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企业持有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由于出现资金短缺而使流动资金发生周转困难时,将持有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通常的处理方法是,不区分银行承兑汇票还是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时均按实际收到金额扣除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贴现息部分,...  相似文献   

2.
应收票据贴现是指企业将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由银行按票据的到期值扣除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将余额付给企业的融资行为,是企业与贴现银行之间就票据权利所作的一种转让。票据贴现包括不带追索权(如银行承兑汇票)和带追索权(如商业承兑汇票)两种,按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不同票据的贴现引起的业务账务处理并不相同,本文就不同预期下的不同贴现类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薛文博 《财会通讯》2009,(6):116-117
一、银行承兑汇票资金成本计算与分析 (一)银行承兑汇票资金成本银行承兑汇票的资金成本理论上应理解为贴现利息,即企业按贴现日或对外付款日银行贴现利率以及承兑汇票期限、票面金额等计算的贴现利息,取得银行承兑汇票时,必然要考虑变现成本。但是根据企业取得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不同,其实际资金成本有可能高于其贴现利息。企业得到银行承兑汇票的途径通常有两种:其一,销售货物取得;其二,银行融资取得。两种取得方式的资金成本计算过程有所区别:(1)销售货物取得银行承兑汇票的资金成本。  相似文献   

4.
在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下,销货方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以后,如果在汇票到期以前需要资金可以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贴现是指汇票持有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交给开户银行,银行受理后,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一天的利息后的净额交汇票持有人。贴现的汇票到期时,贴现银行向承兑的购货企业或银行收取货款。如企业贴现的是商业承兑汇票,汇票到期付款单位帐户无款或不足支付票款,银行按规定将商业汇票退回贴现申请人,并从贴现申请人帐户扣取已贴现票款。如果企业贴现的是银行承兑汇票,承兑银行负有向收款人或…  相似文献   

5.
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附录中的规定,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时,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贷记"应收票据"或"短期借款"科目。  相似文献   

6.
肖太寿 《财会月刊》2012,(10):38-39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主要针对以下三种票据贴现利息的税务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持票人把没有到期的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所产生的贴现利息;销售方与采购方在销售合同中约定,采购方向销售方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并承诺向销售方承担因销售方向银行申请票据贴现所产生的票据贴现利息;持票人把没有到期的汇票向其他企业或社会中间机构进行贴现所产生的贴现利息。  相似文献   

7.
应收票据贴现,是指商业汇票持有者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要求变成现款,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息后付给现款,待票据到期时再向出票人收款的业务。应收  相似文献   

8.
一、银行承兑汇票资金成本计算与分析(一)银行承兑汇票资金成本银行承兑汇票的资金成本理论上应理解为贴现利息,即企业按贴现日或对外付款日银行贴现利率以及承兑汇票期限、票面金额等计算的贴现利息,取得银行承兑汇票时,必然要考虑变现成本。但是根据企业取得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不同,其实际资金成本有可能高于其贴现利息。企业得到银行承兑汇票的途径通常有两种:其一,销售货物取得;其二,银行融资取得。两种取得方式的资金成本计算过程有所区别:(1)销售货物  相似文献   

9.
票据是出票人依据《票据法》签发的,由本人或委托他人于一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可自由流通的有价证券。在各类票据中,最常见的是商业汇票,又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商业汇票完整地体现了支付手段,信用手段、结算手段,融资手段和投资手段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已经将这些票据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业务,并通过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运作方式,使票据的融资性功能得以充分地开发。  相似文献   

10.
A票据贴现业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非真实交易风险。非真实交易风险是指企业为解决自身资金周转困难,通过签订虚假的商品交易合同,套取银行承兑汇票,进而贴现融资而产生的风险。作为短期结算和融资工具,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手续费仅是面值的万分之五,贴现利率又低于同期贷款利率,承兑汇票业务既能增加银行保证金存款,减少自身资金投入,又能保证承兑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银企皆欢。  相似文献   

11.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下,因销售商品、产品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汇票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票款的票据。商业汇票都有承兑期。承兑期的长短一般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一般为3至6个月,最长不超过9个月。如果企业在票据到期之前需要资金,可以将所持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是指汇票持有人通过背出手续向银行收取等于汇票到期价值扣除贴现日数银行利息后净额的一种融资行为。在实际操作中主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1.计算应收票据的到期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应收票据贴现业务账务处理,认为应在银行承兑汇票下增加"财务费用"的二级科目和在商业承兑汇票下增加"短期借款"的二级科目,以明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它是由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是建立在银行信用的基础上,它使汇票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有机结合,并由承兑银行作出对汇票金额保证兑付的承诺。由于银行承兑汇票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于一体,具有广泛的流通性,加上本身具有的资金融通功能,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各家商业银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迅速。然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中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一些企业并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和债权债务关系,通过将开…  相似文献   

14.
银行承兑汇票为商业汇票的一种,它是根据购销双方合法的商品交易,因承兑申请人的申请,由承兑银行在商业汇票上签字盖章承兑,表示到期无条件付款的一种债权凭证。银行承兑汇票在我国的发展始于1981年的上海,最初只包括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和贴现,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逐步推广,现已发展成为包括承兑、贴现、再贴现、转贴现。质押、买卖等综合性的票据  相似文献   

15.
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如果出现资金短缺,可以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经过背书后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以便获得所需资金。“贴现”是指企业将持有的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据到期值中扣除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贴现利息,扣除其他相关的手续费后,将余额付给企业的一种融资行为。可见,票据贴现实质上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朱建平,戎锁富企业资金紧缺,需要资金周转时,可以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经过背书向开户银行申请贴现,如银行同意,即按一定的利率(又称贴现率)从票据面值(额)中扣除银行自付款日至票据到期日止的贴现利息(归银行)后,将余额付给贴现企业。这...  相似文献   

17.
翟志华 《财会通讯》2005,(10):57-57
2003年12月20日,某企业将一张票面金额200万元、利率2.16%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该票据出票日期为2003年10月21日,规定期限为90天,开户银行按2.475%贴现率贴现。企业账户显示实得贴现款1995852.72元。经审计在记账凭证附件中,无银行出具的有关原始凭证。企业2003年12月20日所作分录是:  相似文献   

18.
企业因资金需要,将持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如银行同意,即按一定的利率从票据到期值中扣除按银行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利息,然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这种用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申请提前兑换为现款的行为称为贴现;银行所扣除的利息称为贴现息。在日常处理中,我们应注意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票据一经企业背书交银行贴现后,银行可在票据到期时向出票人收回票据的到期价值。如果到期时,出票人不能尝付,就应由背书人偿付。所以票据一经背书,就成为企业的一种负债。这种负债,在票据未偿付前,应合理给予反映,下面…  相似文献   

19.
应收票据贴现与转让会计核算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在实际使用中的信用度差别不大,应同等对待;应收票据贴现是特殊的应收票据转让行为,应收票据贴现和转让在会计核算时使用的方法应该和金融资产转移的核算方法相同。本文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应收票据出让核算的概念,并探讨了其可采用的会计核算模式。  相似文献   

20.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在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下,因销售产品(商品)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根据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如果承兑人是银行,基本上不存在票据退回的问题,除非银行破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商业银行是中国的发展趋势)。如果承兑人是商业企业,有可能出现应收票据到期而承兑人无力支付票款而将票据退回的问题。对应收票据退回应及时进行帐务处理。应收票据根据是否已贴现,帐务处理分为两种情况:A:未贴现应收票据到期退回的帐务处理。如果企业应收票据到期而承兑人无力支付票款时,企业应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