讨了"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现实主义学家,福楼拜在《情感教育》作品中娴熟地运用了他一贯表现出来的既客观又精确的完善的描写艺术,体现了自然社会环境描写的形象性、人物描写的客观性,生活场景细节描写的精致性,为世界学语言的纯洁和创新作出了不配的贡献,被称为现代派小说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王维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继承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和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的基础上,将它们高度融合于一体,发展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他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调动了绘画的艺术手段,将透视、色彩、动静、虚实、形神引入诗中,形成自己“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本文力图从画技与画理阐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特征。  相似文献   

20.
浮世绘不仅在日本美术史甚至在世界美术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受中国与西方艺术的共同影响,又保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其艺术造诣显示了浮世绘画师们极高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文章依据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有关图片的解读,集中分析浮世绘独特的绘画语言,从构图、色彩、线条的运用、平面性、装饰纹样等装饰语言角度,探索其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