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我国把居民购买住房的支出视作投资而非消费,因而未被记入CPI统计测算。然而,近年来我国的住房价格却上涨迅速,住房已成为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脱离房价快速上涨这一现实条件计算住房成本,进而推算CPI,其结果必然是不准确的,因而,必须合理测度我国消费指数中的居住类权重。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城镇家庭住房消费的省际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住房消费的省际差异并不明显,但是购建房费用在10万元以上和月租房费用在200元以上的比重以沿海省份最高。相关分析还表明:住房消费和地区市场化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产值和非农就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商品住宅价格等正相关;与国有经济从业人员比重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市场化指数对住房消费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住房消费的地区差异将扩大。  相似文献   

3.
房改以来,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比重节节攀升,对城镇居民的消费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居民其他消费项目的缩减。在食物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住房消费挤占其他消费而使得居民消费不足,导致恩格尔系数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房改以来,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比重节节攀升,对城镇居民的消费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居民其他消费项目的缩减。在食物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住房消费挤占其他消费而使得居民消费不足,导致恩格尔系数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作为配套措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便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和职工按规定存储起来的专项用于住房消费的个人住房储金。当这种住房储金在满足缴存人自己的需要后,如夫妻双方累计提取总额达到实际发生的住房支出,才可能实行互助,为其他需要资金的缴存人提供购房贷款。  相似文献   

6.
居住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需要,是一种刚性需求,必须予以满足。购买住房所有权是满足居住需求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购买商品化住宅。中国城镇极高的住房自有率完全是中国城镇住房保障滞后的结果,降低中国城镇住房自有率有赖于中国政府扎扎实实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由于中国各地情况不同,城镇的住房自有率不宜硬性规定,但各地住房保障水平必须有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各收入户之间的消费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了解这一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抑制和减缓这一趋势,才能有效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基于“反事实分析法”的研究表明:城镇各收入户居民的居住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差异是我国城镇居民内部消费差距增大的主要原因;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和服务消费支出增大,能有效缩小城镇居民内部的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解放后至2006年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3个不同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利用1992—2006年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市场条件的完善有助于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增长;以2006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全年乳制品消费支出、乳制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人均奶类消费量5个指标对城镇居民奶类消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划分为4类;最后提出了增加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师柳德荣博士在2011年第7期的《城市问题》上发表题为《美国的廉租住房保障措施及借鉴》一文,介绍了美国廉租房发展状况,有超过700万个中低收入家庭接受各种形式的房租补贴,居住在廉租房中。作者认为美国廉租住房保障的主要措施有四个:一是以政府的直接支出开发公共住房;二是政府资助开发私有出租房;三是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失业率之间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消费与失业率、收入与失业率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居民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失业率分别是收入、消费的格兰杰原因。长期来看,要刺激城镇消费市场,必须依靠增加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应该从改善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力技能和就业需求的匹配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住房保障财政支出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为了缓解日益尖锐的城镇住房保障矛盾,提出规模高达9000亿元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的大背景下,有关方面提出为了建立和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使之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财政在住房保障领域的支出应当保证在GDP中长期占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比重。针对这一观点,通过考察一些住房保障制度较为完善的典型国家的实践,并结合城镇住房保障支出的内在特点,发现在各国住房保障财政支出中存在共性特点,值得我国在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城镇家庭住房调查资料,通过建立典型相关分析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城镇家庭住房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区城镇家庭住房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有住房拥有率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两个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经济因素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有着积极影响,而性别比和人口年均增长率作为人口因素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对自有住房拥有率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有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加快城镇住房建设、推动住房制度改革、转变住房分配机制、建立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和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住房公积金制度高速发展二十年后,住房公积金拓面工作进入瓶颈,严重阻碍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建议通过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严肃执法流程、联合多部门整合数据资源、增强公积金制度影响力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解释变量,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探讨了文化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发展和居民文化消费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及贡献率。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文化消费对文化产业增加值都具有正向冲击影响,相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居民文化消费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力更大。从2001-2014年山东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变化趋势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文化消费支出。这表明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增长,但其增长速度低于可支配收入。究其原因:一是山东省居民的文化消费意识淡薄,文化消费观念落后,二是文化市场中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因此,要促进山东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首先要积极引导居民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型;其次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增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5.
方涛 《现代经济》2008,(3):24-27
(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以前又称公共维修基金),是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而开始缴交的。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城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设部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通  相似文献   

16.
西部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趋于下降。表现为食品、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平稳下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交通和通讯消费、居住和医疗及娱乐教育文化消费等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特征。同时,住房、家用汽车、教育和旅游消费等可能成为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海南省1988-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滞后效应.应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现时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水平.  相似文献   

18.
美国居民住房自有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美国的有关统计部门在统计本国居民居住情况时,主要使用的是“居民住房自有率”的概念。按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口径,居民住房自有率是指在所有居民居住单位中,拥有居住房屋产权的居住者的百分比。美国的典型城市中,“居民住房自有率”与“平均房价/平均家庭年收入”比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张静 《全国商情》2013,(9):13-14
本文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调查问卷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平顶山市区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及制约消费者购房的主要因素研究:平顶山市区居民住房消费热情和住房消费能力都是偏低的,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偏低使得居民无力购买住房,开发商建造的房屋不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要求,居民对商品房不满意等,这些都是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缺乏热情的表现;影响平顶山市区居民住房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是收入水平、房地产市场供应状况、可支配收入、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等,对平顶山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居住条件得以改善,但城镇居民住房供应体系存在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商品住房供给结构不合理、住房租赁市场不发达、住房价格偏高等问题,为此,提出完善住房市场化及住房保障制度建议,以完善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